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_分卷阅读_86(1 / 4)
秦云画道:“公主可知,王上与王上父亲因何争执?”
“因为您。”
“王上执意迎您做王妃,可平西起兵在即,天下即将大乱,公主您的身份又……”她略一顿,“王上的父亲叮嘱王上,不宜再与您有任何瓜葛,让他回远南,与桓定下婚约,安心迎娶桓公主。可王上不愿,他说兵乱将起,您身世使然,必不能在这乱流中独善其身。他想娶您为妃,接您回远南,一生护您周全。王上的父亲勃然震怒,这才派了奴婢来京城。因奴婢是将门之后,父亲曾救过王上母亲的性命,奴婢转达父亲的话,也许王上能听上一二分。”
“只可惜,即便这样,奴婢也劝说无果。”
“后来月凉山梁亥反了,平西与燕联兵,起兵在即,您为了大随,毅然决然决定嫁给征西大将军沈羽,王上心灰意冷,这才回了远南。”
“但王上是个势在必得的脾气。回了远南后,王上与王上的父亲仍是分歧不断。要在乱世中求一片立足之地,必须要争。王上的父亲主伐随,王上却要伐桓。若伐随,依王上的本事,眼前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大随领土广博,国力却积弱,只要按部就班,逐步吞并,总有一日,这个江山会到王上手中。可若是伐桓,远南该怎么做?只有一个办法,先灭平西,再去辽东,除去心头大患后,占住平西牵制随,与此同时,挑起桓的内乱,以民之乱,深入桓境王都,等时机成熟,长驱直入。”
“王上说,国与藩虽不能两立,但国与国,却可以并存。”
“这是……于闲止的计划?”我怔怔地道,“可是他,为何从未与我提及?”
“公主,您想一想,单是听,您就知道这样做有多难。王上取李有洛首级时,带着一万人对上八万人,险些丧命。王上逼死沈琼时,您不在身旁,当时他从平西撤了三个城池的兵回雁山,在等到援兵到来时,情形只比当年在平西的艰难十倍不止。这么多年,王上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山火海上。他身有伤疾,明明不可作战,为何要亲上战场?他多少个日子不眠不休,为的又是什么?若他当年选择的不是伐桓,而是竭心尽力与桓合盟,一步一步分噬大随,他何尝需要如此辛劳?”
“公主您知道王上的脾气,这样艰难的计划,每一步都九死一生,他一日没做成,便一日不会与您说。何况那时候,王上便是与您说了,您就会信吗?若他倒下了怎么办?何况您是大随的公主,一心向着大随,向着您两位兄长,若随利用这一点,反将王上一军,远南又该怎么办?王上毕竟是远南的王上,他的所言所行,也要对远南负责。”
“我们与曾劝过王上,说不要这么做,暂时歇下来,这样实在太累了。可王上说,公主您是一条道走到黑的脾气,若随亡了,您也不会独活。可能是他要的太多吧,既想护住您,又想护住远南。”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慢慢、宁静海、29369464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一只鱼、只闻清风和我声 10瓶;辞恬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0章 一念三千 16
我听了秦云画的话,不由怔在原地。
恍惚中,忽地想起于闲止曾对我说:“江山于我而言有何意义?我想要的,是远南于家、远南的子民能长久地、安稳地生存下去,不必每一年都担心被削藩,被将起的战祸殃及。”
“古来王朝更迭,兴衰不过数百年,我不求远南百代无尤,但求我这一世能守好它。但若要守好它,要付出谋取一座江山的代价,我愿竭力一争。”
“可是,你若问的仅仅是我这个人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的是你。”
秦云画道:“公主可曾想过,桓帝穷兵黩武,民不聊生,这十数年来,桓境内的暴|乱不断,却一直不曾掀起什么大风浪,为何偏偏就在这两年中,桓境内的义军悉数集结,甚至能攻到桓都附近了呢?”
“诚然桓民对帝室白家早已民怨沸腾,有此恶果,乃他们咎由自取,但是,若非有远南暗中襄助,这些草根出生的义军,早已被斩尽杀绝,如何有力与朝廷兵马一战?”
“然而,凡事越是做到最后,越是艰难。王上与桓公主定下婚约,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迎娶,引来桓帝不满。白朽意外受伤,更挑起了桓帝对远南的怀疑,于是有了随与远南联兵,桓突然横插一脚的是故。而今,白朽的死因水落石出,桓帝命人彻查,继而也查出了义军背后的襄助者。”
“桓帝与太子白桢震怒非常,他们终于明白,不灭远南,暴|乱将永无止息,直到颠覆帝室白家。而灭敌最好最快的法子是什么?取敌将首级。二公子四公子包括远南所有的臣民将帅唯王上马首是瞻,要暂时阻下远南的脚步,只有杀了王上。桓帝正是想清楚这一点,才决定破釜沉舟,大肆整军。”
随境内有桓兵二十余万,一个多月前,这二十余万兵分为两路,一路五万由西里北上,余下的一路,往桓与随的相临处退去。与此同时,远南境内,于四公子也整军了。
我一直以为桓与远南同时整军是要共同伐随,却又觉得他们这么做,时机与分兵之术都很不对劲。
听秦云画这么说,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返回顶部↑
“因为您。”
“王上执意迎您做王妃,可平西起兵在即,天下即将大乱,公主您的身份又……”她略一顿,“王上的父亲叮嘱王上,不宜再与您有任何瓜葛,让他回远南,与桓定下婚约,安心迎娶桓公主。可王上不愿,他说兵乱将起,您身世使然,必不能在这乱流中独善其身。他想娶您为妃,接您回远南,一生护您周全。王上的父亲勃然震怒,这才派了奴婢来京城。因奴婢是将门之后,父亲曾救过王上母亲的性命,奴婢转达父亲的话,也许王上能听上一二分。”
“只可惜,即便这样,奴婢也劝说无果。”
“后来月凉山梁亥反了,平西与燕联兵,起兵在即,您为了大随,毅然决然决定嫁给征西大将军沈羽,王上心灰意冷,这才回了远南。”
“但王上是个势在必得的脾气。回了远南后,王上与王上的父亲仍是分歧不断。要在乱世中求一片立足之地,必须要争。王上的父亲主伐随,王上却要伐桓。若伐随,依王上的本事,眼前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大随领土广博,国力却积弱,只要按部就班,逐步吞并,总有一日,这个江山会到王上手中。可若是伐桓,远南该怎么做?只有一个办法,先灭平西,再去辽东,除去心头大患后,占住平西牵制随,与此同时,挑起桓的内乱,以民之乱,深入桓境王都,等时机成熟,长驱直入。”
“王上说,国与藩虽不能两立,但国与国,却可以并存。”
“这是……于闲止的计划?”我怔怔地道,“可是他,为何从未与我提及?”
“公主,您想一想,单是听,您就知道这样做有多难。王上取李有洛首级时,带着一万人对上八万人,险些丧命。王上逼死沈琼时,您不在身旁,当时他从平西撤了三个城池的兵回雁山,在等到援兵到来时,情形只比当年在平西的艰难十倍不止。这么多年,王上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山火海上。他身有伤疾,明明不可作战,为何要亲上战场?他多少个日子不眠不休,为的又是什么?若他当年选择的不是伐桓,而是竭心尽力与桓合盟,一步一步分噬大随,他何尝需要如此辛劳?”
“公主您知道王上的脾气,这样艰难的计划,每一步都九死一生,他一日没做成,便一日不会与您说。何况那时候,王上便是与您说了,您就会信吗?若他倒下了怎么办?何况您是大随的公主,一心向着大随,向着您两位兄长,若随利用这一点,反将王上一军,远南又该怎么办?王上毕竟是远南的王上,他的所言所行,也要对远南负责。”
“我们与曾劝过王上,说不要这么做,暂时歇下来,这样实在太累了。可王上说,公主您是一条道走到黑的脾气,若随亡了,您也不会独活。可能是他要的太多吧,既想护住您,又想护住远南。”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慢慢、宁静海、29369464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一只鱼、只闻清风和我声 10瓶;辞恬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0章 一念三千 16
我听了秦云画的话,不由怔在原地。
恍惚中,忽地想起于闲止曾对我说:“江山于我而言有何意义?我想要的,是远南于家、远南的子民能长久地、安稳地生存下去,不必每一年都担心被削藩,被将起的战祸殃及。”
“古来王朝更迭,兴衰不过数百年,我不求远南百代无尤,但求我这一世能守好它。但若要守好它,要付出谋取一座江山的代价,我愿竭力一争。”
“可是,你若问的仅仅是我这个人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的是你。”
秦云画道:“公主可曾想过,桓帝穷兵黩武,民不聊生,这十数年来,桓境内的暴|乱不断,却一直不曾掀起什么大风浪,为何偏偏就在这两年中,桓境内的义军悉数集结,甚至能攻到桓都附近了呢?”
“诚然桓民对帝室白家早已民怨沸腾,有此恶果,乃他们咎由自取,但是,若非有远南暗中襄助,这些草根出生的义军,早已被斩尽杀绝,如何有力与朝廷兵马一战?”
“然而,凡事越是做到最后,越是艰难。王上与桓公主定下婚约,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迎娶,引来桓帝不满。白朽意外受伤,更挑起了桓帝对远南的怀疑,于是有了随与远南联兵,桓突然横插一脚的是故。而今,白朽的死因水落石出,桓帝命人彻查,继而也查出了义军背后的襄助者。”
“桓帝与太子白桢震怒非常,他们终于明白,不灭远南,暴|乱将永无止息,直到颠覆帝室白家。而灭敌最好最快的法子是什么?取敌将首级。二公子四公子包括远南所有的臣民将帅唯王上马首是瞻,要暂时阻下远南的脚步,只有杀了王上。桓帝正是想清楚这一点,才决定破釜沉舟,大肆整军。”
随境内有桓兵二十余万,一个多月前,这二十余万兵分为两路,一路五万由西里北上,余下的一路,往桓与随的相临处退去。与此同时,远南境内,于四公子也整军了。
我一直以为桓与远南同时整军是要共同伐随,却又觉得他们这么做,时机与分兵之术都很不对劲。
听秦云画这么说,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