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用过晚饭,沈秦箫跟徐行终于提起了他们将要离开回陈州的事情。
  “这么快?”莫青很是喜欢这两个小子,抛开身份不言,脾性——那种江湖初出茅庐的小二楞子的爽快与直率——就很对胃口。
  徐行:“我们俩离家已有大半年的光景。半路截了庄上飞鸽才临时转道于此。临走前虽谈不上不欢而散,但也绝非其乐融融。我们同家里承诺过中秋一定会回去,虽时日已过,但也还是要回去的。”
  “我自年初便行走江湖,迄今对这世上风物所闻所感不过寥寥,江湖瀚海风尘仆仆尚未来得及体味足够,二哥放心。我们还会再见的。何况……”
  沈秦箫说到这里,突然笑了一下:“二哥难道真的就会在这永州偏安一隅,不问世事吗?”
  这倒是实话。
  沈秦筝被贬来此地的确不假,但他是万万不可能就这样一蹶不振的。以前甘心做棋子是因为李肆让他建起一个皇党新贵,最后落了远离京畿的下场。
  但如今不同了,他再一次想去朝廷中争上一争。不为别的,只希望还能给他们两个人争出一个未来。
  秦国公府倒行逆施,迟早会自食恶果。他得提前行动部署,就算万一不能阻止他们,那他至少得有能力将阿箫保下来。
  飞扬北去的马蹄带去了阵阵飞扬的尘土,狂风席卷黑岩上的浮灰,经倾盆大雨冲刷后,终于露出了原本狰狞的峥嵘。
  马背上的人还在回想着方才莫青那几日说过的话。
  “你知道明明少林武当声威赫赫,为何江湖上的武林盟主从来不出于此吗?”
  “少林武当习武本为了强身健体,除恶扬善,外修功德内修心德。而当今天下太平盛世,并不需要这样的人。当今的武林,需要的是一把能聚锋芒的利剑。此剑一出,天下臣服。你太白山庄如今在武林中拔得头筹并不在于武艺突出剑法精妙,而是其武功之本原非救人,实乃杀人。”
  其他门派武出同源,各放异彩,但总会在各式绝招中留下一丝生机。但太白山庄起于朝堂,本就是一柄掌天下金戈之利的刃。
  没有生机,也就没有弱点。
  “最根本在于出剑的目的,而手段次之。”只要能硬下心来,练剑之时与同伴放手死斗,那便能体会其中真意。
  沈秦箫喃喃道:“在于出剑的目的……”
  他回头望了一眼十里相送的沈秦筝,他的身影已经几不可见。
  扬鞭立马,沈秦箫暗自下了一个决心……
  章和六年秋,永州第一富商,江南傅家被官府查封,傅家家主傅义天不知所踪,山南道赋税不齐,经济一再重挫。
  而后,两江巡抚胡大人一道奏折直抵天听——章和二年瘟疫之祸与流民之乱的罪魁祸首,原来就是这位不翼而飞满城通缉的傅义天。
  一时朝堂皆惊,满座哗然。朝廷传诏下旨彻查举国商贾,逐一清算。商贾地位一降再降。
  然而没有人清楚,最先起草的折子上面清楚明白地写明的事情原委,却被不知什么人给拦了下来,到达皇帝手中的时候,便只有一个荒唐的“商贾祸国”。
  没有人敢出来说话,因为每个人的手脚都不干净,虽然他们都清楚自古官商勾结,仅凭一个江南富商,是根本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的。
  章和七年?夏,风雨飘摇的山南道永州府地陷,动静之大甚至惊动了远在京畿的都城长安。永州太守沈秦筝临危受命安抚民心有功,在短短两月之内,将无数永州失家失亲之人安顿好。等到冬季的时候,倒霉的永州百姓已经过上一个好年了。
  皇帝李肆龙心大悦。年终考铨时,吏部力排众议将其作为加分项写进了今年的考铨事宜,沈秦筝连升两级,擢升为山南观察使并永州太守。
  章和八年冬,吏部举行今年科考。
  九年春,三试毕,秦国公后人梅开二度,沈秦箫会试第九入殿试,因为一手好字写得分外出众,引得李肆赞叹不已,连连直呼“虎父无犬子”,将沈秦箫破格升为殿试第五。
  开春吏部定选,沈秦箫不出所有人意料的被塞入了御史台,封“左拾遗”。毕竟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地方如今早已经是沈府的后花园了。
  这让朝中重臣们不得不想起九年前那位三元及第的传奇状元郎,以及其后那些满是腥风血雨的朝堂岁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