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7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答应了儿子,可夫妻俩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二十三岁再议亲,只是秀才,可不会有多好议了。
  “既然是小景自己要求的,咱们就听他的,他如今读的书多,比咱们要聪明,知道怎么做对他是最好的。”第一次当娘,杨稔也有些把不准到底怎么做,既然儿子自己想好了,她就暂且顺着儿子的意思。
  陈如松点点头,安慰自己和媳妇,“二十三也还好,没到三十就还好议亲,要是三十多那才难议。”
  说完,他觉得安慰到了自己,儿子到底还是秀才,进了府学的廪生,虽年纪稍大,可也不算太大,没订过亲,说亲应当不会太难。
  既然答应了,夫妻俩也就暂且放下为儿子相看的心,陈如松照例去载客,杨稔则在家里打理一大家子。
  不过夫妻俩不打算给儿子相看,不代表没人看中。
  决定暂且搁置给儿子相看一事没多久,就陆续有媒婆上门。
  有些是主动问有无看上的,帮忙说和,有些则是受人之托,女方来询问意思。
  有好几家是不错的人家,杨稔是真的心动,只是既然答应了儿子,她也不能反悔。
  “若是等几年,未必有这样好的女娃。”杨稔稍稍有些焦虑。
  “再问问儿子,这次他还是坚定,咱们就对外说这几年都不给儿子定亲。”儿子到底还算小,十六七岁的孩子,陈如松担心他只是一时兴起,觉得定亲成亲麻烦,这才推脱。
  于是看重的几家,杨稔过去询问小景的想法。
  “娘,她们再好,如今也与我无缘。”小景还是坚决的要成为举人后再定亲成亲。
  “那好,日后这些给你说亲的娘都推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三年转瞬即逝。
  开春,杨稔就在为儿子今年八月的乡试做准备,到省城要大半月,省城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在路上过大半月,省城也要待上好些日子,回来又要大半月,就有一个多月在路上。
  为了儿子的乡试,家里特地再买了头驴,原先的已经年老了,从县城到府城这几日的路程还算好,让它跑大半月到省城歇上一些时日再跑大半月回来,不太受得住。
  这头驴要比老驴贵上一两银子,十几年了,价钱高一些是正常的。
  车架也换了新的,瞧着比老驴车气派些。
  “给你们备二十日的干粮,还有肉干和腊肉,先吃腊肉,肉干能放得久一些,还有酱,也备上一罐,到时混着炒米吃。”杨稔先计划着,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陈如松点头,“回来的干粮你就不用操心了,省城一定有卖的,这么多人过去,回来总是要带食物,会有卖的,便是贵上些许也好,家里预备的到时也吃不得。”
  杨稔应下,“我知道,只给你们准备去的,回来你就自己操心,再带两床被子吧,路上住宿万一被子不好,或是有个意外要睡驴车,总还是要盖下被子的。”
  他们这边,即使是大夏日,晚上也还是有些凉意的,儿子是要参考的人,自家男人要驾车,两人的身子可都不能着凉。
  “好,带着好,记得给儿子带两身衣裳换,我就带一套,到省城就换下来,回来再换。”在省城是住客栈,不好洗衣,还是忍忍脏,别多事了。
  “银子也要带够,以防万一,不如换张银票带在身上。”虽路上盗匪极少,可凡事都有例外,谁也不能确切地说一定不会有。
  这个确实要,“明日我去钱庄换个五十两的银票,我跟儿子身上也都带着银子,出门在外,没有银子是不行的。”
  不仅杨稔早早就给儿子准备起来,陈如松也是,还有大半年,就琢磨着带些什么,夫妻俩已经早早的忙碌起来。
  事先准备也有好处,到了临近出发的日子,一切能提前准备的都已准备好,杨稔只需要在出发前几日做好干粮-炒米就好。
  肉干在五月就开始制作,就是煮熟晒干,怕不好咬,杨稔是切成小块小块的晒,到时一块就是一口,慢慢地嚼,还是能吃得动的。
  腊肉比肉干好吃,用油炒好炒干一些也能放几日,先吃了腊肉,若是吃完之后到了有卖食物的地方,就可以不用吃肉干,没有就得吃肉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