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 第471节(2 / 4)
“哼,这个阉人,本该在宫中为奴为婢,若非陛下慧眼识珠,给你机会,你有今日的风光”
魏渊低了低头,作出示弱姿态,而后说道:
“历王若是为皇室名声着想,就更不该替淮王遮掩此事。昨日云鹿书院三位大儒欲来京城痛斥陛下,被我给拦回去了。
“三位大儒说,朝廷能改史书,但云鹿书院的史书,却不由朝廷管。今日镇北王屠杀楚州城三十八万人口,来日,云鹿书院的读书人便会将此事牢牢记住。流传后世。而陛下,包庇胞弟,与之同罪,都将一五一十的刻在史书中。”
元景帝脸色大变。
激进派的诸公们面面相觑。
这还真是云鹿书院读书人会做出来的事,那些走儒家体系的读书人,做事嚣张狂妄,目中无人,但好解气
历王淡淡道:“后世子弟只认正史,谁管他一个书院的野史怎么说”
他这话是说给元景帝听的,告诉这个既要修道,又爱名声的侄儿,别受了魏渊的威胁。
魏渊幽幽道:“历王一生毫无劣迹,兼学识渊博,乃皇室宗亲楷模,读书人典范,莫要因此事被云鹿书院记上一笔,晚节不保啊。”
历王豁然变色,抬起手指,颤巍巍的指着魏渊,厉声道:“魏渊,你敢威胁本王,你想造反吗”
王首辅淡淡道:“谏言何时成了威胁”
“你,你们”
历王气的浑身发抖,胸膛起伏。
历王自幼读书,虽有亲王身份,但一直以读书人自居,他比普通的勋贵武将,更在乎“名垂青史”四个字。
读书人惯有的毛病。
魏渊这话,确实让历王深深忌惮。刚才的正史野史,只是安慰元景帝罢了。读书人才更知道云鹿书院的权威性。
朝堂争斗,你来我往,见招拆招。
元景帝见历王不再说话,便知这一招已经被“敌人”化解,但是无妨,接下来的出招,才是他奠定胜局的关键。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勋贵队伍里的曹国公。
曹国公心领神会,跨步出列,高声道:“陛下,臣有一言。”
第383章 开幕(三)
文官们立刻扭头,带着审视和敌意的目光,看向曹国公。
在这场“为三十,激进派文官群体结构复杂,有人为心中正义,有人为不辜负圣贤书。有人则是为了名利,也有人是随大势。
激进派以魏渊和王贞文为首。
反对派的成员结构同样复杂,首先是皇室宗亲,这里面肯定有良善之辈,但有时候身份决定了立场。
淮王一旦被定罪,对整个皇室名声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打击。用市井之言形容,以后都抬不起头做人了。
普通人还要脸面呢,何况是皇族
镇北王可以死,但不能被定罪。
其次是勋贵集团,勋贵是天然亲近皇室的,只要理解了爵位的性质,就能明白勋贵和皇室是一个阵营。 ↑返回顶部↑
魏渊低了低头,作出示弱姿态,而后说道:
“历王若是为皇室名声着想,就更不该替淮王遮掩此事。昨日云鹿书院三位大儒欲来京城痛斥陛下,被我给拦回去了。
“三位大儒说,朝廷能改史书,但云鹿书院的史书,却不由朝廷管。今日镇北王屠杀楚州城三十八万人口,来日,云鹿书院的读书人便会将此事牢牢记住。流传后世。而陛下,包庇胞弟,与之同罪,都将一五一十的刻在史书中。”
元景帝脸色大变。
激进派的诸公们面面相觑。
这还真是云鹿书院读书人会做出来的事,那些走儒家体系的读书人,做事嚣张狂妄,目中无人,但好解气
历王淡淡道:“后世子弟只认正史,谁管他一个书院的野史怎么说”
他这话是说给元景帝听的,告诉这个既要修道,又爱名声的侄儿,别受了魏渊的威胁。
魏渊幽幽道:“历王一生毫无劣迹,兼学识渊博,乃皇室宗亲楷模,读书人典范,莫要因此事被云鹿书院记上一笔,晚节不保啊。”
历王豁然变色,抬起手指,颤巍巍的指着魏渊,厉声道:“魏渊,你敢威胁本王,你想造反吗”
王首辅淡淡道:“谏言何时成了威胁”
“你,你们”
历王气的浑身发抖,胸膛起伏。
历王自幼读书,虽有亲王身份,但一直以读书人自居,他比普通的勋贵武将,更在乎“名垂青史”四个字。
读书人惯有的毛病。
魏渊这话,确实让历王深深忌惮。刚才的正史野史,只是安慰元景帝罢了。读书人才更知道云鹿书院的权威性。
朝堂争斗,你来我往,见招拆招。
元景帝见历王不再说话,便知这一招已经被“敌人”化解,但是无妨,接下来的出招,才是他奠定胜局的关键。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勋贵队伍里的曹国公。
曹国公心领神会,跨步出列,高声道:“陛下,臣有一言。”
第383章 开幕(三)
文官们立刻扭头,带着审视和敌意的目光,看向曹国公。
在这场“为三十,激进派文官群体结构复杂,有人为心中正义,有人为不辜负圣贤书。有人则是为了名利,也有人是随大势。
激进派以魏渊和王贞文为首。
反对派的成员结构同样复杂,首先是皇室宗亲,这里面肯定有良善之辈,但有时候身份决定了立场。
淮王一旦被定罪,对整个皇室名声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打击。用市井之言形容,以后都抬不起头做人了。
普通人还要脸面呢,何况是皇族
镇北王可以死,但不能被定罪。
其次是勋贵集团,勋贵是天然亲近皇室的,只要理解了爵位的性质,就能明白勋贵和皇室是一个阵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