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养家记 第191节(3 / 4)
所以在跟余氏父女签契时,跟他们说明白,他们并不需要到陈家酒楼里头做活,既然当初余老伯搬走的时候,将他们做糕点的炊具都搬走了,听说是搬回家里了,所以,他们父女俩只需要在家里头做好,陈家酒楼会每日有人上门收他们做的糕点,每个月底,除给父女俩的工钱,他们还可以将做糕点的一切开销记下,届时陈家酒楼也会给他们补回这些开销费用。
如此就达到了既不须担心余氏父女使坏,又给陈家酒楼开多一个糕点系列的目的。
余老伯觉得这个法子好。
如此一来,他们足不出户,都能把每月五两银子给赚了。
对于寡身的女儿来说,是好事!
“那,陈东家想要咱们做哪几样糕点呢?大概做多少?”
“你以前也做过店面营生,你想想平时销量好的糕点是哪几种,每种,先做二十个吧!”
毕竟还不知道余家糕点在酒楼里受不受欢迎,先试试水再说。
“等确定下来受食客欢迎的品种后,我们会直接跟你们下单。”
“行。”
于是,雇用余氏父女给陈家酒楼干活的事,就这么说定了。
在签了为期三个月的契书后,陈念莞作为东道主,请父女俩在陈家酒楼的雅座吃了一顿。
瞧着推车上琳琅满目的点心,父女俩也大开眼界。
他们余家糕点主做的都是干制点心,从没见过种类如此丰富,还特别用小蒸笼蒸熟的点心,不止是常见的发糕,包子,煎饺,还有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肉食,竟然也能称为点心,甚至一些没见过叫不上名儿来的小吃食,件件精致小巧,既好看又好吃。
在陈家酒楼吃过一次后,余氏父女总算明白,为什么这陈东家开的酒楼能让京城里头如此多世家贵族的娘子们趋之若鹜了。
“爹,我也学了不少侯府里的糕点,等我做几件拿手的,让那陈东家瞧瞧,我们余家糕点也是跟陈家的点心一样,可以大受欢迎。”余兰儿竞争意识上来了,这般跟父亲说到。
“兰儿能这般想,就好了!”余老伯乐呵呵的。
不是陈家酒楼的附庸,余家糕点可以登堂入室在酒楼里卖与那些食客,真是极好的!
当然,在试水过后,发现余家糕点确实也有市场后,余氏父女签了长约,继续与陈家酒楼达成这种友好的合作模式。
在随后,随着丁大厨也加入到陈家酒楼的厨师班子中后,陈家酒后的后厨初代班子就此稳定下来。
*
这边厢陈念莞给陈家酒楼开拓了新系列,招揽了余氏父女,那边厢,张二郎也在贡院,不仅跟考卷苦战,还要应付不时冲自己飘过来的考官的视线。
张二郎在考第一场时,就已经感受过这种来自考官的热情。
初时就跟在复试时邓尚书瞅自己的反应一般,惶恐,不安,等见他们也不过是多瞧多瞥两眼,并未有发难或是质疑的举动,于是才渐渐放轻松下来。
虽然一度导致第一场考试速度慢了下来,但如今第二场,再对上这等视线,张二郎已经能处之泰然了。
没有纰漏!
要是有纰漏,他们早将自己赶出考场了!
不对,原本,就该没有纰漏才对的。
张二郎放下心理包袱,专注做题,笔下挥毫,第二场结束,成为了第一批走出考场的人。
到第三场时,亦是从容作案,全然没了第一场时的惊慌惴惴。 ↑返回顶部↑
如此就达到了既不须担心余氏父女使坏,又给陈家酒楼开多一个糕点系列的目的。
余老伯觉得这个法子好。
如此一来,他们足不出户,都能把每月五两银子给赚了。
对于寡身的女儿来说,是好事!
“那,陈东家想要咱们做哪几样糕点呢?大概做多少?”
“你以前也做过店面营生,你想想平时销量好的糕点是哪几种,每种,先做二十个吧!”
毕竟还不知道余家糕点在酒楼里受不受欢迎,先试试水再说。
“等确定下来受食客欢迎的品种后,我们会直接跟你们下单。”
“行。”
于是,雇用余氏父女给陈家酒楼干活的事,就这么说定了。
在签了为期三个月的契书后,陈念莞作为东道主,请父女俩在陈家酒楼的雅座吃了一顿。
瞧着推车上琳琅满目的点心,父女俩也大开眼界。
他们余家糕点主做的都是干制点心,从没见过种类如此丰富,还特别用小蒸笼蒸熟的点心,不止是常见的发糕,包子,煎饺,还有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肉食,竟然也能称为点心,甚至一些没见过叫不上名儿来的小吃食,件件精致小巧,既好看又好吃。
在陈家酒楼吃过一次后,余氏父女总算明白,为什么这陈东家开的酒楼能让京城里头如此多世家贵族的娘子们趋之若鹜了。
“爹,我也学了不少侯府里的糕点,等我做几件拿手的,让那陈东家瞧瞧,我们余家糕点也是跟陈家的点心一样,可以大受欢迎。”余兰儿竞争意识上来了,这般跟父亲说到。
“兰儿能这般想,就好了!”余老伯乐呵呵的。
不是陈家酒楼的附庸,余家糕点可以登堂入室在酒楼里卖与那些食客,真是极好的!
当然,在试水过后,发现余家糕点确实也有市场后,余氏父女签了长约,继续与陈家酒楼达成这种友好的合作模式。
在随后,随着丁大厨也加入到陈家酒楼的厨师班子中后,陈家酒后的后厨初代班子就此稳定下来。
*
这边厢陈念莞给陈家酒楼开拓了新系列,招揽了余氏父女,那边厢,张二郎也在贡院,不仅跟考卷苦战,还要应付不时冲自己飘过来的考官的视线。
张二郎在考第一场时,就已经感受过这种来自考官的热情。
初时就跟在复试时邓尚书瞅自己的反应一般,惶恐,不安,等见他们也不过是多瞧多瞥两眼,并未有发难或是质疑的举动,于是才渐渐放轻松下来。
虽然一度导致第一场考试速度慢了下来,但如今第二场,再对上这等视线,张二郎已经能处之泰然了。
没有纰漏!
要是有纰漏,他们早将自己赶出考场了!
不对,原本,就该没有纰漏才对的。
张二郎放下心理包袱,专注做题,笔下挥毫,第二场结束,成为了第一批走出考场的人。
到第三场时,亦是从容作案,全然没了第一场时的惊慌惴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