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5节(3 / 4)
这是一位官员致仕,家里没有出息的子孙,手里银钱也不称手,才打算卖掉这院子。
比不了郊外的宅子,但这也是三进院,有后院,能给大一些的女孩住,一整个院子的房间也不少,一家人住进来并不拥挤,离礼部也不算很远,这就很合适。
朝廷有官员不得在为官的地方买房这个规矩,但这房子并不是写在小景名下,也就无碍,那位官员也是想了别的法子买的。
仔细看过,符合一家人的心意之后,这房子就定了下来。
一番讲价后,以六百两银子成交。
房子虽然不旧,但到底是别人住了许久的,已经是自家的房子,那就应该翻新翻新,日后住着舒坦。
杨稔看着所剩无几的存银,心痛道:“房子买下,翻新后,家里就没什么银钱了。”
嫁女娶媳,家里的大半存银都花掉了,存了几年,算上去年和今年初小景发的俸禄,总共也就七百多两银子,买房六百两,修缮翻新几十两银子,如今存银已不到一百两了。
“马上就会多起来,过俩月就要卖兔子,明年会回去收一次租子,别担心。”这几年,确实是只靠着之前置办的产业,陈如松想着,要想想挣钱的法子了,光靠小景一个人的俸禄,养活一大家子是可以,凭着之前的产业,一年存上两百多两银子。
这在之前,陈如松是满足的,但如今,对比着王家和崔家,他就不能安于现状,银子多才能过好日子。
之前置办的铺子,要想想该做些什么营生,还有那几亩旱地,除了种收获不了多少斤的玉米,是否能种别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买下的房子修缮好,翻新过后,一家人就又搬回京城。
新房子的后院,杨稔也给女儿留了房间,方便日后她回娘家好住,一些没带去王家的东西也都放了过来。
珍娘的奶娘带着珍娘住进了后院,东西厢房住着两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
与在郊外没什么差别,但住在京城,还是安心些。
“许是如今安逸了,叫我再想个挣银子的法子,却是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搬回京城来住了,陈如松还是没想出那铺子用来做什么买卖好。
“也不急,咱们盯着郊外有无田地卖,置办些田地下来,还有铺子,铺子的租出去也是很赚银子的,一个狭小偏僻的都有十两一年,咱们攒着银子慢慢的多买几个一年也有上百两银子。”
杨稔觉得在京城过日子,万事要小心谨慎,稳稳当当的最好。
再一年,今年陈如松要回去收租子,恰好又有乡试。
“知行如今学得如何,你觉得能不能过乡试?”小景当初二十岁就过了乡试,如今知行都二十三了,当初院试是比小景这个哥哥大一岁过的,乡试这不知需要多久才能过。
陈知景摇摇头,“还不够,差一点,看知行想不想去试一试,他一次还未考,或许想试一试。”
陈如松也觉得二儿子应当会想去试一试,谁知他直接拒绝了。
“既然火候不够,去试也无用,我还不若在家里多看书,等有把握时一举考中。”上一次的考卷知行看过,许多考点他都还不能答出合格的答案,此时去考,也不过是白费银子和时间。
来来回回荒废不少时日,还是在家里苦读一番的好。
不过这一次,王文绪是要去参加乡试的。
第127章 完结
从十六岁考中秀才后, 王文绪就一直准备着乡试,到二十四岁,已准备了八年, 终于不负众望, 考过了举人,王家很是庆贺了一番,在三十岁之前中举,就算得上是有天赋的读书人。
更令人高兴的是, 来年会试, 本只是想着试一试的王父,竟然榜上有名, 虽只是三甲同进士, 可他并不打算要做什么高官,这三甲于原本以为科举无名的他已是意外之喜。
王文绪中举, 王父考上进士,这两个大喜事,王家人都将之归功定哥儿,说定哥儿是小福星。
到底是不是,杨稔不知道,但于自己女儿有利,她只会跟着附和。 ↑返回顶部↑
比不了郊外的宅子,但这也是三进院,有后院,能给大一些的女孩住,一整个院子的房间也不少,一家人住进来并不拥挤,离礼部也不算很远,这就很合适。
朝廷有官员不得在为官的地方买房这个规矩,但这房子并不是写在小景名下,也就无碍,那位官员也是想了别的法子买的。
仔细看过,符合一家人的心意之后,这房子就定了下来。
一番讲价后,以六百两银子成交。
房子虽然不旧,但到底是别人住了许久的,已经是自家的房子,那就应该翻新翻新,日后住着舒坦。
杨稔看着所剩无几的存银,心痛道:“房子买下,翻新后,家里就没什么银钱了。”
嫁女娶媳,家里的大半存银都花掉了,存了几年,算上去年和今年初小景发的俸禄,总共也就七百多两银子,买房六百两,修缮翻新几十两银子,如今存银已不到一百两了。
“马上就会多起来,过俩月就要卖兔子,明年会回去收一次租子,别担心。”这几年,确实是只靠着之前置办的产业,陈如松想着,要想想挣钱的法子了,光靠小景一个人的俸禄,养活一大家子是可以,凭着之前的产业,一年存上两百多两银子。
这在之前,陈如松是满足的,但如今,对比着王家和崔家,他就不能安于现状,银子多才能过好日子。
之前置办的铺子,要想想该做些什么营生,还有那几亩旱地,除了种收获不了多少斤的玉米,是否能种别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买下的房子修缮好,翻新过后,一家人就又搬回京城。
新房子的后院,杨稔也给女儿留了房间,方便日后她回娘家好住,一些没带去王家的东西也都放了过来。
珍娘的奶娘带着珍娘住进了后院,东西厢房住着两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
与在郊外没什么差别,但住在京城,还是安心些。
“许是如今安逸了,叫我再想个挣银子的法子,却是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搬回京城来住了,陈如松还是没想出那铺子用来做什么买卖好。
“也不急,咱们盯着郊外有无田地卖,置办些田地下来,还有铺子,铺子的租出去也是很赚银子的,一个狭小偏僻的都有十两一年,咱们攒着银子慢慢的多买几个一年也有上百两银子。”
杨稔觉得在京城过日子,万事要小心谨慎,稳稳当当的最好。
再一年,今年陈如松要回去收租子,恰好又有乡试。
“知行如今学得如何,你觉得能不能过乡试?”小景当初二十岁就过了乡试,如今知行都二十三了,当初院试是比小景这个哥哥大一岁过的,乡试这不知需要多久才能过。
陈知景摇摇头,“还不够,差一点,看知行想不想去试一试,他一次还未考,或许想试一试。”
陈如松也觉得二儿子应当会想去试一试,谁知他直接拒绝了。
“既然火候不够,去试也无用,我还不若在家里多看书,等有把握时一举考中。”上一次的考卷知行看过,许多考点他都还不能答出合格的答案,此时去考,也不过是白费银子和时间。
来来回回荒废不少时日,还是在家里苦读一番的好。
不过这一次,王文绪是要去参加乡试的。
第127章 完结
从十六岁考中秀才后, 王文绪就一直准备着乡试,到二十四岁,已准备了八年, 终于不负众望, 考过了举人,王家很是庆贺了一番,在三十岁之前中举,就算得上是有天赋的读书人。
更令人高兴的是, 来年会试, 本只是想着试一试的王父,竟然榜上有名, 虽只是三甲同进士, 可他并不打算要做什么高官,这三甲于原本以为科举无名的他已是意外之喜。
王文绪中举, 王父考上进士,这两个大喜事,王家人都将之归功定哥儿,说定哥儿是小福星。
到底是不是,杨稔不知道,但于自己女儿有利,她只会跟着附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