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3 / 4)
以前是没在意,现在深究起来,就处处都是漏洞了。
李见微看了时归一眼,大概明白了她的打算。
她有些无奈,但也没有拆她的台,直言道:“我与阿归说是故交也没错,但要细说起来,我与她也算自幼相识,又在同一学堂做过几年同窗。”
“阿……”祁相夷下意识重复这一称呼,可刚一开口,又猛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七娘子的闺名,吓得他赶紧将尾音收回去,同时耳尖一热。
时归也来了兴致,坐直身子,坦然道:“正是如此。”
“今日既有缘再见,日后相夷入朝,你我见面的机会或许就更多了,便是我今日不说,相夷也能从外人口中得知,还不如我自己先说了。”
“正式介绍一下,我姓时,单名一个归字。”
“相夷若是对此不熟悉,不知可还记得当年东阳郡水患,朝廷除了太子亲至救援外,另有一人随行,便是与我同姓,也是出于同一家。”
“另一人……”祁相夷正要回想,却是脑中灵光一闪,登时倒吸一口凉气,眼中很快被震惊所覆盖。
“时、时……不会、不会是我想的那位大人吧?”
时归眨眨眼睛:“相夷想的是哪位大人呢?”
当年朝廷赈灾,派出的官员虽不少,可真正跟了全程,又名声响亮的,其实也只有两人。
一人当为太子,而另一人,则是众人只闻过风言风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祁相夷恍惚想起,司礼监那位掌印太监,好像也是姓时吧?似还有传闻,掌印太监早些年认了不少义子义女,对那唯一的义女,更是极为珍重爱护。
而七娘子说……她跟谁一家来着?
时归早就料到,祁相夷在得知她的身份后或有惊讶,但没想到他的反应会这么大。
从她说完,过去足有一刻钟了,可祁相夷还是目光游离,一脸的精神恍惚。
时归望向李见微:就这么难接受?
李见微无奈微笑:掌印威名,不然呢?
时归鼓了鼓嘴:那好吧……
她给足了祁相夷接受的时间,看他一时半会也醒不过来,索性叫人准备了茶点,几碟精致可口的点心摆到她和李见微中间,搭配着上好的雪茶芽尖,边吃边等。
等她们中间的茶点都下去快一半了,祁相夷总算有了动作,他由盘膝改为跪坐,声音缥缈:“原是掌印家千金,实是小生冒犯了。”
谁家的千金倒不重要,时归只是在意:“这般看来,相夷也曾听过掌印的事情?”
东阳郡与京城相隔甚远,对京城中的人和事,因为隔着距离和时间差,其实很多都不甚了解。
祁相夷也是此次来京后,才对京官有了些许印象。
而这许许多多的官员中,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明明他的品阶并不出众,却是被提起的次数最多,褒贬不一。
除却那许多外人的评断外,祁相夷对掌印的印象,则多是从几年前的水患中得来的。
外人议论暂且不提,至少在那场水患中,并没有出现诸如贪污灾款、玩忽职守等现象,甚至就是那地位崇高的太子和掌印,也是三番五次深入灾地,参与到赈灾中去。
祁相夷只是觉得,能对灾民共情的人,如何也不会是坏人吧?
他收回绕远的思绪,言语更是谨慎:“略有耳闻。” ↑返回顶部↑
李见微看了时归一眼,大概明白了她的打算。
她有些无奈,但也没有拆她的台,直言道:“我与阿归说是故交也没错,但要细说起来,我与她也算自幼相识,又在同一学堂做过几年同窗。”
“阿……”祁相夷下意识重复这一称呼,可刚一开口,又猛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七娘子的闺名,吓得他赶紧将尾音收回去,同时耳尖一热。
时归也来了兴致,坐直身子,坦然道:“正是如此。”
“今日既有缘再见,日后相夷入朝,你我见面的机会或许就更多了,便是我今日不说,相夷也能从外人口中得知,还不如我自己先说了。”
“正式介绍一下,我姓时,单名一个归字。”
“相夷若是对此不熟悉,不知可还记得当年东阳郡水患,朝廷除了太子亲至救援外,另有一人随行,便是与我同姓,也是出于同一家。”
“另一人……”祁相夷正要回想,却是脑中灵光一闪,登时倒吸一口凉气,眼中很快被震惊所覆盖。
“时、时……不会、不会是我想的那位大人吧?”
时归眨眨眼睛:“相夷想的是哪位大人呢?”
当年朝廷赈灾,派出的官员虽不少,可真正跟了全程,又名声响亮的,其实也只有两人。
一人当为太子,而另一人,则是众人只闻过风言风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祁相夷恍惚想起,司礼监那位掌印太监,好像也是姓时吧?似还有传闻,掌印太监早些年认了不少义子义女,对那唯一的义女,更是极为珍重爱护。
而七娘子说……她跟谁一家来着?
时归早就料到,祁相夷在得知她的身份后或有惊讶,但没想到他的反应会这么大。
从她说完,过去足有一刻钟了,可祁相夷还是目光游离,一脸的精神恍惚。
时归望向李见微:就这么难接受?
李见微无奈微笑:掌印威名,不然呢?
时归鼓了鼓嘴:那好吧……
她给足了祁相夷接受的时间,看他一时半会也醒不过来,索性叫人准备了茶点,几碟精致可口的点心摆到她和李见微中间,搭配着上好的雪茶芽尖,边吃边等。
等她们中间的茶点都下去快一半了,祁相夷总算有了动作,他由盘膝改为跪坐,声音缥缈:“原是掌印家千金,实是小生冒犯了。”
谁家的千金倒不重要,时归只是在意:“这般看来,相夷也曾听过掌印的事情?”
东阳郡与京城相隔甚远,对京城中的人和事,因为隔着距离和时间差,其实很多都不甚了解。
祁相夷也是此次来京后,才对京官有了些许印象。
而这许许多多的官员中,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明明他的品阶并不出众,却是被提起的次数最多,褒贬不一。
除却那许多外人的评断外,祁相夷对掌印的印象,则多是从几年前的水患中得来的。
外人议论暂且不提,至少在那场水患中,并没有出现诸如贪污灾款、玩忽职守等现象,甚至就是那地位崇高的太子和掌印,也是三番五次深入灾地,参与到赈灾中去。
祁相夷只是觉得,能对灾民共情的人,如何也不会是坏人吧?
他收回绕远的思绪,言语更是谨慎:“略有耳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