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皇帝新封的才人(3 / 7)
——这是有缘故的。
前朝时候曾经发生过一起皇室兄弟相残的内乱,当时前朝的都城是洛阳和长安两京,分为东都和西都。
恰逢前朝末期屡屡发生动乱,又有一次两兄弟争夺帝位,兄长据守洛阳,弟弟据守长安,彼此互相发号施令、兵戈相见短兵相接,闹得整个天下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突厥人趁机游说那个据守洛阳的兄长,说他们可以帮助洛阳皇帝将长安的皇帝逐出长安,但代价是攻下洛阳之后,长安城内的所有财帛宝物都得任由突厥人劫掠五日。
据守洛阳的那个皇子同意了。
而后,果真如突厥人所说的那般,他们在攻下长安之后,就纵容手下的士卒在长安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将长安宫殿里的各色珍宝美人全都抢走、搬空了长安城内的两个大藏库,就连公侯官宦之家的宅院里也被他们一一光顾。
什么说好的只抢五日,实际上搬了五个月都不止!
所以自那之后,亦是整个中原汉人的一大浩劫。
若单是抢掠粮食财帛之类的也就罢了,更为关键的是许多从前传世的古董名画,瓷器美玉,孤本藏本,都下落不明了。
就连当时长安城里的那块国玺也丢了去向。
这些东西历经百多年,仍然被存放在突厥的王库里。
现在又被晏珽宗抢了回来。
——或者说,追要了回来。因为这本就是属于他们的东西。
这也是难怪几十位随行的户部属官们夜以继日地清点王库的藏品还清点不过来的原因。
很多的东西,丢失了上百年,如今再找回来,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当年突厥人抢掠的时候就不长眼睛把赝品给抢走了,都不好说!
把它们找回大魏来了,还得由皇帝召集举国名士们纷纷观摩探讨一下是真是假。
薛娴因知道婠婠是喜文墨诗画之事的,所以就劝婠婠去看一看那些从突厥人手中找回来的画卷和字帖墨迹。
婠婠欣然同意,于是便和她去库里逛了两三趟。
“这是徐浩的字帖啊。这《朱巨川告身》,怎么也在这里呢?”
当年突厥人到底从长安抢走了多少东西!
婠婠从一沓厚厚的书卷中瞥见这张字帖,爱惜不已,连忙让人取了出来。
“先把这张给收好吧。这是徐浩的字。”
薛娴笑道:“依娘娘之见,娘娘觉得这张字帖确实是徐浩的真迹了。”
婠婠微微一笑:“徐浩之字,笔势沉着雄浑,乃是中唐的大家。不论是不是真迹,留着吧。”
徐浩是中唐时的书法大家,名相张九龄之外甥,其字迹书法历来颇为人所称道。
只是婠婠鲜少见过他的真迹,没想到今日在这里却见到了。
薛娴看了看,也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厚厚的绢本来:“娘娘您看,这还有一份不知是谁仿的颜公的《告伯父文稿》呢。”
婠婠踱步上前仔细看了看,“这张临摹得真像,比宫里藏着的临摹颜真卿的许多文稿都像。也仔细包起来,叫人送回宫里去,留给太子将来习字时临摹着。——颜真卿的字好。”
薛娴也笑:“娘娘喜欢颜真卿的沉着凛然。”
婠婠说是,“他的字,堪为储君所学。何况如今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储君的笔墨功夫也得好好学好好教。没得将来像他父亲一般,书没读过多少就罢了,写出来的字还叫人心里嘲是……” ↑返回顶部↑
前朝时候曾经发生过一起皇室兄弟相残的内乱,当时前朝的都城是洛阳和长安两京,分为东都和西都。
恰逢前朝末期屡屡发生动乱,又有一次两兄弟争夺帝位,兄长据守洛阳,弟弟据守长安,彼此互相发号施令、兵戈相见短兵相接,闹得整个天下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突厥人趁机游说那个据守洛阳的兄长,说他们可以帮助洛阳皇帝将长安的皇帝逐出长安,但代价是攻下洛阳之后,长安城内的所有财帛宝物都得任由突厥人劫掠五日。
据守洛阳的那个皇子同意了。
而后,果真如突厥人所说的那般,他们在攻下长安之后,就纵容手下的士卒在长安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将长安宫殿里的各色珍宝美人全都抢走、搬空了长安城内的两个大藏库,就连公侯官宦之家的宅院里也被他们一一光顾。
什么说好的只抢五日,实际上搬了五个月都不止!
所以自那之后,亦是整个中原汉人的一大浩劫。
若单是抢掠粮食财帛之类的也就罢了,更为关键的是许多从前传世的古董名画,瓷器美玉,孤本藏本,都下落不明了。
就连当时长安城里的那块国玺也丢了去向。
这些东西历经百多年,仍然被存放在突厥的王库里。
现在又被晏珽宗抢了回来。
——或者说,追要了回来。因为这本就是属于他们的东西。
这也是难怪几十位随行的户部属官们夜以继日地清点王库的藏品还清点不过来的原因。
很多的东西,丢失了上百年,如今再找回来,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当年突厥人抢掠的时候就不长眼睛把赝品给抢走了,都不好说!
把它们找回大魏来了,还得由皇帝召集举国名士们纷纷观摩探讨一下是真是假。
薛娴因知道婠婠是喜文墨诗画之事的,所以就劝婠婠去看一看那些从突厥人手中找回来的画卷和字帖墨迹。
婠婠欣然同意,于是便和她去库里逛了两三趟。
“这是徐浩的字帖啊。这《朱巨川告身》,怎么也在这里呢?”
当年突厥人到底从长安抢走了多少东西!
婠婠从一沓厚厚的书卷中瞥见这张字帖,爱惜不已,连忙让人取了出来。
“先把这张给收好吧。这是徐浩的字。”
薛娴笑道:“依娘娘之见,娘娘觉得这张字帖确实是徐浩的真迹了。”
婠婠微微一笑:“徐浩之字,笔势沉着雄浑,乃是中唐的大家。不论是不是真迹,留着吧。”
徐浩是中唐时的书法大家,名相张九龄之外甥,其字迹书法历来颇为人所称道。
只是婠婠鲜少见过他的真迹,没想到今日在这里却见到了。
薛娴看了看,也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厚厚的绢本来:“娘娘您看,这还有一份不知是谁仿的颜公的《告伯父文稿》呢。”
婠婠踱步上前仔细看了看,“这张临摹得真像,比宫里藏着的临摹颜真卿的许多文稿都像。也仔细包起来,叫人送回宫里去,留给太子将来习字时临摹着。——颜真卿的字好。”
薛娴也笑:“娘娘喜欢颜真卿的沉着凛然。”
婠婠说是,“他的字,堪为储君所学。何况如今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储君的笔墨功夫也得好好学好好教。没得将来像他父亲一般,书没读过多少就罢了,写出来的字还叫人心里嘲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