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湖惊变(1 / 4)
且不论郭大娘子是不是公主亲生的,这刘玉锦手里有刘家户籍,却是如假包换的刘百万和郭大娘子的女儿。
王氏把刘玉锦带到了婆婆面前。也不需旁人说,这祖孙两人都在左额角有一个发旋,五官也有两、三分相似。
襄城大长公主一辈子强硬桀骜,那一刻却是红了眼,整个人都颤抖起来,道:“我母亲,你曾外婆,也在左额角有个发旋……大娘当年也有的,我怎么就没留意到?我怎么就没起个疑心呢?”
这便是认下来了。
王氏长长松了一口气。
刘玉锦糊里糊涂地认了她的公主外婆,祖孙两人抱着痛哭一场。郭驸马早在六年前就过世了,过继来的小舅舅年纪只比玉锦大六岁,和舅母两人都斯文和气。刘玉锦一举成了公主外孙女,不再是商人之女,而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金枝玉叶。就是卢修远那个纨绔子弟,平白地就成了她的表舅。
刘玉锦冷静下来后,便有条不紊地把过去发生的事都娓娓道来。母亲早逝,父亲续弦,继母宽厚慈爱,继妹友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蕲州沦陷,家人惨死,她无家可归。
刘玉锦留了心眼,并没有说出丹菲身份,坚持说自己是随段宁江上京的,之前一直住在段家。段家被抄,她才流落在外。说到此,刘玉锦扑通一声跪在了襄城大长公主面前。
“儿不孝,要求阿婆一事。那段宁江是儿的救命恩人,若没有她,儿早就死在蕲州城里了。如今她家有难,她被没入掖庭,还不知正在遭着什么罪。儿知道国法不可忤逆,但是阿婆身为圣上的姑母,可否求圣上将段宁江放出宫?她不过是个女子,并不会碍着朝廷什么事。儿只是想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襄城大长公主皱着眉。王氏忙道:“锦娘不知此事轻重,娘莫生气。锦娘,段家涉险谋反,干系到国基根本,可是重罪中的重罪。”
刘玉锦苍白着脸,满是绝望,只好不停地给外祖母磕头,哭着哀求。
襄城大长公主摆了摆手,道:“若是旁人就罢了,这段家女郎是锦娘的救命恩人,我们就算救她不出来,也该去试试的。不能教旁人说我们过河拆桥、薄情寡义。”
于是,这才有了进宫一幕。
韦皇后前一日和命妇后妃们闲聊,徐太妃一个劲夸奖襄城大长公主新训回来的外孙女乖巧婉约。这事韦皇后早就听闻,心中好奇,便下了旨意召刘玉锦进宫。
刘玉锦跟着外祖母和姑母到了含凉殿,通报过后,便进门叩拜。她这一个月来在公主府里,恶补了一番宫廷礼仪、皇家常识和官话。刘玉锦不算聪明,记性却好,举一反三这种事她做不来,但是死记硬背的功夫却不弱。因为紧张,行礼时有些僵硬局促,动作却优雅标准,口头对答上也有模有样,并未出错。
韦后知道襄城大长公主这外孙女在民间长大,短短月余能做到这般程度,已是不易,便笑着夸奖了几句,让宫人取了一对金丝玉镯赏赐给了刘玉锦。
刘玉锦谢过恩,站在襄城公主的身后,打量着韦皇后。她在段家的时候一直听闻韦后如何专横霸道、心狠手辣,可见了面,却见是一个端庄和气的贵妇。不过韦后令纹颇深,且谈吐间时不时流露出果断之态,不难看出是个大权在握的强硬之人。
韦皇后这样的人精,怎么不知道刘玉锦在打量她。她看襄城公主有话和自己说,便对刘玉锦道:“锦娘怕是听我们讲古听闷了。今日恰好有几位闺秀进宫陪长宁玩耍,就在自雨亭里做诗社。锦娘也去与她们一道顽吧。”
刘玉锦最怕作诗,可哪里敢不依从皇后,只得谢恩退下。
等外孙女走了,襄城大长公主方笑着对韦皇后道:“阿韦最近好事可近了,终于要做阿家了。那几家娘子,可选好哪个做新妇了?”
她是圣上嫡亲姑母,当年圣上被武皇后废黜时,也对帝后夫妇多有照拂。韦后也拿亲人之礼待她,道:“姑母取笑了,我可愁死了。我最喜欢孔家姑娘端庄大方,最宜为东宫正室。偏偏六郎喜欢卫家女郎,居然闹着要立她为正妃。”
襄城公主道:“少慕知艾,人之常情。六郎才十六岁,还是半大的孩子呢。”
韦后不满道:“若论颜色,还属郑家女郎的好。六郎若是看中郑女郎,我也就没话说了。偏偏那卫女郎容貌不如郑女郎,才学不如杨女郎,家世不如孔家,却不知怎么勾了六郎的魂。”
襄城公主听了皱眉,道:“若这样说,怕这女郎是个有心机的。”
“可不是?”韦后哼道,“六郎纯朴敦厚,才被她耍得转圈。”
“皇后要对付一个小妮子,何需束手束脚?”
“我这不是打鼠忌器么?”韦后苦笑,“前几次给了卫家女郎冷脸,六郎就在我跟前唉声叹气、失魂伤神。偏偏那小妮子人前做得极好,一副怯生生的模样,小白兔儿似的,动不动就红了眼。我知道我泼辣名声早传遍朝野,可被人说欺负一个柔弱的女孩子,也够丢脸的。”
“这卫家女郎还未进门,就将了你这婆母一军咯。”襄城公主呵呵笑。
韦后苦笑摇头,“所以说养儿子真不中用。”
襄城公主知道韦后手腕老练狠辣,怎么可能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中书令之女,怕只是觉得不到出手的时候罢了。她抿了一口果酿,道:“我今日进宫,还有一件小事来求你。” ↑返回顶部↑
王氏把刘玉锦带到了婆婆面前。也不需旁人说,这祖孙两人都在左额角有一个发旋,五官也有两、三分相似。
襄城大长公主一辈子强硬桀骜,那一刻却是红了眼,整个人都颤抖起来,道:“我母亲,你曾外婆,也在左额角有个发旋……大娘当年也有的,我怎么就没留意到?我怎么就没起个疑心呢?”
这便是认下来了。
王氏长长松了一口气。
刘玉锦糊里糊涂地认了她的公主外婆,祖孙两人抱着痛哭一场。郭驸马早在六年前就过世了,过继来的小舅舅年纪只比玉锦大六岁,和舅母两人都斯文和气。刘玉锦一举成了公主外孙女,不再是商人之女,而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金枝玉叶。就是卢修远那个纨绔子弟,平白地就成了她的表舅。
刘玉锦冷静下来后,便有条不紊地把过去发生的事都娓娓道来。母亲早逝,父亲续弦,继母宽厚慈爱,继妹友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蕲州沦陷,家人惨死,她无家可归。
刘玉锦留了心眼,并没有说出丹菲身份,坚持说自己是随段宁江上京的,之前一直住在段家。段家被抄,她才流落在外。说到此,刘玉锦扑通一声跪在了襄城大长公主面前。
“儿不孝,要求阿婆一事。那段宁江是儿的救命恩人,若没有她,儿早就死在蕲州城里了。如今她家有难,她被没入掖庭,还不知正在遭着什么罪。儿知道国法不可忤逆,但是阿婆身为圣上的姑母,可否求圣上将段宁江放出宫?她不过是个女子,并不会碍着朝廷什么事。儿只是想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襄城大长公主皱着眉。王氏忙道:“锦娘不知此事轻重,娘莫生气。锦娘,段家涉险谋反,干系到国基根本,可是重罪中的重罪。”
刘玉锦苍白着脸,满是绝望,只好不停地给外祖母磕头,哭着哀求。
襄城大长公主摆了摆手,道:“若是旁人就罢了,这段家女郎是锦娘的救命恩人,我们就算救她不出来,也该去试试的。不能教旁人说我们过河拆桥、薄情寡义。”
于是,这才有了进宫一幕。
韦皇后前一日和命妇后妃们闲聊,徐太妃一个劲夸奖襄城大长公主新训回来的外孙女乖巧婉约。这事韦皇后早就听闻,心中好奇,便下了旨意召刘玉锦进宫。
刘玉锦跟着外祖母和姑母到了含凉殿,通报过后,便进门叩拜。她这一个月来在公主府里,恶补了一番宫廷礼仪、皇家常识和官话。刘玉锦不算聪明,记性却好,举一反三这种事她做不来,但是死记硬背的功夫却不弱。因为紧张,行礼时有些僵硬局促,动作却优雅标准,口头对答上也有模有样,并未出错。
韦后知道襄城大长公主这外孙女在民间长大,短短月余能做到这般程度,已是不易,便笑着夸奖了几句,让宫人取了一对金丝玉镯赏赐给了刘玉锦。
刘玉锦谢过恩,站在襄城公主的身后,打量着韦皇后。她在段家的时候一直听闻韦后如何专横霸道、心狠手辣,可见了面,却见是一个端庄和气的贵妇。不过韦后令纹颇深,且谈吐间时不时流露出果断之态,不难看出是个大权在握的强硬之人。
韦皇后这样的人精,怎么不知道刘玉锦在打量她。她看襄城公主有话和自己说,便对刘玉锦道:“锦娘怕是听我们讲古听闷了。今日恰好有几位闺秀进宫陪长宁玩耍,就在自雨亭里做诗社。锦娘也去与她们一道顽吧。”
刘玉锦最怕作诗,可哪里敢不依从皇后,只得谢恩退下。
等外孙女走了,襄城大长公主方笑着对韦皇后道:“阿韦最近好事可近了,终于要做阿家了。那几家娘子,可选好哪个做新妇了?”
她是圣上嫡亲姑母,当年圣上被武皇后废黜时,也对帝后夫妇多有照拂。韦后也拿亲人之礼待她,道:“姑母取笑了,我可愁死了。我最喜欢孔家姑娘端庄大方,最宜为东宫正室。偏偏六郎喜欢卫家女郎,居然闹着要立她为正妃。”
襄城公主道:“少慕知艾,人之常情。六郎才十六岁,还是半大的孩子呢。”
韦后不满道:“若论颜色,还属郑家女郎的好。六郎若是看中郑女郎,我也就没话说了。偏偏那卫女郎容貌不如郑女郎,才学不如杨女郎,家世不如孔家,却不知怎么勾了六郎的魂。”
襄城公主听了皱眉,道:“若这样说,怕这女郎是个有心机的。”
“可不是?”韦后哼道,“六郎纯朴敦厚,才被她耍得转圈。”
“皇后要对付一个小妮子,何需束手束脚?”
“我这不是打鼠忌器么?”韦后苦笑,“前几次给了卫家女郎冷脸,六郎就在我跟前唉声叹气、失魂伤神。偏偏那小妮子人前做得极好,一副怯生生的模样,小白兔儿似的,动不动就红了眼。我知道我泼辣名声早传遍朝野,可被人说欺负一个柔弱的女孩子,也够丢脸的。”
“这卫家女郎还未进门,就将了你这婆母一军咯。”襄城公主呵呵笑。
韦后苦笑摇头,“所以说养儿子真不中用。”
襄城公主知道韦后手腕老练狠辣,怎么可能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中书令之女,怕只是觉得不到出手的时候罢了。她抿了一口果酿,道:“我今日进宫,还有一件小事来求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