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 第37节(2 / 4)
当初游移不定的原因,是她不想一些讨厌的人来给她添堵。但是后来她就想通了,她怕什么?自己赚的钱,自己盖的屋,还不许自己显摆了吗?
她偏要炫耀炫耀,闪瞎某些人的狗眼!
元宵当天凌晨四点,是他们择定的好时辰。
一家四口定了一辆面包车,两点钟就从龙镇出发,去贺家村。
三点半到达。
老房子是灯火通明,屋前站着好多父老乡亲,都77zl是近枝的宗亲们,预备随他们到新家暖宅的。看见他们开着车来,都迎上去夸赞。
“真是有出息了啊!别人搬城里都是包船,你们这是包车呢,真是气派!比船可快多了。”
不得不说,贺明珠是有被感动到的。
这里面有几个还是上了年纪的老者,是辈分高的长辈。能在春寒料峭的暗夜,放弃睡眠,专程送他们一程。这本身就够让人感怀的。
有时候,你讨厌宗族的封建观,讨厌族谱里不记录女儿的支脉……可有些时候,又不得不为这庞大团结的宗族亲缘所震撼。
有些存在就是这么矛盾。
接上了人,再一人拿一件富有吉祥意头的物品,比如寓意登云梯的梯子、节节高的竹竿、日子红火的橘子……
还有各种都是成双成对的生活物品,比如一双红通通的大红水桶、一对算盘(虽然两个算盘不知道什么用)、一对扫把畚箕……还有最重要的一双名为“子孙灯”的手提小灯笼。
这些物品都是前两天,李秀兰和贺正忠两人买好,送过来候着的。
贺明珠并不十分熟悉这种习俗,很有些稀里糊涂,因此就随便他们鼓捣。
贺家阿婆和几个女性老一辈在给各人分东西。
谁知后来分到她手上的居然是一把扫帚和一个畚箕。她看了看自家妹妹,一模一样!
而那双名为“子孙灯”的手提小灯笼,赫然在三堂弟贺继根的手里!在暗夜中散发出熠熠的光亮。
贺明珠再稀里糊涂,也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啊!这还能忍?
她先是把手上的扫帚畚箕一扔,再去把妹妹手上的也截下来。
哼,谁爱拿谁拿!
她就不信,没有扫帚畚箕,新屋还没人扫尘了不成?她不会请个保姆阿姨来专门做清洁吗?十几块钱的事!
再然后,她大步走到贺继根面前,一言不发,直接夺下小堂弟手里的“子孙灯”。
反手递了一个给一脸懵逼的贺珍珠。
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动静,让在场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尤其分配物品的贺家阿婆,好容易才反应过来,那满脸褶皱的脸上皱成一团,“你这是干嘛?子孙灯哪里能女人家能拿的?还不还给继根啊!”
“女儿就不是子孙?”贺明珠哼了一声,带着蔑笑反问,“我不管这是什么破道理。我搬我的家,我说了算!”
“众位叔伯长辈怕是不知道,我的新屋,是我贺明珠,贺正忠的大女儿,一个人挣下的!带去新家的子孙灯当然可以我拿。”她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在场族亲顿时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原来老福头说的,自家孙子不如孙女,这是真的啊? ↑返回顶部↑
她偏要炫耀炫耀,闪瞎某些人的狗眼!
元宵当天凌晨四点,是他们择定的好时辰。
一家四口定了一辆面包车,两点钟就从龙镇出发,去贺家村。
三点半到达。
老房子是灯火通明,屋前站着好多父老乡亲,都77zl是近枝的宗亲们,预备随他们到新家暖宅的。看见他们开着车来,都迎上去夸赞。
“真是有出息了啊!别人搬城里都是包船,你们这是包车呢,真是气派!比船可快多了。”
不得不说,贺明珠是有被感动到的。
这里面有几个还是上了年纪的老者,是辈分高的长辈。能在春寒料峭的暗夜,放弃睡眠,专程送他们一程。这本身就够让人感怀的。
有时候,你讨厌宗族的封建观,讨厌族谱里不记录女儿的支脉……可有些时候,又不得不为这庞大团结的宗族亲缘所震撼。
有些存在就是这么矛盾。
接上了人,再一人拿一件富有吉祥意头的物品,比如寓意登云梯的梯子、节节高的竹竿、日子红火的橘子……
还有各种都是成双成对的生活物品,比如一双红通通的大红水桶、一对算盘(虽然两个算盘不知道什么用)、一对扫把畚箕……还有最重要的一双名为“子孙灯”的手提小灯笼。
这些物品都是前两天,李秀兰和贺正忠两人买好,送过来候着的。
贺明珠并不十分熟悉这种习俗,很有些稀里糊涂,因此就随便他们鼓捣。
贺家阿婆和几个女性老一辈在给各人分东西。
谁知后来分到她手上的居然是一把扫帚和一个畚箕。她看了看自家妹妹,一模一样!
而那双名为“子孙灯”的手提小灯笼,赫然在三堂弟贺继根的手里!在暗夜中散发出熠熠的光亮。
贺明珠再稀里糊涂,也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啊!这还能忍?
她先是把手上的扫帚畚箕一扔,再去把妹妹手上的也截下来。
哼,谁爱拿谁拿!
她就不信,没有扫帚畚箕,新屋还没人扫尘了不成?她不会请个保姆阿姨来专门做清洁吗?十几块钱的事!
再然后,她大步走到贺继根面前,一言不发,直接夺下小堂弟手里的“子孙灯”。
反手递了一个给一脸懵逼的贺珍珠。
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动静,让在场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尤其分配物品的贺家阿婆,好容易才反应过来,那满脸褶皱的脸上皱成一团,“你这是干嘛?子孙灯哪里能女人家能拿的?还不还给继根啊!”
“女儿就不是子孙?”贺明珠哼了一声,带着蔑笑反问,“我不管这是什么破道理。我搬我的家,我说了算!”
“众位叔伯长辈怕是不知道,我的新屋,是我贺明珠,贺正忠的大女儿,一个人挣下的!带去新家的子孙灯当然可以我拿。”她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在场族亲顿时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原来老福头说的,自家孙子不如孙女,这是真的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