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战乱年代后 第64节(2 / 4)
事实上,惠小郎君颇为纠结。对于一位小郎君来说,帮助自己的先生给另一位先生私下传递书信,并非难事,可是有一位先生是女子,那么就有些不合乎礼数了。
他也是纠结了一下午,才决定把这卷书帛交给郑文,当时左先生递给他这封帛时,脸色平淡,举止随意,也不像是偷偷摸摸的样子,惠小郎君猜测这帛书说不定也是如同那几卷兵法一样,是什么珍贵古书,并非涉及男女□□,于是才拿出了这封帛书。
趁着郑文有些愣神时,惠小郎君把帛书放在一旁的案桌上,说了一句,“先生,学生先离开了。”
说完惠小郎君也不敢对上郑文的目光,面红耳赤地马上就疾步走出了屋子,带着仆人离开了院子,心想,就算那卷帛书是古卷,他下次也不会再答应左先生的要求了。
屋内的郑文却看着案桌上的那卷还带着人体温度的帛书,有些失神,她脑海中闪现过一张陌生的脸,似乎曾经也有人从怀中拿出一封还带着体温的帛书给她。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把放在案桌边缘的帛书拿了起来,手指摩挲了好几下,还是打了开来。
不过在看见第一行字的时候,郑文就愣在了原地,片刻后没有再看下去,她把这卷帛书合上了。
上面的字迹应该是公子奭的字迹,出乎她意料地是,写的并非是其他琐碎之事。如果她没看错的话,这其实是一封来自前线的军事函文,上面写了最近一月各地前线战事情况。
而上面记录的战事不仅包括三秦之地,还有齐地和身在彭城的楚王,基本军情要事都在上面。
恐怕汉中王都不一定清楚这上面记录的一些事情。
第106章 冬日终来了
那封帛书最终还是被郑文烧毁了,这种东西不管放在何处都不安全,一旦不小心露在人前,就是一场祸事。
她不明白公子奭给她送来这封军报是何目的,但是这件事还是让郑文想起很多年前的事,在虢城时,她有时候也会接受到来自公子奭那方递给她的消息。不过那些消息肯定是经过对方刻意地筛选过,要不然郑泽他们不会也长时间的与她失联。
燃烧的布帛在地面上留下一层堆积起来的灰烬,郑文也没有惊动屋外的仆从,自己把地面打扫干净。
在这次传信之后,公子奭也越发的明目张胆起来,定期的派齐奚送来封装好的函文,就连刘夫人估计也是听见了府中的一些传闻,暗地里试探过她与公子奭是否有私情,得到郑文的再三否认,也还心怀疑虑,不太相信,郑文无话可说,在几次之后就再也不收齐奚送过来的信件。
齐奚倒未多说什么,像是早已经知道郑文会拒绝一样,就要退下。
郑文每次看见这位少年都不由感觉到惊奇,如果她未记错的话,当年跟在公子奭身侧的那位少年的性格似乎极其的羞涩,她想象不出那样的少年最后会与什么样的女子皆为夫妇,现在看见那位少年的后人如此的谨慎周到还是不由感叹一声。
随着夏日的到来,整个汉中巴蜀之地似乎变成了一个大火炉,同时不停地有信件从关中地区传了过来,三秦大地的战事一直处于胶着状态,汉王分派手下将军四出略地,降服了楚王手下两名诸侯王,在今年年底之时,整个关中之地基本上尽在汉中王的掌控下。
同年,前齐相也在齐地反了,联合族人直接杀了齐王和胶东王,并在齐地自立为王,同时派兵士攻济北,杀掉了济北王。几乎是在同月,三秦大地和三齐大地正式统一,分别掌握在齐王和汉中王之手,与在东边的楚王三分天下。
在这场长达半年多的战役中,汉王这边损失了两名大将,先前被封的十八位诸侯几乎换了一遍,有些王侯可能位子都还没坐热乎,就下了台身首异处。
就算郑文不在前线,也可以大致猜想得到这场渡关战役赢得不易,也死伤了不少人。光是从这边还有巴蜀之地拉到前线的粮食都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有一段时间府中频繁有人进出,陌生脸孔也多了不少,郑文还因此见到了汉王手下的一名谋士,对方神色憔悴,连夜赶路回到后方,就是因为前线的粮食问题。
一段时间内,府中用度紧缩,又是让附近的豪强大族掏出不少粮食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毕竟今年的新粮还没有出来。
郑文那段时间却是一直待在院子里,基本不外出,她不想见到一些外人,可能是她一向就很灵敏的直觉告诉她,那些汉王手下之人并非凡夫俗子,眼力惊人,郑文并不想惹到那些人。
公子奭这段时间明显的也收敛了不少,不知道是非和她有些同样的原因,并未再派齐奚出来瞎逛溜,待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认真教书,也许是在认真教书,郑文只能这般猜测。
随着三秦大地的收复,冬日也真正的降临,这个冬日没有郑文印象中的那样冷,不过她依旧穿上了皮裘,屋子里点燃了炭火,这些日子去书楼的时间也少了一些,多半时间都呆在屋子里,感觉随着冬日的来临,她整个人沉寂下来。
冬日是一个适合怀念人的季节。她脑海中的大多数记忆都是在寒冬中,那时她并不孤单,身边总有人相陪,出门时总有人记得帮她添衣,有人陪她说话,可现在却不一样了,郑林是个熊气的那孩子,整日和惠小郎君在一起打转,这个狭小的院子里就剩下了她一个人。
郑林穿着厚实的皮裘,整个人裹的像一个熊一样,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蹲在雪地上,在雪白的地面上乱画着,屋檐下的那些仆人都被冻的不停地搓手取暖,只能面前的少年好像被这一场雪带来了无限的精力。
果然是孩子身上三把火。 郑文想,她玩雪还是几百年前呢,那时还有小七,院中的一众少年,每个人都在院子中央堆了一个雪人,各种各样的雪人,有一点都不像神女的神女像雪人,有肚子圆鼓鼓的幼童雪人,大大小小排列在院子里,第二日早晨起来,太阳一照,就都融化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她走上前去,却发现郑林蹲在地上是在雪地上作画。
画的很抽象,郑文也没看出来是什么。 ↑返回顶部↑
他也是纠结了一下午,才决定把这卷书帛交给郑文,当时左先生递给他这封帛时,脸色平淡,举止随意,也不像是偷偷摸摸的样子,惠小郎君猜测这帛书说不定也是如同那几卷兵法一样,是什么珍贵古书,并非涉及男女□□,于是才拿出了这封帛书。
趁着郑文有些愣神时,惠小郎君把帛书放在一旁的案桌上,说了一句,“先生,学生先离开了。”
说完惠小郎君也不敢对上郑文的目光,面红耳赤地马上就疾步走出了屋子,带着仆人离开了院子,心想,就算那卷帛书是古卷,他下次也不会再答应左先生的要求了。
屋内的郑文却看着案桌上的那卷还带着人体温度的帛书,有些失神,她脑海中闪现过一张陌生的脸,似乎曾经也有人从怀中拿出一封还带着体温的帛书给她。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把放在案桌边缘的帛书拿了起来,手指摩挲了好几下,还是打了开来。
不过在看见第一行字的时候,郑文就愣在了原地,片刻后没有再看下去,她把这卷帛书合上了。
上面的字迹应该是公子奭的字迹,出乎她意料地是,写的并非是其他琐碎之事。如果她没看错的话,这其实是一封来自前线的军事函文,上面写了最近一月各地前线战事情况。
而上面记录的战事不仅包括三秦之地,还有齐地和身在彭城的楚王,基本军情要事都在上面。
恐怕汉中王都不一定清楚这上面记录的一些事情。
第106章 冬日终来了
那封帛书最终还是被郑文烧毁了,这种东西不管放在何处都不安全,一旦不小心露在人前,就是一场祸事。
她不明白公子奭给她送来这封军报是何目的,但是这件事还是让郑文想起很多年前的事,在虢城时,她有时候也会接受到来自公子奭那方递给她的消息。不过那些消息肯定是经过对方刻意地筛选过,要不然郑泽他们不会也长时间的与她失联。
燃烧的布帛在地面上留下一层堆积起来的灰烬,郑文也没有惊动屋外的仆从,自己把地面打扫干净。
在这次传信之后,公子奭也越发的明目张胆起来,定期的派齐奚送来封装好的函文,就连刘夫人估计也是听见了府中的一些传闻,暗地里试探过她与公子奭是否有私情,得到郑文的再三否认,也还心怀疑虑,不太相信,郑文无话可说,在几次之后就再也不收齐奚送过来的信件。
齐奚倒未多说什么,像是早已经知道郑文会拒绝一样,就要退下。
郑文每次看见这位少年都不由感觉到惊奇,如果她未记错的话,当年跟在公子奭身侧的那位少年的性格似乎极其的羞涩,她想象不出那样的少年最后会与什么样的女子皆为夫妇,现在看见那位少年的后人如此的谨慎周到还是不由感叹一声。
随着夏日的到来,整个汉中巴蜀之地似乎变成了一个大火炉,同时不停地有信件从关中地区传了过来,三秦大地的战事一直处于胶着状态,汉王分派手下将军四出略地,降服了楚王手下两名诸侯王,在今年年底之时,整个关中之地基本上尽在汉中王的掌控下。
同年,前齐相也在齐地反了,联合族人直接杀了齐王和胶东王,并在齐地自立为王,同时派兵士攻济北,杀掉了济北王。几乎是在同月,三秦大地和三齐大地正式统一,分别掌握在齐王和汉中王之手,与在东边的楚王三分天下。
在这场长达半年多的战役中,汉王这边损失了两名大将,先前被封的十八位诸侯几乎换了一遍,有些王侯可能位子都还没坐热乎,就下了台身首异处。
就算郑文不在前线,也可以大致猜想得到这场渡关战役赢得不易,也死伤了不少人。光是从这边还有巴蜀之地拉到前线的粮食都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有一段时间府中频繁有人进出,陌生脸孔也多了不少,郑文还因此见到了汉王手下的一名谋士,对方神色憔悴,连夜赶路回到后方,就是因为前线的粮食问题。
一段时间内,府中用度紧缩,又是让附近的豪强大族掏出不少粮食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毕竟今年的新粮还没有出来。
郑文那段时间却是一直待在院子里,基本不外出,她不想见到一些外人,可能是她一向就很灵敏的直觉告诉她,那些汉王手下之人并非凡夫俗子,眼力惊人,郑文并不想惹到那些人。
公子奭这段时间明显的也收敛了不少,不知道是非和她有些同样的原因,并未再派齐奚出来瞎逛溜,待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认真教书,也许是在认真教书,郑文只能这般猜测。
随着三秦大地的收复,冬日也真正的降临,这个冬日没有郑文印象中的那样冷,不过她依旧穿上了皮裘,屋子里点燃了炭火,这些日子去书楼的时间也少了一些,多半时间都呆在屋子里,感觉随着冬日的来临,她整个人沉寂下来。
冬日是一个适合怀念人的季节。她脑海中的大多数记忆都是在寒冬中,那时她并不孤单,身边总有人相陪,出门时总有人记得帮她添衣,有人陪她说话,可现在却不一样了,郑林是个熊气的那孩子,整日和惠小郎君在一起打转,这个狭小的院子里就剩下了她一个人。
郑林穿着厚实的皮裘,整个人裹的像一个熊一样,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蹲在雪地上,在雪白的地面上乱画着,屋檐下的那些仆人都被冻的不停地搓手取暖,只能面前的少年好像被这一场雪带来了无限的精力。
果然是孩子身上三把火。 郑文想,她玩雪还是几百年前呢,那时还有小七,院中的一众少年,每个人都在院子中央堆了一个雪人,各种各样的雪人,有一点都不像神女的神女像雪人,有肚子圆鼓鼓的幼童雪人,大大小小排列在院子里,第二日早晨起来,太阳一照,就都融化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她走上前去,却发现郑林蹲在地上是在雪地上作画。
画的很抽象,郑文也没看出来是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