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干部不可不正心修身(1 / 4)
担当背后是品格、是境界,体现着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古人说:“君子不可不修身。”又云:“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良好的修养乃立身之本,个人修养还往往决定其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注重实践锻炼,砥砺意志品格,才会有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自觉和底气。否则,担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说到底,看他是否有为民之心、为政之德。
邓小平同志曾经满怀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等同志在去探望孤寡老人时,都曾动情地说:“我就是您的儿子……”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视人民为父母,发自内心、出于本能地热爱人民。要甘为孺子牛,而不能以“父母官”自居,甚至做官老爷,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要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获得民心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可以得到天下(见《孟子·离娄上》)。今天看来,孟子的话实乃金玉良言,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越是执政时期,越要更多地去亲近关爱人民群众﹐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视为得民心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人民群众的愿望呢?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真心爱民,永不脱离人民群众,要经常到群众中去,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与人民群众亲近了,也就能了解到他们的愿望。因此,领导干部有了爱民之心,就能一心为民,善谋富民之策,从而多办利民之事。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换句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才是大事;进而言之,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正是我们政府、官员应当密切关注、倾力而为的大事。要深怀爱民之心。有了爱民之心,便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了爱民之心,才能“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有了爱民之心,才能把为民之责化为富民之策,切实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办好、办实。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小团体捞取任何好处。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殚精竭虑,勤政为民;绝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明哲保身,不思进取。那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实用主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世哲学,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亵渎。要经常到基层走访,主动亲近普通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建议,关注来自基层的“第一信号”,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只有体恤民生,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和智慧
领导岗位不是一般的工作岗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做领导干部理所当然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没有担当,何谈领导,何以率下。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给我们的启示非常深刻。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平时备在家里,到下雨时,是一定能用上它的。现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
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大王您说,就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做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费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劝阻说:“不行!吴国同越国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三条江河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不愿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因此有吴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国的存在,有越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吴国的存在。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我还听说,旱地的人习惯于旱地的生活,水乡的人习惯于水乡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国家,即使战胜了它们,我国百姓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不习惯使用他们的车辆。那越国,如若战胜了它,我国百姓既习惯在那里居住,也习惯使用它们的船只,这种有利条件不能错过啊!希望君王一定要灭掉越国!如果放弃了这些有利条件,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越国打扮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的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
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使得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回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自居卑位,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
勾践还亲自给吴王充当马前卒。越国的地盘,南面到句无,北面到御儿,东面到鄞,西面到姑蔑,面积总共百里见方。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如果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嫡子为国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的徭役,并且也一定像埋葬嫡子一样哭泣着埋葬他。那些孤老、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养他们的孩子。那些知名之士,官家供给他整洁的住舍,分给他华丽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激励他们为国尽力。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以示尊重。勾践还亲自用船装满了粮食肉类到各地巡视,遇到那些漂泊在外的年轻人,就供给他们饮食,还要询问他们的姓名。勾践本人也亲自参加劳动,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不吃,不是自己妻子织的布就不穿。十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中每家都储存了三年的口粮。
这时,全国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践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我们越国也已经上了轨道,请允许让我们报这个仇吧!”勾践辞谢说:“过去我们被吴国打败,不是百姓的过错,是我的过错,像我这样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受耻辱呢?请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过了几年,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践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的人,都亲近我们越王,就像亲近父母一样。儿子想为父母报仇,大臣想为君王报仇,哪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呢?请允许同吴国再打一仗吧!”
越王勾践答应了大家的请求,于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听说古代贤能的国君,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现在吴王夫差有穿着用水犀皮做成的铠甲的士兵十万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担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么叫羞耻,只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现在我要协助上天灭掉吴国。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命令前进就共同前进,命令后退就共同后退。前进时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合乎常规的赏赐。进攻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顾羞耻,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刑罚。”
于是,越国就果断地行动起来,全国上下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哪有像我们这样的国君,我们哪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
吴王夫差派人向越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越王来讨伐,请允许我用财宝子女慰劳越王的辱临!”勾践回答说:“先前上天把越国送给吴国,吴国却不接受天命,如今上天把吴国送给越国,越国怎能不听从天命而听从您呢?我要把您送到甬江、勾章以东地方去,我同您像两个国君一样,您以为如何?”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讲,我对越王已有过小小的恩惠了,如果越王看在吴与周是同姓的情分上,给吴一点庇护,那就是我的愿望啊!越王如果说‘我要摧毁吴国的国土,灭掉吴国的宗庙’,那就请求让我死吧!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呢?越军可以进驻吴国了!”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担当于自己是责任,于国家是使命。只有卧薪尝胆,才能发奋图强,才能发展自己,实现振兴。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要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对领导干部来说,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党把我们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就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遇到事情就要担责、负责,出了问题还要追责、问责。对职责范围的工作不认真负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就没有资格做领导工作。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今天,特别要看到,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着把握政治方向的重大责任,必须要增强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好政治关,始终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真正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政令畅通。
★以正确的思想促进正确的行动
一位哲人也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在思想上与组织保持一致才能在行动上与组织保持一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防线一旦出现裂缝,贪腐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无数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变节堕落莫不如此。
《韩非子·喻老》篇里有过这样的记载。商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箕子知道后感到很可怕。箕子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粗碗具,必将用犀玉杯盘,食山珍海味,进而穿绫着缎,建高阔的殿宇楼台,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正如箕子所料,不过五年,纣王就建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大兴土木,为所欲为,最终身陷周武王大兵重围,自焚鹿台而亡天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道,赵王用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赵括的母亲坚决反对。她对赵王说,昔日赵奢为将时,赵王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把它们分给军吏,从接受出征命令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住在军营与士卒同甘共苦。而赵括做了大将后,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统统收藏起来,每天寻欢作乐,还忙着置田购屋,这样的人能带兵打仗吗?后来,赵括领兵出征,果然全军覆没。
《史记》记,刘邦初入关的时候,来到了秦皇宫,看到数不尽的财宝、酒肉、美女,于是纵情享受,把军国大事扔在一边。将军樊哙劝道:主公你不能住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是以前暴政秦君住的地方,你难道想成为第二个暴秦吗?你如要不想得天下就罢了,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些金钱美女。刘邦幡然醒悟,立刻搬离秦宫,封好府库,屯军坝上。项羽的谋士范增知道后大吃一惊:“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无论箕子还是赵母、樊哙,都不是什么先知先觉的神圣,也是肉眼凡胎,但他们却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那就是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贪欲无止境,从俭入奢易,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另外,他们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追求奢侈生活,贪图享受,必然会消磨斗志,难以身负重任,迟早会腐化堕落。而且,为了过纸醉金迷的生活,还会千方百计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古今中外,多少贪官污吏,都是这样一步步滑向深渊的。无数事实证明,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一是容易浓艳损志,在温柔乡里变得英雄志短,无力承担大业重担;二是最容易被拉下水,因为沉溺于灯红酒绿,美酒佳肴、金钱美女,样样都会成为将其击垮的糖衣炮弹。
培根曾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将好的思维方式、好的行为、好的工作方式变成习惯,那我们才会以正确的思想促进正确的行动,从而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合格的领导要善于想大事,勇于谋全局 ↑返回顶部↑
★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说到底,看他是否有为民之心、为政之德。
邓小平同志曾经满怀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等同志在去探望孤寡老人时,都曾动情地说:“我就是您的儿子……”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视人民为父母,发自内心、出于本能地热爱人民。要甘为孺子牛,而不能以“父母官”自居,甚至做官老爷,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要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获得民心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可以得到天下(见《孟子·离娄上》)。今天看来,孟子的话实乃金玉良言,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越是执政时期,越要更多地去亲近关爱人民群众﹐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视为得民心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人民群众的愿望呢?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真心爱民,永不脱离人民群众,要经常到群众中去,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与人民群众亲近了,也就能了解到他们的愿望。因此,领导干部有了爱民之心,就能一心为民,善谋富民之策,从而多办利民之事。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换句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才是大事;进而言之,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正是我们政府、官员应当密切关注、倾力而为的大事。要深怀爱民之心。有了爱民之心,便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了爱民之心,才能“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有了爱民之心,才能把为民之责化为富民之策,切实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办好、办实。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小团体捞取任何好处。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殚精竭虑,勤政为民;绝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明哲保身,不思进取。那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实用主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世哲学,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亵渎。要经常到基层走访,主动亲近普通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建议,关注来自基层的“第一信号”,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只有体恤民生,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和智慧
领导岗位不是一般的工作岗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做领导干部理所当然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没有担当,何谈领导,何以率下。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给我们的启示非常深刻。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平时备在家里,到下雨时,是一定能用上它的。现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
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大王您说,就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做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费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劝阻说:“不行!吴国同越国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三条江河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不愿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因此有吴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国的存在,有越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吴国的存在。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我还听说,旱地的人习惯于旱地的生活,水乡的人习惯于水乡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国家,即使战胜了它们,我国百姓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不习惯使用他们的车辆。那越国,如若战胜了它,我国百姓既习惯在那里居住,也习惯使用它们的船只,这种有利条件不能错过啊!希望君王一定要灭掉越国!如果放弃了这些有利条件,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越国打扮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的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
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使得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回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自居卑位,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
勾践还亲自给吴王充当马前卒。越国的地盘,南面到句无,北面到御儿,东面到鄞,西面到姑蔑,面积总共百里见方。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孕妇到了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如果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嫡子为国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个月的徭役,并且也一定像埋葬嫡子一样哭泣着埋葬他。那些孤老、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无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养他们的孩子。那些知名之士,官家供给他整洁的住舍,分给他华丽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激励他们为国尽力。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以示尊重。勾践还亲自用船装满了粮食肉类到各地巡视,遇到那些漂泊在外的年轻人,就供给他们饮食,还要询问他们的姓名。勾践本人也亲自参加劳动,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不吃,不是自己妻子织的布就不穿。十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中每家都储存了三年的口粮。
这时,全国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践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我们越国也已经上了轨道,请允许让我们报这个仇吧!”勾践辞谢说:“过去我们被吴国打败,不是百姓的过错,是我的过错,像我这样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受耻辱呢?请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过了几年,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践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的人,都亲近我们越王,就像亲近父母一样。儿子想为父母报仇,大臣想为君王报仇,哪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呢?请允许同吴国再打一仗吧!”
越王勾践答应了大家的请求,于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听说古代贤能的国君,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现在吴王夫差有穿着用水犀皮做成的铠甲的士兵十万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担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么叫羞耻,只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现在我要协助上天灭掉吴国。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命令前进就共同前进,命令后退就共同后退。前进时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合乎常规的赏赐。进攻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顾羞耻,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刑罚。”
于是,越国就果断地行动起来,全国上下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哪有像我们这样的国君,我们哪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
吴王夫差派人向越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越王来讨伐,请允许我用财宝子女慰劳越王的辱临!”勾践回答说:“先前上天把越国送给吴国,吴国却不接受天命,如今上天把吴国送给越国,越国怎能不听从天命而听从您呢?我要把您送到甬江、勾章以东地方去,我同您像两个国君一样,您以为如何?”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讲,我对越王已有过小小的恩惠了,如果越王看在吴与周是同姓的情分上,给吴一点庇护,那就是我的愿望啊!越王如果说‘我要摧毁吴国的国土,灭掉吴国的宗庙’,那就请求让我死吧!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呢?越军可以进驻吴国了!”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担当于自己是责任,于国家是使命。只有卧薪尝胆,才能发奋图强,才能发展自己,实现振兴。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要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对领导干部来说,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党把我们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就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遇到事情就要担责、负责,出了问题还要追责、问责。对职责范围的工作不认真负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就没有资格做领导工作。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今天,特别要看到,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着把握政治方向的重大责任,必须要增强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好政治关,始终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真正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政令畅通。
★以正确的思想促进正确的行动
一位哲人也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在思想上与组织保持一致才能在行动上与组织保持一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防线一旦出现裂缝,贪腐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无数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变节堕落莫不如此。
《韩非子·喻老》篇里有过这样的记载。商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箕子知道后感到很可怕。箕子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粗碗具,必将用犀玉杯盘,食山珍海味,进而穿绫着缎,建高阔的殿宇楼台,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正如箕子所料,不过五年,纣王就建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大兴土木,为所欲为,最终身陷周武王大兵重围,自焚鹿台而亡天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道,赵王用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赵括的母亲坚决反对。她对赵王说,昔日赵奢为将时,赵王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把它们分给军吏,从接受出征命令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住在军营与士卒同甘共苦。而赵括做了大将后,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统统收藏起来,每天寻欢作乐,还忙着置田购屋,这样的人能带兵打仗吗?后来,赵括领兵出征,果然全军覆没。
《史记》记,刘邦初入关的时候,来到了秦皇宫,看到数不尽的财宝、酒肉、美女,于是纵情享受,把军国大事扔在一边。将军樊哙劝道:主公你不能住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是以前暴政秦君住的地方,你难道想成为第二个暴秦吗?你如要不想得天下就罢了,你如果想得天下,就赶快离开这些金钱美女。刘邦幡然醒悟,立刻搬离秦宫,封好府库,屯军坝上。项羽的谋士范增知道后大吃一惊:“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无论箕子还是赵母、樊哙,都不是什么先知先觉的神圣,也是肉眼凡胎,但他们却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那就是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贪欲无止境,从俭入奢易,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另外,他们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追求奢侈生活,贪图享受,必然会消磨斗志,难以身负重任,迟早会腐化堕落。而且,为了过纸醉金迷的生活,还会千方百计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古今中外,多少贪官污吏,都是这样一步步滑向深渊的。无数事实证明,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一是容易浓艳损志,在温柔乡里变得英雄志短,无力承担大业重担;二是最容易被拉下水,因为沉溺于灯红酒绿,美酒佳肴、金钱美女,样样都会成为将其击垮的糖衣炮弹。
培根曾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将好的思维方式、好的行为、好的工作方式变成习惯,那我们才会以正确的思想促进正确的行动,从而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合格的领导要善于想大事,勇于谋全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