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见契机齐王谋燕布仁义孟轲克蓟(9 / 1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齐王厚遇!”孟子起身,叩拜,“天运转动,再逢文武之时。齐王奉天承运,邹人孟轲领受诏命,誓引正义之师,伐无道之国,竭诚尽力,助匡将军成就此功!”
  “夫子请起!”辟疆扶起孟子,“此番伐燕,得夫子神助,寡人幸莫大焉!”
  “孟轲尚有一请,望齐王成全!”孟子看向齐王。
  “夫子请讲。”
  “孟轲斗胆,请王弓一用!”
  “王弓?”宣王怔了,看向内臣。
  “想是宫中所藏的武王大弓吧?”内臣看下宣王,又看向孟子,语气半是回禀,半是征询。
  “正是。”孟子拱手。
  “传旨,为夫子请武王大弓!”宣王朗声颁旨。
  孟子请到王弓并三支御矢,谢过宣王,仅带弟子万章一人,以布衣之身直入军帐,从大军北征。
  这一战是属于他孟子的,他也早已想定如何征伐了。
  大齐三军走过河间地,将入燕境前夜,孟子使万章把主将匡章请入军师大帐。
  “匡将军,”孟子改过称呼,“明日入燕,老夫问你,可知如何征伐无道之邦?”
  如何伐燕是早在临淄就已拟定的战略,孟子也是知道的。此时孟子再次问起,匡章晓得他另有话说,拱手:“弟子不知,敬请夫子赐教!”
  “奉天子诏命,兴正义之师,伐无道之邦,身为主将,你须牢牢记住两个字!”孟子顿住话头,盯住匡章,目光征询。
  “两个字?”匡章有点儿懵头。
  “一个字为仁,一个字为义。”
  “弟子记下了!”匡章拱手。
  “既为仁义之师,敢问将军,可知何为仁义之师?”
  “这个……”匡章迟疑一下,“师出有名,不失礼,不出奇,不斩来使,不以险隘,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追逃,不伤二毛……”
  “此为春秋斗阵,非仁义之师。”孟子截住他的话头。
  “这……”匡章挠起头皮来,看向万章,见他也是茫然,遂拱手道,“弟子不知,敬请夫子赐教!”
  “你既不知,就听老夫的!”孟子胸有成竹,语气断然,“记令!”
  匡章拿出笔与羊毛卷,眼巴巴地看向孟子,一如听写的蒙童。
  “行旅:军容整齐,行伍划一,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孟子声若洪钟。
  匡章记下。
  “扎营:错落有致,动静有序,按部就班,食宿听令。”
  匡章记下。
  “进军:过城不入,过邑不扰,直发蓟都,擒贼擒王。”
  这个显然与之前所拟的伐燕战略大不一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