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_分卷阅读_39(3 / 4)
年底的时候,三姐也怀孕了。
老姐怀孕,老姐夫不怕,人两人就是种地的,大不了交罚款就行了。三姐两口子都上着班呢,要二胎的话,可是要丢工作的。
明子以为三姐为把孩子流掉呢,还担心三姐年纪大了做人流伤身体,问她要不要到市里大医院来做。
结果三姐说,三姐夫申请到二胎的指标了,可以生的。
咋申请的?明子很好奇。
原来,三姐夫三代单传了,他们这头一胎又是女孩,所以可以开二胎指标。
还有这种操作吗?明子觉得跟得故事似的,回头自己还不信邪,特意去查了相关政策。还真有。再一想,为啥以前没听说呢?因为这时代一家三五个儿子的都算少,别说三代单传了,明子爹那样的独生子女都是很神奇的存在了。更别说是三辈子都一个儿子的了。
明子觉得自己还是太孤落寡闻了,还是读书小,见识少了。
正好,没啥事儿,天天晚上回到家就她自己,学习吧。一激动,到图书馆借了好多本书回来,天天晚上在家看书,结果顶个黑眼圈上班,同事还以为她怎么了呢,知道是看书熬夜熬的,还直夸她努力,以为她要考研究生呢。
明子真没那个雄心壮志,研究生啥的,这辈子她是不考虑了。她这个年纪的人,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足够用一辈子,她就不去为难自己个儿了。大不了以后让顾向北养着好了。
兔年的春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还是跟往年一样的过。爷爷八十岁了,过年的时候,大哥就说了,今年爷爷过生日的时候,要好好跟爷爷过个八十大寿。这年头儿,能过上八十大寿的老人可不多。
小文哥今年过年没回来,说是部队里事情多。
也是,上一年发生一些事情,学生们不安份,军啊警啊这些都比往年工作多了很多。
明子想到两年后的事儿,那可是后世提都不能提的。自己做什么呢?想了几天,还是觉得实在做不了什么,除了保证自己不参与,她好像也改变不了什么。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她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想要改变世界?她还差得远呢。
过完了年,该什么忙还是怎么忙。
八七年,很平静,似乎也过得特别的快。
五月的地候,老姐生下了她的小女儿小苹,也是儿女双全了。三姐用不了几个月也要生了。
兄妹几个,除了还没结婚的小文哥和明子,只有二姐家是一个孩子,其他都是儿女全双,还分配的挺平均。明子问二姐,想不想要了?二姐特别坚决,不要。说就好好培养小伏雨一个就好了。再要的话,生个儿子,两个儿子负担太重。生女儿的话,他们李家的女孩儿都不是特别踏实,浮躁得很,家风如此,不好教养。还不如就这一个儿子,李家的男人都是极孝顺的,将来小伏雨长大了,应该也不会不管他们老两口的。
大姐家的飞鸿一转眼都上初中了,大姐也是奔四十的人了,时间过得是真快啊!
老姐坐完了月子,明子娘回来之后,带着未来的老儿媳妇牛家姑娘去了小文哥的部队探亲,大哥给送去的,在部队待了半个月,小文哥又给送回来的,顺便自己也休了几天假。
七月份,天气暖和了,家里的庄稼也忙完了,大哥厂里没什么事儿。就想着带大嫂出去玩儿一圈,这些年,竟是他自己出去走了,明子娘就说他,不能光是自己玩,有时间也带着媳妇出去溜达溜达。大哥一想也是,大嫂这些在家任劳任怨的,老人孩子的伺候,劳苦功高,是得鼓励鼓励。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渡蜜月或是补渡蜜月的说法,能出去旅游的,都是城里的新潮人物了,别说是农村了,绝对是走在时代前沿。大哥两人带上了小舒儿,把小夫儿留在家里给明子爹娘看着了。明子娘今年的身体状况不错,看孩子是没问题的,家里有电饭锅了,做饭也方便,做菜的话,只要把菜放锅里,明子爹烧火啥的就行。再说,三姐家就在前院,也能照应着。
走之前,厂里牛书记又跟大哥说,让大哥把他家的小儿子带上,他家小儿子今年刚十七,中学毕业了,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儿。正好大哥大嫂出去旅游,就想让他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大哥能说啥,不可能拒绝的,要不是多了一层姻亲关系,人家也不可能找他带啊。就带上了牛小九儿。牛家是个大家族,叔伯兄弟都是放在一起排行的,这孩子实际是牛书记的三儿子。但是在叔伯兄弟里排行老九,所以大家伙平常都叫他小九儿。这孩子情商很高,土话讲,很有眼色,会说话会出事儿。带着他也不招人烦。还能帮着拿东西看孩子啥的。挺好。
大哥大嫂出去玩这事儿明子是知道的,到底不放心三个老人在家,还特意回高官屯探望,结果,她刚进屋,一看,大姐二姐全在家呢……
据说老姐要不是孩子小,都要回来了。
一看明子进屋了,明子娘还有三个姐姐都笑。
明子娘是真高兴啊,没什么比孩子孝顺更让老人开心的事儿了。
爷爷也是特别的高兴,非让三姐再给说一段儿书。三姐好些年没说了,都忘了,还把那些古书又找出来复习了一遍才免强的说下来。
旅行回来之后,再开学的时候,大嫂就让小舒儿上学去了,学校开了幼儿班,收学前的孩子。小舒儿才五岁,周岁才四岁多,就给送去上学了,明子娘不乐意,但是孩子是人家的,她也不好说什么,大哥也跟大嫂生气,觉得她心太狠了,孩子还这么小就送学校去了。大嫂到底还是坚持把孩子送学校去了。 ↑返回顶部↑
老姐怀孕,老姐夫不怕,人两人就是种地的,大不了交罚款就行了。三姐两口子都上着班呢,要二胎的话,可是要丢工作的。
明子以为三姐为把孩子流掉呢,还担心三姐年纪大了做人流伤身体,问她要不要到市里大医院来做。
结果三姐说,三姐夫申请到二胎的指标了,可以生的。
咋申请的?明子很好奇。
原来,三姐夫三代单传了,他们这头一胎又是女孩,所以可以开二胎指标。
还有这种操作吗?明子觉得跟得故事似的,回头自己还不信邪,特意去查了相关政策。还真有。再一想,为啥以前没听说呢?因为这时代一家三五个儿子的都算少,别说三代单传了,明子爹那样的独生子女都是很神奇的存在了。更别说是三辈子都一个儿子的了。
明子觉得自己还是太孤落寡闻了,还是读书小,见识少了。
正好,没啥事儿,天天晚上回到家就她自己,学习吧。一激动,到图书馆借了好多本书回来,天天晚上在家看书,结果顶个黑眼圈上班,同事还以为她怎么了呢,知道是看书熬夜熬的,还直夸她努力,以为她要考研究生呢。
明子真没那个雄心壮志,研究生啥的,这辈子她是不考虑了。她这个年纪的人,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足够用一辈子,她就不去为难自己个儿了。大不了以后让顾向北养着好了。
兔年的春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还是跟往年一样的过。爷爷八十岁了,过年的时候,大哥就说了,今年爷爷过生日的时候,要好好跟爷爷过个八十大寿。这年头儿,能过上八十大寿的老人可不多。
小文哥今年过年没回来,说是部队里事情多。
也是,上一年发生一些事情,学生们不安份,军啊警啊这些都比往年工作多了很多。
明子想到两年后的事儿,那可是后世提都不能提的。自己做什么呢?想了几天,还是觉得实在做不了什么,除了保证自己不参与,她好像也改变不了什么。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她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想要改变世界?她还差得远呢。
过完了年,该什么忙还是怎么忙。
八七年,很平静,似乎也过得特别的快。
五月的地候,老姐生下了她的小女儿小苹,也是儿女双全了。三姐用不了几个月也要生了。
兄妹几个,除了还没结婚的小文哥和明子,只有二姐家是一个孩子,其他都是儿女全双,还分配的挺平均。明子问二姐,想不想要了?二姐特别坚决,不要。说就好好培养小伏雨一个就好了。再要的话,生个儿子,两个儿子负担太重。生女儿的话,他们李家的女孩儿都不是特别踏实,浮躁得很,家风如此,不好教养。还不如就这一个儿子,李家的男人都是极孝顺的,将来小伏雨长大了,应该也不会不管他们老两口的。
大姐家的飞鸿一转眼都上初中了,大姐也是奔四十的人了,时间过得是真快啊!
老姐坐完了月子,明子娘回来之后,带着未来的老儿媳妇牛家姑娘去了小文哥的部队探亲,大哥给送去的,在部队待了半个月,小文哥又给送回来的,顺便自己也休了几天假。
七月份,天气暖和了,家里的庄稼也忙完了,大哥厂里没什么事儿。就想着带大嫂出去玩儿一圈,这些年,竟是他自己出去走了,明子娘就说他,不能光是自己玩,有时间也带着媳妇出去溜达溜达。大哥一想也是,大嫂这些在家任劳任怨的,老人孩子的伺候,劳苦功高,是得鼓励鼓励。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渡蜜月或是补渡蜜月的说法,能出去旅游的,都是城里的新潮人物了,别说是农村了,绝对是走在时代前沿。大哥两人带上了小舒儿,把小夫儿留在家里给明子爹娘看着了。明子娘今年的身体状况不错,看孩子是没问题的,家里有电饭锅了,做饭也方便,做菜的话,只要把菜放锅里,明子爹烧火啥的就行。再说,三姐家就在前院,也能照应着。
走之前,厂里牛书记又跟大哥说,让大哥把他家的小儿子带上,他家小儿子今年刚十七,中学毕业了,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儿。正好大哥大嫂出去旅游,就想让他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大哥能说啥,不可能拒绝的,要不是多了一层姻亲关系,人家也不可能找他带啊。就带上了牛小九儿。牛家是个大家族,叔伯兄弟都是放在一起排行的,这孩子实际是牛书记的三儿子。但是在叔伯兄弟里排行老九,所以大家伙平常都叫他小九儿。这孩子情商很高,土话讲,很有眼色,会说话会出事儿。带着他也不招人烦。还能帮着拿东西看孩子啥的。挺好。
大哥大嫂出去玩这事儿明子是知道的,到底不放心三个老人在家,还特意回高官屯探望,结果,她刚进屋,一看,大姐二姐全在家呢……
据说老姐要不是孩子小,都要回来了。
一看明子进屋了,明子娘还有三个姐姐都笑。
明子娘是真高兴啊,没什么比孩子孝顺更让老人开心的事儿了。
爷爷也是特别的高兴,非让三姐再给说一段儿书。三姐好些年没说了,都忘了,还把那些古书又找出来复习了一遍才免强的说下来。
旅行回来之后,再开学的时候,大嫂就让小舒儿上学去了,学校开了幼儿班,收学前的孩子。小舒儿才五岁,周岁才四岁多,就给送去上学了,明子娘不乐意,但是孩子是人家的,她也不好说什么,大哥也跟大嫂生气,觉得她心太狠了,孩子还这么小就送学校去了。大嫂到底还是坚持把孩子送学校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