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太爷走出来,没见儿子,问叶应澜:“你爸呢?他不知道我今天要来?”
  “他这两天住酒店,早上我还跟他说了,您今天要来。他说中午跟朋友出去吃饭,但是我们等到两点出头,他都没回,我等不及了,就和嘉鸿一起先来码头到了。”叶应澜刚才在酒店,等得也火大了,可又不知道他爸去哪里了。
  余嘉鸿过去替老爷子提了行李:“爷爷上车吧?”
  老爷子跟着孙女和孙女婿上车,余嘉鸿跟他说:“您休息一下。晚上我约了唐大老爷,唐大老爷会让唐海生一起去的。”
  叶应澜陪着爷爷坐在后排,跟他说事情的经过,叶应澜说:“三姨和应涟住酒店,裘云凤和那个孩子住在叶公馆。”
  “什么?裘云凤住叶公馆?她有名,还是有份?”叶老太爷说道。
  “我是小辈,这事我做不了主。”她爹的风流债,真是一团乱麻。
  叶老太爷听得头疼,不知道自己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才生了这么个东西。
  叶老太爷长叹:“他要是死外面了,我倒是也省心了。”
  这不过是爷爷的气话,叶应澜也没办法接茬。
  车窗外,报童力竭声嘶喊:“卖报、卖报!南京死了三十万!”
  叶老太爷喊:“嘉鸿,停下买报纸!”
  余嘉鸿停下车子,对于他这个有上辈子的人来说,南京的三十万和南洋的十万,都不过是再次复习一遍这个冷冰冰又残酷的数字。
  但是,叶老太爷和叶应澜却是第一次听见,车子停下,叶老太爷买了一份报纸。
  他翻开报纸,头版根本没这个消息,翻过来第二版的社会奇闻,这个版面左上角还有一串黑字:“本版转载社会奇闻,真实性待考。”
  然而就在这么一个版面上,转载自武汉《申报》今天的内容,文章来自于英国《曼彻斯特导报》记者田伯烈:“自从几天前回到上海,我调查了日军在南京及周边地区所犯暴行的报告。可靠的目击者的口述记录和信誉毫无疑问的人士的信函提供了充分证明,即日军的所作所为及继续其暴行的手段使人联想到阿提拉及其匈奴人。至少30万中国平民遭到屠杀……”
  因为在租界里发行,日本要求保持中立只能在上面标注,极具讽刺意义的“真实性待考”。
  车子到了鸿安酒店,余嘉鸿停车下来拉开了车门,叶老太爷拿出帕子压了压眼角,从车上下来。
  夫妻俩陪着叶老太爷进酒店,没见叶永昌的人影,三姨太带着叶应涟倒是迎了上来。
  三姨太推了推女儿:“应涟,爷爷来了。”
  叶应涟出生后住在上海,叶老太爷即便来上海,他也未必会去见这个孙女。而母女俩去星洲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所以叶应涟跟老太爷压根就不熟,她完全没了那天对宝如的气焰,很怯懦地叫:“爷爷。”
  “应涟。”老太爷露出慈祥的笑容应了她。
  酒店的总经理过来,要陪着老太爷一起上楼,老太爷说:“今日来是处理私事,你忙你的去。”
  三姨太母女也跟在他们身后,进了老太爷的房间。
  现在已经下午四点多,马上要宴请唐家兄弟了,叶老太爷烦恼自家那个混账儿子死哪儿去了?
  “秀珍、应涟,你们母女俩有什么事吗?”老太爷问。
  三姨太鼓足勇气走上前:“老爷,这次的事,确实是我闹出来的,但是也不能全怪我。先生他要娶那个裘云凤的干女儿……”
  “不用说了,应澜在路上已经跟我说清楚了。这件事大错在永昌,没有因哪有果?你们母女不用太过于担心。”老太爷说道。
  “老爷,另外,应涟还是小孩子脾气,前两天得罪了大小姐,她一直不敢跟她大姐说话。”三姨太看向叶应澜。
  叶应澜正在帮爷爷挂大衣,听她这么说,叶应澜转身过来,看着母女俩,说:“你不说这事,我都忘记了。一件小事而已。倒是我劝了三姨和应涟很多次,三姨w.l和应涟母女还是不想去美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