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61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山西诸位官员却一声不吭,没人反抗,可见这位山西大将军是多么的不凡。
  而他身后站着了七八个将军,各个都是英武的样子,铠甲穿在身上,全副武装的样子,身后还跟了七八百的军中健卒,清一色的骑兵,大红的马屁,银色的盔甲,头盔上一片白色的羽毛随着风摇曳,十分吸引人眼球。
  武将这边就不说了,文官那边是真的不少人,从知府到知县,来的非常多。
  太子殿下的车架老远就看到了他们,靠近了之后,看得更清楚,对方见到车架由远及近,一个个立刻就精神抖擞了起来。
  “恭迎太子殿下,恭迎钦差大臣!”一群人应该是演练过,齐刷刷的行礼问好,生意很洪亮。
  偏偏今天阴天,冬天了么,还飘了小青雪,风不大,但是空气很干燥。
  太子殿下走出了车架,温润跟他一起,师徒俩齐齐的抬手,说了一句:“免礼。”
  对面才都重新直起腰板儿来。
  王珺不等他们开口,就喊了一嗓子:“前进,目标,上党县城!”
  他们才入了山西境内,是从焦阳那里直入的上党境内,这里唯一的休息点,就是上党县,从上党县直接去太原府,中途没有任何休息的地方。
  所以他们今天晚上要在上党县过夜。
  温润知道这个上党县,是因为彭飞曾经在这里当过知县。
  “上党这个地方不错,地处山西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南缘。东靠壶关县,西连长子县,北与潞州接壤,南和高平、陵川县相邻。”温润给太子殿下讲了一下这个县的历史,听得太子殿下目不转睛:“夏时,县境谓潞,属冀州。”
  太子殿下立刻就举起手,这是他们回答问题的前奏,必须举手,先生才会点名。
  “有什么话要说?”温润才说了个开头,就有了问题?
  “冀州,封神演义里,冀州侯苏护,他闺女妲己……。”太子殿下调皮了一下,被温润在脑袋上敲了一下:“少打岔,以后跟这个地方的官员打交道,多谈一谈本地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少说一些朝政的事情,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太子殿下愣了愣:“是因为二皇子吗?”
  二皇子都成了良郡王,他说话就不能无遮无拦了。
  “也不是,你渐渐大了,一些事情应该知道避讳,跟文臣们可以这样,但是跟武将们就不必了。”温润笑着道:“他们都是你皇祖父、先帝的老部下,跟他们你可以尽情的撒娇,甚至跟他们一起吃个饭,你不娇气,他们肯定喜欢你。”
  太子殿下很优秀,谁能不喜欢啊!
  “好的,我知道了。”太子殿下努力的记住先生的话。
  温润没教他别的,只跟他谈论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并且告诉太子殿下:“早在远古时期,**始祖炎帝就曾在此”尝百草、识五谷、教农耕”,开创了农耕文明。殷商时期,古黎国在此建都,子民就是”黎民”,”黎民百姓”一词就源于此。”
  “学生知道了。”太子殿下觉得先生真的是博学多才。
  温润又告诉了他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晋商。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山西的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我知道,晋商在朝中也很有名,京城里也有山西会馆,那些山西举子来京城赶考,都住在那里,供吃供住。”太子殿下竟然知道山西会馆呢。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大隋的政权。”温润笑着跟他侃大山:“就算是如今,他们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朝之初,他们还给军中捐献过粮饷呢,不然历代皇帝也不会对他们特别照顾,盐政上也照顾他们,还准许他们跟关外通商……。”
  而在本朝时期,作为晋商的重要分支……潞商,在这里开创了“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铁货产、供、销产业的辉煌。
  现在各地都有城隍庙,唯有上党这边的城隍庙建在城外山上,被称为“天下都城隍”。
  境内还有北魏石窟、五凤楼、八义窑址、丈八寺塔、正觉寺等人文古迹。潞安鼓书、上党梆子、干板秧歌、黎都花灯、黎都旺火等等,说的很多,主要是让太子殿下跟当地官员,名宿老朽之类的人有个话题可以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