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这些东西却实打实的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有祁秋年这个前车之鉴,直接把他们堵得无话可说。
  而且,他们的反对,毫无意义,百姓们是万分激动,欣然接受了这个技校,他们从前想学个手艺太难了。
  现在虽然大家都能读书了,但是吧,也不是人人都有这个天分,有的人,他就是学不进去,能勉强识得几个字就不错了。
  与其耽搁时间去咬文嚼字,还不如学一门技术呢。
  不管是木工还是铁匠,又或者是厨子,都是一门技术呢,以后能自己做点儿生意,再不济也能去给人家打工。
  还是那句话,有技术傍身,走到哪里都不怕饿肚子。
  让人意外的是,最热门的专业居然是建筑,房屋建设,桥梁建设等等。
  祁秋年倒是不意外,这部分能选择学建筑的,都是聪明人,大晋的基建需要发展,光靠从前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姑娘们也有了盼头,这刺绣专业,她们就觉得很不错。
  从前,她们也会绣几张手帕去集市上卖,但也值不了几个钱,毕竟她们会的东西太简单了,一般都是家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花样。
  可能就是一朵花儿,几片叶子,能绣鸳鸯的,都属于十里八村的名人了。
  除了刺绣,还有设计专业,比如服装设计,各种珠宝首饰设计,园林设计,房屋设计,都是有一门学问的。
  技校,也如火如荼地开办起来了。
  响应最强烈的,还是祁秋年和晏云澈管理的北宜州府。
  祁秋年之前就想搞这个技校了,但他时间太紧张了,没抽出时间,这次晏承安要办技校,他当然大力支持。
  并且从后方给晏承安输送了不少的资料,由浅到深,给学子们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
  甚至,如果有人在化学,物理这方面有天赋的,祁秋年就直接让晏承安送到他这里来。
  他在大晋这几年,除了晏云澈最开始给他送来的那一批能人异士之外,他手底下也培养了不少的人才,可以逐步开始拓展了。
  他就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无法让整个大晋都迅速发展起来,但人多力量大嘛。
  他有足够多的资料。
  从前,华夏的先辈,想要研究发明什么东西,都只能自己动脑子,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实验,他现在是直接把资料给大晋的学子摆出来了,让他们照着学。
  总有那么几个天生吃这碗饭的。
  曲子博的书院,同样也是响应强烈的,特别是这次火车建成,参与研究的,都被陛下赏赐了。
  北方其他州府,同样也有样学样,跟着祁小侯爷,总归是没错的。
  这技校的发展,就从北方,一步步地蔓延到了全国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