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他直播种田爆红了 第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锦棠再带领节省出不少空闲时间的村民把劳动投入到茶园里, 统一修剪、施肥和防治虫害, 打理得有声有色。
  幸好这时代的农民够能吃苦,即使有一点能改善生活的希望,他们也牢牢抓住。
  也有那发牢骚, 嫌一个中原人来苗寨瞎折腾的闲汉,不等风言风语传到顾锦棠耳朵里, 周奚舟就十分霸道仗着首领的权威把人收拾了。
  几个月时间过去, 山里挖来的野茶树从一开始的枝桠横生、枝条徒长的粗野模样,变得乖乖顺顺, 嫩绿色芽叶覆盖全身, 一行行排列在山坡上,整齐而碧绿, 一眼望去心旷神怡。
  山峰常常笼罩云雾, 山下一梯梯茶树在湿润凉爽的天气里舒展着, 越发翠绿,看起来明年春天可以出好茶。
  跟着打理茶园的村民越发有信心起来。
  为提高产茶量, 顾锦棠将一种现代的复合农业模式运用到古代来, 茶园养鸡。
  鸡散养在茶园里捕虫食草,树荫为鸡群遮阳、避雨, 如此散养的草鸡肉质细嫩鲜美, 产蛋美味。鸡粪又能作为茶园肥料, 节约成本同时增加收益。
  这方式一提出来,立刻得到村民的一直同意,大家实在惊奇他如何想出这样的好点子。
  养鸡、建鸡舍,他们一点不怕辛苦,只要能多挣些铜钱。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山上养这么多鸡,可要防着山里的野兽来叼走。
  村里的小孩子便有事做,从牧牛羊变成牧鸡。玩耍的地方变成茶园,孩子们晃着棍子清点鸡的数量,一来二去,倒是学会算术的皮毛。
  看鸡的活儿也不难。
  鸡舍由土墙和草房盖成,墙壁被顾锦棠用石灰水刷白,大夏天走进去十分凉爽,且有股好闻的中药味。那是因为他把晒干的草药和稻杆混在一起垫鸡窝,防止鸡群发瘟病。
  鸡舍内地面铺上碎木屑、杂草还有谷壳,踩上去松松软软,还有阶梯式的鸡栖架,大概是这时代最先进的鸡窝了。
  顾锦棠又从山上引下冷泉水,给鸡舍配备自动饮水的陶水壶,鸡一到天黑会自动回笼舍,如此只用拾捡鸡蛋和开关鸡舍门就行。
  这鸡舍豪华到每一个参观过的村民都要感叹一句:鸡住的比人好。
  在扛几十年锄头的村民眼中,在茶园放鸡是再简单、轻省不过的活儿。就这样,顾小郎君还给孩子们买糖当零食哩,美滋滋得叫他们都羡慕。
  小孩子跟着大孩子漫山遍野的跑,精力旺盛,能帮衙署里的顾小郎君干活,他们高兴得很,仿佛得到至高的认可一般自豪。
  鸡群不负众望,整日叨虫啄草,长得肥壮。苗寨里没摘上茶叶,倒是先吃上一筐筐鸡蛋。
  孩子们营养改善,脸蛋肉眼可见地丰腴红润起来,倒不大像乡野里长大的孩子了。
  顾锦棠最近很忙,要把这套种植模式推行到石临府其他苗寨。
  有的寨子小,才十几户人家。一个个村寨走下来,才发现石临寨生活水平算好的,至少顿顿有干粮吃,有的人家只能喝稀粥。
  这种小寨子,要种茶、种粮食,没有多余的人手养鸡。再说,别的寨子没有周奚舟留下气味划分领地,让野兽不敢闯入,养鸡损失风险很大。
  所以顾锦棠提出茶柿立体栽培,代替茶园养鸡。
  茶园采茶主要在春季,柿子能弥补夏秋季节的空白。柿饼对于农家而言制作简单,是一项不错的收入来源。
  半年时间,石临府大大小小的苗寨有的建茶园,不宜种茶树的,则种植林下草药,顾锦棠的规模化种植在石临府推广开来。
  ……
  亲自走遍各个苗寨,顾锦棠才对古代的贫穷程度有清晰认知。
  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走下来磨破几双鞋底,他脚上冒起几个水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