清穿之嫡长子 第69节(1 / 4)
他们都是十七八的年岁, 正是好奇心旺盛又精力充沛的时候,虽然不太喜欢这新式学校里的很多规定,但是对学校里的教学内容却很感兴趣。
不同与他们以往学的那些经文, 既晦涩难记还要花力气去背记, 这新式学校里老师教的内容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对于这些年轻的少年而言,就像是被打开了世界另一扇大门。
老师们讲的物理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对他们以往认知的颠覆,很多学生一开始是并不接受的,但随着各种试验的学习, 他们不由开始沉思起来, 这才发现这些格物理论居然都有些道理,顿时就更来了兴趣, 他们像是突然发现了一件好玩的事情,也确实好玩, 老师还交给了他们许多有趣的化学试验, 让这些原本厌学不想上进的富家子们各个都来了精神。
而这些新东西学多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思想也比家中其他人更开拓,对很多事情的接受程度都要高于旁人, 而随着这两年出海贸易的发展, 他们听了不少海外的事情,连带着也对西方的世界多了几分好奇, 他们如今学到的知识不少就是从那里兴起的。
所以他们也很想知道这讲学团在海外待了这些年, 都见识了些什么, 也来让他们开开眼呗?
讲学团们可不知道他们还没到学校呢,就已经被那帮学生给惦记上了,此时他们对这京中的事物还处于十分新奇状态, 走在京城的街口,看着哪里都觉得新奇,这两年城市道路又进行规划改造,因城中多了许多公车,原先的商铺位置都往后挪了些,瞧着风格倒像是最近新建造出来的,而令他们目瞪口呆的自然是外城一带的数丈来高的商业中心,据说里面什么都能买得到,不管是衣裳首饰,还是吃食玩耍,一切都应有尽有。
不管是从哪个地方来的人,只要是到了这京城,都会想要进去逛一逛,算是见见世面。
据说这高楼的最顶层并非是所有人都进去,只有顶级会员才能进去,里面所卖的东西也都不是凡物。
几个讲学团文士看着高楼心痒难耐,他们倒不是真的想去买点什么,只是心底好奇,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么高的屋子,站在老远的地方就能瞧见,他们很想知道站在这屋子最顶层又是何等风光。
而他们也只能在心底想想,还没忘记自己此行出来的目的,他们几个身上可都是还背负着弘晖阿哥给他们的差事呢,还要去学校里报道,日后就是那些学生们的外文老师,顺便给他们讲讲海外的世界,听说再过几年这些学生也会被安排到海外去游学呢。
几个文士走在街头,他们本也想搭坐了那个公车,奈何这几日公车上总是人满为患,他们瞧着上面都没什么空座,只好又下来。
“哎,怎么这辆公车上也都挤满了人?”这人好不容易等到了一辆车,结果看到上面那么多人后顿时失望起来。
“这公车终究是比不上自家的马车来得方便,这些日子上面都是人……”另一个人附和道,他有些后悔,就不该凑这趟热闹,好不如让家中小厮备好马车,说不准这会儿已经到了学校了呢。
他俩说话声不低,一旁的一位年龄颇大的妇人听了轻哼一声,她上下扫视了一下这两个文士,认定他们定是从京外来的,没好气道,“咱们这公车好着呢,尤其是对咱们这小老百姓来说,那就更是便利了许多……”
不止她一人听到了两个文士的谈话,离她不远的一位大爷搭腔道,“没错,只是你们不赶巧了。”
可不是不赶巧嘛,这两天好多将士从北部回来,自从前些年十四阿哥被皇上派去北部后,就连着好些年都在边疆一带,直到如今那沙俄服了软,十四阿哥才逐渐退兵,但是却没将所有军队都撤了回来,直到这些日子,皇上身子不适,要招十四阿哥回京,才陆陆续续开始让部分军士解甲归田。
而如今这城中公车上人满为患与军士们卸甲有很大关系,这次大清打了胜战,不管是皇上还是百姓得知后都非常高兴,而这几年他们大清也不缺银子,不管是军饷还是战胜后给的奖赏都十分丰厚,将士们卸甲后归来,都是坐着那列车回来,而如今列车的停靠站还只开通到京外,所以将士们回家时都会途径京师,自然要揣着银子来逛一趟才不亏。
谁不知如今京中有着许多好东西,都是地方不常见的稀罕物,但是在京中却算不得贵,他们与家中父母亲人多年未见,就想来淘点好物带回去,家里人见了也高兴,就算是真的买不起也不打紧,来这京都长了见识也是好的,回村后还有了吹嘘的东西。
故而那公车上坐的多是不舍得花银子的寒门将士,他们想将银子存起来带回家,就只能坐坐车来游览一遍也心满意足了。
而对于这些打了战胜的将士,京中百姓还是崇敬维护的,所以对着讲学团的文士就没那么客气了。
两个文士露出恍然之色,怪不得了,先前他们在码头时就见到京外那些列车上冒着长烟,看到不少将士从车上下来,当时他们还心惊,以为京中发生了什么变故,如今看来还真是他们回来的时间不赶巧了,两人对视一眼,只能无奈叹气,还是赶紧走吧,还能早点赶到学校。
弘晖可不知道街头发生的这一出,若是知道了也只会是心底高兴,觉得自己在宣传上做的工作有成效。
自从那报纸开办起来后,弘晖并没有像胤祉所想的那样浑水摸鱼什么事都袖手旁观,反而是很认真地做着规划,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很是重视,而如今这京中人对军士态度的变化,报纸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弘晖他自己一向都很钦佩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觉得这些人十分可敬,但是等到了大清才发现,如今的人们对将士却并不够欣赏,其实在古时只有贫苦的人才回去被征去作战,不少有家底的人都会花银子打点而逃避战争,甚至在有些朝代军户是世代承袭的,从而被人看低。
其实人们并非是不知道军士戍守疆土对国人的重要,只是权势富贵操控着人心,影响着人们的判断选择,而弘晖则是要在报纸宣传上让人们摒弃这样的想法,他们作为国家的子民,每个人都该保护自己的国土,而那些将士们扛起了这份责任,是如今所有家庭的守卫者。
而弘晖也不仅仅只是对如今国人进行思想上改造,对军队思想也一刻没有放松,虽然弘晖崇敬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军中不少将士士兵的素质还是有待提高,不仅是文化知识,更是道德素养,严厉杜绝军痞军匪行为,加强军纪军规的建设,才能打造出一支让国民敬重的强大军队。
而他与胤祯这些年处得不错,好几次押送军中物资时,弘晖都跟着列车去了北边,故而对弘晖提出的这些想法,胤祯不仅没有阻止,还大开方便之门,但这项工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眼下弘晖在抓军风的同时,倒是想要弄军队整编事情。
这个军队整编一开始也不是弘晖提出的,而是康熙,如今他们既然将西伯利亚那么大一块土地都拿下来了,那自然是要派士兵过去镇守的,若不然一直当做无人之地,再过几年留到下一辈说不定又掰扯不清。
而这派士兵戍守也不是一件小事,那里气候严寒,并非是好去处,而且荒无人烟,只怕到时候连日常的吃度都要从南方运送过去,其中所涉环节太多,相当麻烦。
后来康熙动了心思,想着干脆迁徙一些百姓过去,如今这京中一带人口太多,城区扩建越来越大,而且不仅仅是京师人口在激增,京畿附近的庄子上也同样如此。 ↑返回顶部↑
不同与他们以往学的那些经文, 既晦涩难记还要花力气去背记, 这新式学校里老师教的内容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对于这些年轻的少年而言,就像是被打开了世界另一扇大门。
老师们讲的物理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对他们以往认知的颠覆,很多学生一开始是并不接受的,但随着各种试验的学习, 他们不由开始沉思起来, 这才发现这些格物理论居然都有些道理,顿时就更来了兴趣, 他们像是突然发现了一件好玩的事情,也确实好玩, 老师还交给了他们许多有趣的化学试验, 让这些原本厌学不想上进的富家子们各个都来了精神。
而这些新东西学多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思想也比家中其他人更开拓,对很多事情的接受程度都要高于旁人, 而随着这两年出海贸易的发展, 他们听了不少海外的事情,连带着也对西方的世界多了几分好奇, 他们如今学到的知识不少就是从那里兴起的。
所以他们也很想知道这讲学团在海外待了这些年, 都见识了些什么, 也来让他们开开眼呗?
讲学团们可不知道他们还没到学校呢,就已经被那帮学生给惦记上了,此时他们对这京中的事物还处于十分新奇状态, 走在京城的街口,看着哪里都觉得新奇,这两年城市道路又进行规划改造,因城中多了许多公车,原先的商铺位置都往后挪了些,瞧着风格倒像是最近新建造出来的,而令他们目瞪口呆的自然是外城一带的数丈来高的商业中心,据说里面什么都能买得到,不管是衣裳首饰,还是吃食玩耍,一切都应有尽有。
不管是从哪个地方来的人,只要是到了这京城,都会想要进去逛一逛,算是见见世面。
据说这高楼的最顶层并非是所有人都进去,只有顶级会员才能进去,里面所卖的东西也都不是凡物。
几个讲学团文士看着高楼心痒难耐,他们倒不是真的想去买点什么,只是心底好奇,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么高的屋子,站在老远的地方就能瞧见,他们很想知道站在这屋子最顶层又是何等风光。
而他们也只能在心底想想,还没忘记自己此行出来的目的,他们几个身上可都是还背负着弘晖阿哥给他们的差事呢,还要去学校里报道,日后就是那些学生们的外文老师,顺便给他们讲讲海外的世界,听说再过几年这些学生也会被安排到海外去游学呢。
几个文士走在街头,他们本也想搭坐了那个公车,奈何这几日公车上总是人满为患,他们瞧着上面都没什么空座,只好又下来。
“哎,怎么这辆公车上也都挤满了人?”这人好不容易等到了一辆车,结果看到上面那么多人后顿时失望起来。
“这公车终究是比不上自家的马车来得方便,这些日子上面都是人……”另一个人附和道,他有些后悔,就不该凑这趟热闹,好不如让家中小厮备好马车,说不准这会儿已经到了学校了呢。
他俩说话声不低,一旁的一位年龄颇大的妇人听了轻哼一声,她上下扫视了一下这两个文士,认定他们定是从京外来的,没好气道,“咱们这公车好着呢,尤其是对咱们这小老百姓来说,那就更是便利了许多……”
不止她一人听到了两个文士的谈话,离她不远的一位大爷搭腔道,“没错,只是你们不赶巧了。”
可不是不赶巧嘛,这两天好多将士从北部回来,自从前些年十四阿哥被皇上派去北部后,就连着好些年都在边疆一带,直到如今那沙俄服了软,十四阿哥才逐渐退兵,但是却没将所有军队都撤了回来,直到这些日子,皇上身子不适,要招十四阿哥回京,才陆陆续续开始让部分军士解甲归田。
而如今这城中公车上人满为患与军士们卸甲有很大关系,这次大清打了胜战,不管是皇上还是百姓得知后都非常高兴,而这几年他们大清也不缺银子,不管是军饷还是战胜后给的奖赏都十分丰厚,将士们卸甲后归来,都是坐着那列车回来,而如今列车的停靠站还只开通到京外,所以将士们回家时都会途径京师,自然要揣着银子来逛一趟才不亏。
谁不知如今京中有着许多好东西,都是地方不常见的稀罕物,但是在京中却算不得贵,他们与家中父母亲人多年未见,就想来淘点好物带回去,家里人见了也高兴,就算是真的买不起也不打紧,来这京都长了见识也是好的,回村后还有了吹嘘的东西。
故而那公车上坐的多是不舍得花银子的寒门将士,他们想将银子存起来带回家,就只能坐坐车来游览一遍也心满意足了。
而对于这些打了战胜的将士,京中百姓还是崇敬维护的,所以对着讲学团的文士就没那么客气了。
两个文士露出恍然之色,怪不得了,先前他们在码头时就见到京外那些列车上冒着长烟,看到不少将士从车上下来,当时他们还心惊,以为京中发生了什么变故,如今看来还真是他们回来的时间不赶巧了,两人对视一眼,只能无奈叹气,还是赶紧走吧,还能早点赶到学校。
弘晖可不知道街头发生的这一出,若是知道了也只会是心底高兴,觉得自己在宣传上做的工作有成效。
自从那报纸开办起来后,弘晖并没有像胤祉所想的那样浑水摸鱼什么事都袖手旁观,反而是很认真地做着规划,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很是重视,而如今这京中人对军士态度的变化,报纸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弘晖他自己一向都很钦佩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觉得这些人十分可敬,但是等到了大清才发现,如今的人们对将士却并不够欣赏,其实在古时只有贫苦的人才回去被征去作战,不少有家底的人都会花银子打点而逃避战争,甚至在有些朝代军户是世代承袭的,从而被人看低。
其实人们并非是不知道军士戍守疆土对国人的重要,只是权势富贵操控着人心,影响着人们的判断选择,而弘晖则是要在报纸宣传上让人们摒弃这样的想法,他们作为国家的子民,每个人都该保护自己的国土,而那些将士们扛起了这份责任,是如今所有家庭的守卫者。
而弘晖也不仅仅只是对如今国人进行思想上改造,对军队思想也一刻没有放松,虽然弘晖崇敬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军中不少将士士兵的素质还是有待提高,不仅是文化知识,更是道德素养,严厉杜绝军痞军匪行为,加强军纪军规的建设,才能打造出一支让国民敬重的强大军队。
而他与胤祯这些年处得不错,好几次押送军中物资时,弘晖都跟着列车去了北边,故而对弘晖提出的这些想法,胤祯不仅没有阻止,还大开方便之门,但这项工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眼下弘晖在抓军风的同时,倒是想要弄军队整编事情。
这个军队整编一开始也不是弘晖提出的,而是康熙,如今他们既然将西伯利亚那么大一块土地都拿下来了,那自然是要派士兵过去镇守的,若不然一直当做无人之地,再过几年留到下一辈说不定又掰扯不清。
而这派士兵戍守也不是一件小事,那里气候严寒,并非是好去处,而且荒无人烟,只怕到时候连日常的吃度都要从南方运送过去,其中所涉环节太多,相当麻烦。
后来康熙动了心思,想着干脆迁徙一些百姓过去,如今这京中一带人口太多,城区扩建越来越大,而且不仅仅是京师人口在激增,京畿附近的庄子上也同样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