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2 / 4)
随后周围响起嚎啕大哭地声音,就连一向儒雅冷静的文官,此时都顾不上颜面,哭的那叫一个伤心绝望。这古代死了皇帝,绝对是比死了亲爹还要严重的。
此时顾清河已经随着顾家的马车进宫了,卫林本是想让送她回西苑,可她却死活不愿意。最后她让卫林送自己回顾家,因为她知道皇后仙逝,顾家女眷必定是要入宫的。
此时康郡王也不顾着礼节,赶紧上前将那信件接了过来,从头至尾读了三遍,脸色是白了一层又一层。
太皇太后此时似乎要昏厥一般,幸亏是恪亲王在旁边扶着她。恪亲王赶紧将她扶到了旁边的侧殿,而一众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也是跟了过来。
这皇后薨逝无非是举国同哀罢了,可皇帝驾崩弄不好那就是动摇国本之事,所以谁都不敢马虎。更何况,如今就只有这么一封信罢了,连护卫皇上的人都没瞧见呢,这众人心里头总是透着那么几分不确定啊。
可谁知待太皇太后开口,第一句便是:“皇上出了事,不能让他待在青州,得派人把皇上接回来。”
此话一出,众人便是面面相觑,这太皇太后怎么就这么确信皇上一定驾崩了。当然这话谁都不敢问出口,不过也有死忠于皇上的。
就有人跳出来说:“如今这消息不过是片面之词罢了,待见了皇上的护卫队,臣觉得再下定论也不迟。”
这话倒是说的在理,可有人偏偏就不信这个邪,老佛爷突然一拍桌面,便是怒骂道:“帝后接连驾崩,这可是动摇国本之事,岂能一再拖延。如今为今之计,便该是当机立断,立定皇位继承者,让太子去迎接皇上灵驾回宫。”
这怎么又扯到立太子上头了?众人犹如被棍子在头上敲了一遍般,打的他们直是眼冒金星啊。这太皇太后也未免太着急了吧,连皇上是死是活都没确定呢,就急吼吼地要立太子,还接什么灵驾。
此时就算再没脑子的人,都觉得其中有诈。可是这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这可是在宫里。
而皇上的死忠派一向以康郡王和内阁大臣纪廷为首,此时皇上死忠派这头的人都看向他俩。而纪廷则是看向康郡王,没办法啊,谁让人家是姓慕容的,总比他这个姓纪的说话有用吧。
康郡王虽然不明白这事情背后的阴谋,可是这些天下来他通过暗地里调查,早已经发现了恪亲王和太皇太后的异动。可这两人在皇室之中的地位,都比他要高,更别提太皇太后更是德高望重。就算她被皇上送往了皇园疗养,可她到底还是太宗的嫡后。
现在他们还是按兵不动,所以康郡王根本不可能与他们起正面冲突。但事到如今,他要是再不说话,只怕这皇位都要换人坐了。
“老佛爷,如今皇上驾崩一事还存在疑问,此时便着急立太子,若是皇上回来,不知该如何善了?”康郡王一抱手便是恭敬地说道。
此时站在殿内的大多数还是希望皇上能平安回来,毕竟这换了皇上那就是改朝换代了,谁知道下一任皇上对自己是重用还是不重用。更何况圣上治天下严明,自身也严于律己,所以这心里头他们还是愿意忠于皇帝的。
所以也有人出声附和康郡王,总而言之就是这句,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呢,哪能这么着急地立太医。这皇上要活着回来了,看见他们帮他立了一个太子搁那,到时候是废还是不废?况且这立太医乃是大事,须得从长计议。
其他人心中自然是想着一个拖字决,可从皇后仙逝一直到现在,太皇太后和恪亲王便已经是步步设局,如今好不容易将满朝的文武都困在这宫中,他们又岂会让这帮人从长计议呢。
所以此时也不愿再虚与委蛇的太皇太后,脸上尽是决绝,只听她冷呵一声:“哀家知道在你们心里头,哀家的话早已经不中听了。不过如今立太子之事宜早不宜迟,毕竟如今人心不稳,还是应该立即立了太子,以稳定朝政。既然现在人都在了,那不妨就立了这太子。”
此时殿宇之内鸦雀无声,在太过震惊之后,反而是各个都默不出声了。这太皇太后言下之意就是,你们不选也得选了。
“老佛爷,”康郡王刚要说话,可谁曾想,太皇太后一下便是转头怒目盯着他。
此时突然从外面传来一阵哭喊声,而那声音近地几乎就在门口的时候,康郡王突然听出了,那似乎是旻庆的声音。他霍地看向恪亲王,此时他面露沉色,声音清冷地问道:“承祺,咱们是一宗同族的,这有事是该好好商量的。”
虽然恪亲王这话没有点名,可是这孩子的哭声却是不远不近地传过来,而康郡王又是一脸怒色,这想的深的此时早已经脸色发白。
就在康郡王沉默之时,恪亲王环视了这殿宇内的人一圈,不紧不慢地说道:“诸位,皇上遭此大难,本王也甚感痛心,太皇太后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过如今咱们最紧要的就是,选出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以储君身份亲自迎接皇上回来。至于刺杀皇上的逆贼,更是应该一个不留。”
“不知太皇太后瞩意哪位皇子?”就在众人沉默之际,诚郡王突然站出来恭敬问道。
康郡王怒视着他,可此时心中却只是冷笑,这帮人是摆明了想要逼迫他们就范。难不成他们以为只要立个太子就能万事大吉了?真是想的美。
太皇太后道:“中宫无子,既然无嫡子立应立长子,况且大皇子如今已有八岁,倒是比其他皇子来的都要聪慧。所以哀家觉得立大皇子为太子才是正道。”
若是按着正统的思想,太皇太后这话倒也合情合理。如果皇上真的驾崩了,那么此时大皇子倒确实是储君的最力人选。可如今皇上生死不知,不该这般草率地做出决定。
“我觉得太皇太后此话有理,”最先表态的还是恪亲王。
而随后诚郡王、内阁大臣文友权以及礼部尚书等若干王公大臣,也纷纷表达出赞同的意思。至于皇上一派的死忠却是一个都未表态,就连反对的声音都没说出来。 ↑返回顶部↑
此时顾清河已经随着顾家的马车进宫了,卫林本是想让送她回西苑,可她却死活不愿意。最后她让卫林送自己回顾家,因为她知道皇后仙逝,顾家女眷必定是要入宫的。
此时康郡王也不顾着礼节,赶紧上前将那信件接了过来,从头至尾读了三遍,脸色是白了一层又一层。
太皇太后此时似乎要昏厥一般,幸亏是恪亲王在旁边扶着她。恪亲王赶紧将她扶到了旁边的侧殿,而一众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也是跟了过来。
这皇后薨逝无非是举国同哀罢了,可皇帝驾崩弄不好那就是动摇国本之事,所以谁都不敢马虎。更何况,如今就只有这么一封信罢了,连护卫皇上的人都没瞧见呢,这众人心里头总是透着那么几分不确定啊。
可谁知待太皇太后开口,第一句便是:“皇上出了事,不能让他待在青州,得派人把皇上接回来。”
此话一出,众人便是面面相觑,这太皇太后怎么就这么确信皇上一定驾崩了。当然这话谁都不敢问出口,不过也有死忠于皇上的。
就有人跳出来说:“如今这消息不过是片面之词罢了,待见了皇上的护卫队,臣觉得再下定论也不迟。”
这话倒是说的在理,可有人偏偏就不信这个邪,老佛爷突然一拍桌面,便是怒骂道:“帝后接连驾崩,这可是动摇国本之事,岂能一再拖延。如今为今之计,便该是当机立断,立定皇位继承者,让太子去迎接皇上灵驾回宫。”
这怎么又扯到立太子上头了?众人犹如被棍子在头上敲了一遍般,打的他们直是眼冒金星啊。这太皇太后也未免太着急了吧,连皇上是死是活都没确定呢,就急吼吼地要立太子,还接什么灵驾。
此时就算再没脑子的人,都觉得其中有诈。可是这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这可是在宫里。
而皇上的死忠派一向以康郡王和内阁大臣纪廷为首,此时皇上死忠派这头的人都看向他俩。而纪廷则是看向康郡王,没办法啊,谁让人家是姓慕容的,总比他这个姓纪的说话有用吧。
康郡王虽然不明白这事情背后的阴谋,可是这些天下来他通过暗地里调查,早已经发现了恪亲王和太皇太后的异动。可这两人在皇室之中的地位,都比他要高,更别提太皇太后更是德高望重。就算她被皇上送往了皇园疗养,可她到底还是太宗的嫡后。
现在他们还是按兵不动,所以康郡王根本不可能与他们起正面冲突。但事到如今,他要是再不说话,只怕这皇位都要换人坐了。
“老佛爷,如今皇上驾崩一事还存在疑问,此时便着急立太子,若是皇上回来,不知该如何善了?”康郡王一抱手便是恭敬地说道。
此时站在殿内的大多数还是希望皇上能平安回来,毕竟这换了皇上那就是改朝换代了,谁知道下一任皇上对自己是重用还是不重用。更何况圣上治天下严明,自身也严于律己,所以这心里头他们还是愿意忠于皇帝的。
所以也有人出声附和康郡王,总而言之就是这句,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呢,哪能这么着急地立太医。这皇上要活着回来了,看见他们帮他立了一个太子搁那,到时候是废还是不废?况且这立太医乃是大事,须得从长计议。
其他人心中自然是想着一个拖字决,可从皇后仙逝一直到现在,太皇太后和恪亲王便已经是步步设局,如今好不容易将满朝的文武都困在这宫中,他们又岂会让这帮人从长计议呢。
所以此时也不愿再虚与委蛇的太皇太后,脸上尽是决绝,只听她冷呵一声:“哀家知道在你们心里头,哀家的话早已经不中听了。不过如今立太子之事宜早不宜迟,毕竟如今人心不稳,还是应该立即立了太子,以稳定朝政。既然现在人都在了,那不妨就立了这太子。”
此时殿宇之内鸦雀无声,在太过震惊之后,反而是各个都默不出声了。这太皇太后言下之意就是,你们不选也得选了。
“老佛爷,”康郡王刚要说话,可谁曾想,太皇太后一下便是转头怒目盯着他。
此时突然从外面传来一阵哭喊声,而那声音近地几乎就在门口的时候,康郡王突然听出了,那似乎是旻庆的声音。他霍地看向恪亲王,此时他面露沉色,声音清冷地问道:“承祺,咱们是一宗同族的,这有事是该好好商量的。”
虽然恪亲王这话没有点名,可是这孩子的哭声却是不远不近地传过来,而康郡王又是一脸怒色,这想的深的此时早已经脸色发白。
就在康郡王沉默之时,恪亲王环视了这殿宇内的人一圈,不紧不慢地说道:“诸位,皇上遭此大难,本王也甚感痛心,太皇太后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过如今咱们最紧要的就是,选出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以储君身份亲自迎接皇上回来。至于刺杀皇上的逆贼,更是应该一个不留。”
“不知太皇太后瞩意哪位皇子?”就在众人沉默之际,诚郡王突然站出来恭敬问道。
康郡王怒视着他,可此时心中却只是冷笑,这帮人是摆明了想要逼迫他们就范。难不成他们以为只要立个太子就能万事大吉了?真是想的美。
太皇太后道:“中宫无子,既然无嫡子立应立长子,况且大皇子如今已有八岁,倒是比其他皇子来的都要聪慧。所以哀家觉得立大皇子为太子才是正道。”
若是按着正统的思想,太皇太后这话倒也合情合理。如果皇上真的驾崩了,那么此时大皇子倒确实是储君的最力人选。可如今皇上生死不知,不该这般草率地做出决定。
“我觉得太皇太后此话有理,”最先表态的还是恪亲王。
而随后诚郡王、内阁大臣文友权以及礼部尚书等若干王公大臣,也纷纷表达出赞同的意思。至于皇上一派的死忠却是一个都未表态,就连反对的声音都没说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