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 一起过好日子(1 / 3)
我们通过上面的介绍,已经完全了解了我们的朱同志,一句话,就是只图眼前享乐之人。
他是这样的人,朝廷里面的人也是如此,马士英等人则荒诞到只顾玩起蟋蟀来!人称蟋蟀相公!
那么,有没有远虑一点的大臣呢?
有!
哪里去了?
全部给我们的马士英同志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此时,南明面对最大的敌人是满清。
有远虑的人一定会想法设法抵挡敌人,就算想求和,也先把自己壮大,一如赵构。
我们只知道历史上的赵构一味求和,而不知道他求和前怎么重用良将,打败敌人。
只图眼前之利的人,他的做法则只是求和,尽快地求和,然后,安稳享受。
历史上所有想安稳享受的人,都必须先有过不安稳不享受的日子,都必须经过艰苦奋战。。。。。
然而,朱由崧没有,他就急着派使者去议和了!
有人说过,没有实力的议和,从来都不会成功的!
朱由崧的议和,在没出发前,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公元1644年6月3日,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看准了南明朝廷想偏安的心里,便奏请北使,主动请缨去北京和满清议和。
按道理来说,去和满清议和,只要有头脑的人,都知道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没人会愿意冒这个险。
然而,陈洪范却愿意冒这个险了!
我们总把冒险救国的人归为英雄,其实,有时候冒险救国的人,也有可能是投机分子。
朱由崧和马士英本就贪图眼前之利的人,本就想议和,这时,见有人主动请缨,顿时大喜,忙命陈投机来南京陛见了。
他们期待着北使团的组成,然后一举说服满清,大家相安无事治国,你在那边压榨百姓,我们在这边欺负平民,大伙有说有笑,礼尚往来,从此天下太平,民康物阜,流芳千古。。。。。。。
六月十三日,陈洪范入朝了。
朱由崧和马士英着手准备让他带队去议和。
有一人听说了陈洪范要带队,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在十九日,提出“母死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
任谁都知道,出使这事,根本就是朱由崧和马士英的一厢情愿,去了只会悲催,不会有悲喜。
朱由崧和马士英一看有人竟自动申请去,真是太感动了,立即:“许之”。
这个筋搭错的人就是应天安庆等处巡抚左懋第。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去议和,无异送死。
事实证明,左懋第是有头脑的人。
可是,他为什么还去呢?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人,为了某种道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返回顶部↑
他是这样的人,朝廷里面的人也是如此,马士英等人则荒诞到只顾玩起蟋蟀来!人称蟋蟀相公!
那么,有没有远虑一点的大臣呢?
有!
哪里去了?
全部给我们的马士英同志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此时,南明面对最大的敌人是满清。
有远虑的人一定会想法设法抵挡敌人,就算想求和,也先把自己壮大,一如赵构。
我们只知道历史上的赵构一味求和,而不知道他求和前怎么重用良将,打败敌人。
只图眼前之利的人,他的做法则只是求和,尽快地求和,然后,安稳享受。
历史上所有想安稳享受的人,都必须先有过不安稳不享受的日子,都必须经过艰苦奋战。。。。。
然而,朱由崧没有,他就急着派使者去议和了!
有人说过,没有实力的议和,从来都不会成功的!
朱由崧的议和,在没出发前,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公元1644年6月3日,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看准了南明朝廷想偏安的心里,便奏请北使,主动请缨去北京和满清议和。
按道理来说,去和满清议和,只要有头脑的人,都知道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没人会愿意冒这个险。
然而,陈洪范却愿意冒这个险了!
我们总把冒险救国的人归为英雄,其实,有时候冒险救国的人,也有可能是投机分子。
朱由崧和马士英本就贪图眼前之利的人,本就想议和,这时,见有人主动请缨,顿时大喜,忙命陈投机来南京陛见了。
他们期待着北使团的组成,然后一举说服满清,大家相安无事治国,你在那边压榨百姓,我们在这边欺负平民,大伙有说有笑,礼尚往来,从此天下太平,民康物阜,流芳千古。。。。。。。
六月十三日,陈洪范入朝了。
朱由崧和马士英着手准备让他带队去议和。
有一人听说了陈洪范要带队,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在十九日,提出“母死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
任谁都知道,出使这事,根本就是朱由崧和马士英的一厢情愿,去了只会悲催,不会有悲喜。
朱由崧和马士英一看有人竟自动申请去,真是太感动了,立即:“许之”。
这个筋搭错的人就是应天安庆等处巡抚左懋第。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去议和,无异送死。
事实证明,左懋第是有头脑的人。
可是,他为什么还去呢?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人,为了某种道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