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子殿下过誉了,我班氏是神州子民,自当为神州而死战,这是本份。再说我班氏享受西域诸族供奉,为了他们不受外族奴役,这也是份内之责。”
  “定远侯何必自谦,与你们相比,我对指挥权看的最淡,所以也看的最清。待我说服了中路各将军,这事必成。”
  公孙策也不避讳,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若定远侯成为联军总帅,务必要给我魏军自由行动之权。”
  “太子殿下一路功绩众人都看在眼里,这个无妨。”
  班超这一刻压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色洋溢着欢笑。名望对于神将的诱惑太大,纵是武圣在世,也会经受不住公孙策的大礼。
  他看来,公孙策要自由行动权为的还是绞杀西州联军,而不是为了躲避战争。
  公孙策辞别班超,径自去找周军统兵大将刘冕,刘冕伤势未复,公孙策在床榻边说了自己的请求。
  刘冕陷入了沉思,对于班超与韩信争夺指挥权一事,中路军代表的四国联盟是持中立态度的。
  四国联盟之中,秦军武力最盛,但比不上周军交游广阔。周军和晋军虽然是死仇,但结为同盟后,他们的关系反倒亲密。毕竟在晋周两国的多数将领眼中,晋周一体。
  是李世民两口子分别领导的国家,搞不好什么时候就会合拢为一。
  论私交,他和公孙恩是好友,这个忙必须要帮。论公事,四国同进同退,他改变主意,为了联盟的稳固性,秦晋二国必然会附议。
  “齐王韩信就在周国之东,若得到庞大的名望加持,必能一扫内部盘结错乱的势力,以齐国全力西向,周国如何抵挡?”
  公孙策不愁刘冕不会答应,因为韩信这个人太强。虽然联军出征至今,韩信一直收敛自己的本事,可人人都不会放松对他的警惕。
  “联军西向,分为三路,也预示着将来神州的局势。必然是三盟争霸!”
  “所以我们四国联盟得不到指挥权,那么也不能燕齐联盟得到!定远侯也能算一方诸侯,将来也是很有可能加入我们四国联盟的,他是将来的自己人!”
  公孙策一席话让刘冕点头,然后两人请来王翦和史万岁进行意见的统合,王翦对于灭秦的神将没有一点好处,当即答应,史万岁一见三人意见统一,当即附和。
  公孙策在行动,班超也找到了汉军总将樊哙。
  两人曾经都是汉军序列,说起话来很投机,对于和韩信争夺指挥权,班超只是提了一个头,樊哙就答应说服楚国,帮助班超拿到指挥权。
  韩信和樊哙是同一时期的人物,论关系不如樊哙和刘邦亲密,论地位不是樊哙所能比及的。他们打仗一个靠脑子,一个靠肌肉,必然不会有什么太深的交情。
  而且最重要的是,韩信强大了对汉国并无好处。
  韩信的功劳太大,以至于刘邦说出了汉国没有杀韩信的刀。韩信相信了刘邦的许诺,结果不断被削弱,王爵丢了,兵权没了,最后被骗进宫,被竹片刺死。
  历代齐王何其多,只有韩信最先复活,抢占了齐王的位置,可见韩信内心的愤慨有多么的大。
  他的存在,就像项羽的存在一样,只要他们没有被彻底灭绝,可能刘邦宁愿一辈子待在鬼界,也不愿来人世冒险。
  七月初七,七夕之夜。
  神州联军举行夜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班超挥退杂役,各路将军旧事重提,再次商论指挥权的存在。
  各将只身而来,只带随身佩剑,公孙策一旁沉默望着,先是南西域诸胡再次提议更换联军总大将,紧接着北西域乌孙人附议。
  再接着南路楚汉联军提议班超是最合适的人选,在樊哙起身提议的时候,韩信就似乎知道了什么,主动让贤,他甘愿屈居副手。
  见韩信自退一步,班超的目的达到了,不想再得罪韩信,而刘冕等人也是如此,不想得罪韩信,大堂陷入沉默。
  “军中最忌令出多处,齐王不如索性再退一步。”
  公孙策幽幽的声音,让韩信右臂左探,按在了剑柄上,同时对公孙策怒目而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