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已然到了这个地步,阻止也没用了,章回思忖了下道:“余夫人已经嫁为人妇了,您这么光明正大见一个闺阁妇人,传扬出去不好听。必要的时候还是得遮掩遮掩,不单为着您,也是为着余夫人的名声。”
  皇帝站在那里,极力压制住立时就出宫的念头,咬牙说好,“那就再等等,等到太阳落山。”
  可是这盛夏的白昼,似乎尤其漫长。他坐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树影慢慢偏移,总也等不着它投在东墙上。
  好容易到了傍晚,天顶弥漫起厚厚的云层,前一刻还晚霞满天,后一刻太阳忽然不见了踪影。
  天色暗下来,他的心头也沉甸甸地。今晚无星无月,像他未知的情路。其实去见她,他也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但他就是有这强烈的渴望,想见到她,哪怕只是无言地对望,也要见到她。
  可能真的疯魔了,但那又怎么样。这大邺的江山原本不是他的,最后不也落进了他手里吗,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吸口气,浑身都是痛点,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这几个时辰的。
  终于夜一点点深了,换了身便服赶往东华门,门上早就停着一辆马车。他借着夜色掩护,默然坐进了车舆里。
  马车跑动起来,车外刮起了风,伴着车轮滚滚向前,风声有渐大的趋势。
  天地间好黑啊,车辕上挂着灯笼,蜡烛在风间摇曳,火旗噗噗地,随时有熄灭的风险。
  还好离得不远,马车不久抵达了白帽胡同。为了避嫌,找了个小岔路,挨着墙根儿暂时停靠下来。
  然而忽来一阵近乡情怯,分明离得很近了,不知为什么又犹豫起来。皇帝坐在车内,心头七上八下,万般不是滋味。
  章回看得出他的彷徨,向内回禀:“爷稍待,奴婢去门上传话。反正已经来了,无论如何要见一见。”
  车厢内悬着的一盏小灯晃悠着,照亮皇帝的眉眼,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无声地点了点头。
  章回跳下马车,压着帽子往余府大门上去。走上一程回头望,车舆内的灯不知什么时候熄灭了,只余车辕前挑着的一盏灯,无力地散发着微芒。
  第64章
  外面飞起了雨星儿,隐隐约约扑打在面门上。章回登上大门前的台阶,抬手扣动门环,一面扬声询问:“里头有人在吗?”
  门房把门打开一道缝儿,露出了一双上下打量的眼睛,“大晚上的,找谁?”
  章回自然不能告知身份,只是和气地向门房打听,“府上少夫人在不在家?”
  门房不大衬意,觉得来人很没章程,“你谁呀,冒冒失失登门,上来就打听家里内眷,也不说先递个名刺。”
  章回挨了呲打并不恼,仍旧一副和善面貌,掖着手道:“我和府上少夫人是老熟人,用不着递名刺。劳您大驾,打发人进去传个话,就说门上有个姓章的求见,少夫人一听就明白了。”
  门房拱起了眉,“哪个张?弓长张?”
  章回说:“立早章,熟人儿。”
  门房便没再刁难,转身喊传话的婆子,“上里头去一趟,看看少夫人歇下没有。有个立早章来找少夫人,说是熟人儿,请少夫人的示下,见还是不见。”
  传话的婆子领了命,快步往内院去了。进了二门,站在廊上叫站班儿的婢女,让她们往里头递消息。
  消息很快送到如约面前,只消一句“立早章”,她就知道是那人来了。
  该怎么办?她犹豫不决。见是一定要见的,但怎么利用机会,却让她一时犯了难。
  到底是应当循着先前制定的计划行事,还是干脆揣上刀,出其不意间扎他一刀了事?
  打发了传话的婢女,她起身在屋里踱步,走到内寝的柜子前打开柜门,翻找出匕首,本想放进袖袋里,可是手忙脚乱,死活塞不进去。
  也就是这一受阻,她慢慢冷静下来。想起余崖岸说过,当初十几个死士都不是他的对手,自己要靠空手白刃,恐怕玄之又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