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2 / 4)
众人见状,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科举关系着这些人的前程命运,哪里有不着紧的,现在听说考题竟然泄露,科举如此不公,这些学子顿时义愤填膺起来,都觉愤愤不平。
“众位同年,科举舞弊,往小里说关系我们的前程,往大里说却是关系着大夏王朝国家安稳,民生疾苦的大事,绝对不能够就此罢休!我今日冒天下之大不韪,撕下皇榜,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场的同年若还有一份血性,就随我一到前告御状,我们到御前鸣冤,非要将这件事弄得水落石出不可!”安成渊见场上的气氛已经渐趋热烈,又不失时机的煽动道。
早在宇泓墨给他出主意的时候,他就明白了此中的深意。
会试的榜单是主考官选定,但要经过皇帝御批才能够发布,因而两边的护卫都是禁卫军。他撕了皇榜,就等于是对皇帝和朝廷的大不敬,这两个禁卫军必然要带他到皇帝跟前分说;而他又故意当众将事情解开,正好点燃了这些举子的情绪,一下子就将事情闹大,这样就算有心人想压也压不住,反而会因为事情牵连甚广,朝廷必须尽快做出回应。
果然,安成渊这话一说,顿时一呼百应,一群人围簇着他,浩浩荡荡地朝着内城前去。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就连看守皇榜的禁卫军也知道科举舞弊的严重性,而他们如今扭送起来的安成渊更是重要人物,若是在他们手上有什么损伤,那就麻烦了。因此,四名禁卫军也不敢对安成渊太过无礼,见他肩膀受伤,倒也没有太用力,见安成渊并没有想跑的意思,便更加松纵了。
今日是会试放榜之日,这许多举子声势浩大地模样,立刻惊动了一路的百姓。
事情越传越广,早有人飞快地朝着各处报信去了。
皇帝正在御书房和内阁的阁老商谈国事,听到太监传来的消息,当即大怒,立时将桌上的砚台砸到了地上,摔得四分五裂,吓得在场的阁老急忙跪地请罪,心中不知缘故。皇帝犹自未平,冷声喝道:“那个检举科举舞弊的学子安成渊呢?在哪里?带他来见朕!”
听到科举舞弊四个字,众阁老们顿时心惊胆战。
科举为国选材,向来是朝廷关注的重心,如今竟然闹出了舞弊之事,如果属实的话,可想而知,定然会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会引起朝堂动荡,不知道要牵连进去多少官员的身家性命!
有了皇帝的话语,安成渊很快就被带过。
抱定必死之心的安成渊,见到皇帝却也丝毫不惧,将他所知道的事情又重新说了一遍,最后道:“如果皇上不相信学生所言,尽可以取学生所说之人的试卷前来对照,学生能够倒背如流!”
皇帝脸色出奇的难看:“张德海,调本次会试中榜举子的卷子过来!”
会试的卷子原本存在礼部,听说这等事情,礼部官员也知道厉害,不敢怠慢,立刻将卷子送了过来。
皇帝随意点名,将安成渊所背文章和卷子对峙,或许有一两字的差错,但大体上全无舛误。皇帝气得手一挥,将那些卷子连同桌上的笔墨纸砚一同洒落在地,殿内顿时寂静得针落可闻。皇帝气息急促地道:“将这些学子带上来!张德海,让禁卫军去将本次科举的主考官全部带来,朕倒要看看,这些人究竟是怎样为朕选取栋梁之才的!”
张德海忙领命前去。
倒是看守皇榜的禁卫军机灵,一听安成渊的话,就知道事情不小,早派人去分别去京禁卫和禁卫军调人,将当时在场的学子统统监控起来,不许走脱,如今听到皇帝发话,立刻将牵扯到案的学子带进御书房。
皇帝怒声喝道:“谁给你们泄露的试题?”
“皇上……。皇上明鉴!”这些人都被吓得哆哆嗦嗦,其中一人颤抖着声音道,“学生黄明前并不曾知道考题,这些卷子都是学生……。学生所写!皇上不要相信这安成渊的谎言,学生会试结束后,曾经遇到安成渊,跟他说起过学生的文章,这安成渊颇有心机,想必是当时记住了,好陷害学生。他说学生舞弊,早就考题,除了能够背诵学生的文章外,还有别的证据吗?”
此言一出,其余学子顿时眼前一亮,纷纷附和。
“原本家兄还留有这些人来询问文章的证据,现在家兄携带证据前去京守府揭发,如今生死不明,这些证据也随之不知所踪。”安成渊沉声道。
黄明前顿时抓住了机会,厉声质问道:“你这分明就是没有证据,却假借你哥哥失踪来栽赃诬陷!”随即又向皇帝磕头道,“皇上,这安成渊心胸狭窄,早就嫉妒学生等人,所以才会这般污蔑栽赃,还请皇上明鉴,严惩这种心思狠毒之徒!”
“黄明前,你以为这样就能够为你自己脱罪了吗?别的不说,你们这些人的卷子就是最好的证据,都是学子,你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的文风是固定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你们的文章都是经过哥哥润色的,只要取来我哥哥日常的诗文论注,请饱读之士加以甄别,你们的文章是不是经过我哥哥润色,一目了然!”安成渊沉声道,“你们只想着哥哥才华好,心底软,正好可以为你们所用,如果一个两个人或许你们还可以狡辩说是巧合,但如今这么多人的文章里都有我哥哥的文风痕迹,难道也能够用巧合来解释吗?”
黄明前闻言,顿时汗如雨下,瘫软在地上。
于嵌解试图解释:“我们……。我们这些人本就相熟,常常彼此点评文章,就算有语句相似的地方也不足为奇。你既然说我们舞弊,就要舀出铁证来,怎能单凭这些虚无缥缈的文风就下论断?这未免太荒谬!”
“只有不学无术之人才会说出这种话来,好友之间,文章有只言片语相似倒也罢了,若是相似到如出一人之手,岂非太奇怪了些?听说内阁温首辅,孟阁老都是鸿儒,只要请他们来将这些文章分辨一番,自然能够判断是不是同一个人所写。”安成渊冷声道。
温首辅虽然不在,但孟阁老就在当场,立刻领命前去查看试卷。
只需片刻,孟阁老便道:“回禀皇上,这些文章,虽然遣词造句各不相同,但从文风和文章脉络来看,的确像是出自一人之手。尤其这些文章所表达出的志向和心胸,更是如出一辙,若说是一个人所写,到也不为过。不过,这也只是老臣一人的猜测,不足为凭。” ↑返回顶部↑
科举关系着这些人的前程命运,哪里有不着紧的,现在听说考题竟然泄露,科举如此不公,这些学子顿时义愤填膺起来,都觉愤愤不平。
“众位同年,科举舞弊,往小里说关系我们的前程,往大里说却是关系着大夏王朝国家安稳,民生疾苦的大事,绝对不能够就此罢休!我今日冒天下之大不韪,撕下皇榜,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场的同年若还有一份血性,就随我一到前告御状,我们到御前鸣冤,非要将这件事弄得水落石出不可!”安成渊见场上的气氛已经渐趋热烈,又不失时机的煽动道。
早在宇泓墨给他出主意的时候,他就明白了此中的深意。
会试的榜单是主考官选定,但要经过皇帝御批才能够发布,因而两边的护卫都是禁卫军。他撕了皇榜,就等于是对皇帝和朝廷的大不敬,这两个禁卫军必然要带他到皇帝跟前分说;而他又故意当众将事情解开,正好点燃了这些举子的情绪,一下子就将事情闹大,这样就算有心人想压也压不住,反而会因为事情牵连甚广,朝廷必须尽快做出回应。
果然,安成渊这话一说,顿时一呼百应,一群人围簇着他,浩浩荡荡地朝着内城前去。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就连看守皇榜的禁卫军也知道科举舞弊的严重性,而他们如今扭送起来的安成渊更是重要人物,若是在他们手上有什么损伤,那就麻烦了。因此,四名禁卫军也不敢对安成渊太过无礼,见他肩膀受伤,倒也没有太用力,见安成渊并没有想跑的意思,便更加松纵了。
今日是会试放榜之日,这许多举子声势浩大地模样,立刻惊动了一路的百姓。
事情越传越广,早有人飞快地朝着各处报信去了。
皇帝正在御书房和内阁的阁老商谈国事,听到太监传来的消息,当即大怒,立时将桌上的砚台砸到了地上,摔得四分五裂,吓得在场的阁老急忙跪地请罪,心中不知缘故。皇帝犹自未平,冷声喝道:“那个检举科举舞弊的学子安成渊呢?在哪里?带他来见朕!”
听到科举舞弊四个字,众阁老们顿时心惊胆战。
科举为国选材,向来是朝廷关注的重心,如今竟然闹出了舞弊之事,如果属实的话,可想而知,定然会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会引起朝堂动荡,不知道要牵连进去多少官员的身家性命!
有了皇帝的话语,安成渊很快就被带过。
抱定必死之心的安成渊,见到皇帝却也丝毫不惧,将他所知道的事情又重新说了一遍,最后道:“如果皇上不相信学生所言,尽可以取学生所说之人的试卷前来对照,学生能够倒背如流!”
皇帝脸色出奇的难看:“张德海,调本次会试中榜举子的卷子过来!”
会试的卷子原本存在礼部,听说这等事情,礼部官员也知道厉害,不敢怠慢,立刻将卷子送了过来。
皇帝随意点名,将安成渊所背文章和卷子对峙,或许有一两字的差错,但大体上全无舛误。皇帝气得手一挥,将那些卷子连同桌上的笔墨纸砚一同洒落在地,殿内顿时寂静得针落可闻。皇帝气息急促地道:“将这些学子带上来!张德海,让禁卫军去将本次科举的主考官全部带来,朕倒要看看,这些人究竟是怎样为朕选取栋梁之才的!”
张德海忙领命前去。
倒是看守皇榜的禁卫军机灵,一听安成渊的话,就知道事情不小,早派人去分别去京禁卫和禁卫军调人,将当时在场的学子统统监控起来,不许走脱,如今听到皇帝发话,立刻将牵扯到案的学子带进御书房。
皇帝怒声喝道:“谁给你们泄露的试题?”
“皇上……。皇上明鉴!”这些人都被吓得哆哆嗦嗦,其中一人颤抖着声音道,“学生黄明前并不曾知道考题,这些卷子都是学生……。学生所写!皇上不要相信这安成渊的谎言,学生会试结束后,曾经遇到安成渊,跟他说起过学生的文章,这安成渊颇有心机,想必是当时记住了,好陷害学生。他说学生舞弊,早就考题,除了能够背诵学生的文章外,还有别的证据吗?”
此言一出,其余学子顿时眼前一亮,纷纷附和。
“原本家兄还留有这些人来询问文章的证据,现在家兄携带证据前去京守府揭发,如今生死不明,这些证据也随之不知所踪。”安成渊沉声道。
黄明前顿时抓住了机会,厉声质问道:“你这分明就是没有证据,却假借你哥哥失踪来栽赃诬陷!”随即又向皇帝磕头道,“皇上,这安成渊心胸狭窄,早就嫉妒学生等人,所以才会这般污蔑栽赃,还请皇上明鉴,严惩这种心思狠毒之徒!”
“黄明前,你以为这样就能够为你自己脱罪了吗?别的不说,你们这些人的卷子就是最好的证据,都是学子,你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的文风是固定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你们的文章都是经过哥哥润色的,只要取来我哥哥日常的诗文论注,请饱读之士加以甄别,你们的文章是不是经过我哥哥润色,一目了然!”安成渊沉声道,“你们只想着哥哥才华好,心底软,正好可以为你们所用,如果一个两个人或许你们还可以狡辩说是巧合,但如今这么多人的文章里都有我哥哥的文风痕迹,难道也能够用巧合来解释吗?”
黄明前闻言,顿时汗如雨下,瘫软在地上。
于嵌解试图解释:“我们……。我们这些人本就相熟,常常彼此点评文章,就算有语句相似的地方也不足为奇。你既然说我们舞弊,就要舀出铁证来,怎能单凭这些虚无缥缈的文风就下论断?这未免太荒谬!”
“只有不学无术之人才会说出这种话来,好友之间,文章有只言片语相似倒也罢了,若是相似到如出一人之手,岂非太奇怪了些?听说内阁温首辅,孟阁老都是鸿儒,只要请他们来将这些文章分辨一番,自然能够判断是不是同一个人所写。”安成渊冷声道。
温首辅虽然不在,但孟阁老就在当场,立刻领命前去查看试卷。
只需片刻,孟阁老便道:“回禀皇上,这些文章,虽然遣词造句各不相同,但从文风和文章脉络来看,的确像是出自一人之手。尤其这些文章所表达出的志向和心胸,更是如出一辙,若说是一个人所写,到也不为过。不过,这也只是老臣一人的猜测,不足为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