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到古代(种田) 第26节(3 / 4)
听辛勇说想要租种东山村附近几个村子的空地种粮食,李和豫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几分。
之前李和豫和辛勇交好,是看在有利可图的份上,现在听他说想要租种村民们的地,他心里对他的敬佩就更加纯粹了。
李和豫也知道辛家人有钱,别的不说,就说他自己,就已经给了小两万两的银票给他们的了。
然而辛家人有钱还不忘记救济灾民,足见他们的人品是真的很不错,要硬说起来,常县有钱的富户还是有那么几位。
洪灾刚过的时候,李和豫也去游说过那些富商,想要劝说他们和自己一起募捐一笔银子,好在城门口设立粥棚,救济灾民们。
然而大家对此好像并不热衷,有些看在他这个县令的面子上不得不捐的,也就只捐了百八十两银子意思了一下。
那点银子哪够建粥棚的,常县有上万名灾民,靠那几百上千两银子,只够灾民们喝上一天的粥。
最后一千多两银子李和豫全部发给那些被洪水冲垮了屋子的灾民们了,银子花完后,那些富商怕他再找上门,一些闭门不出,还有的干脆收拾细软去府城了。
跑去府城的富商也不是以后就在府城发展了,只是想避一避李和豫这个整天追着自己要银子的县令,等灾情稳定了再回常县。
辛家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既有钱,又不吝啬于帮助灾民,虽然他们没有直接给灾民发银子,但是用高价租下了他们的地,也算是给了大家一条活路了。
李和豫一脸赞许的拍了拍辛勇的肩膀,道:“辛勇既是一心想要救助灾民,契书的事情愚弟自然会替你办妥帖,你就放心吧。”
夸奖的话谁都喜欢,但是李和豫明显误会了自己租地这件事情的目的,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租地虽然是辛某想要救助灾民才决定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也不是没有私心的。”
“我先祖以前出海的时候,也从海外带回了一些果树和粮食,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有种植这些粮食,不过大人您也知道,往常我们住在山里,山里能种植的土地并不多,所以这粮食一直也没能大规模的种植起来。”
“这次因为洪灾,老乡们好多土地都空着,我就想着把他们的地租下来种这些粮食,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赚点银子,倒也没您说的那么无私。”
辛勇在心里琢磨着:无私奉献这样的人设一旦立了起来,以后再有什么事情李和豫还不得立马想到他们,这可不行,他宁愿自己在李和豫心里的形象不要那么好,也不愿意以后再去面对那些未知的麻烦事。
听辛勇说完,李和豫也来了兴趣,他好奇的问道:“海外的粮食,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这海外的美酒格外可口,海外的瓜果也特别的美味,不知道这海外的粮食,是不是也同样的不同凡响。
没想到李和豫会问起这个,辛勇求救般的看了妻子一眼,然而陈曼和刘氏正商量着要用那两块丝缎做什么样的衣裳,根本没有注意到他这边,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说:“特殊之处?倒也没什么特殊之处,硬要说的话,就是产量要高一点?”
之前辛芷为了吓住家里这几个蠢蠢欲动的人,没少给他们念叨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话,弄得辛勇现在一往外面拿那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时,心里就十分的忐忑,生怕会因此惹上什么祸端。
自家的那些粮食自然是好的,种种好处辛勇都没敢细说,只能含糊的说了一下产量高。
毕竟等以后玉米种到地里了,那产量是瞒不住人的,他现在先照实说了,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听说这海外的粮食产量高后,李和豫就激动了起来,他紧紧的抓紧了辛勇的手:“产量高?能有多高?是怎么个高法?”
李和豫作为父母官,并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知道土地的出产对农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普通百姓一家大小,一年到头除了猫冬的时候都泡在地里,就是为了地里的粮食能多出息个十斤八斤的。
毫不夸张的说,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要是民众常年吃不饱,穿不暖,那那个国家也快走向覆灭了。
这次辛勇准备种玉米,李和豫问到粮食的产量,他也拿不出具体的数值,只能给出个大致的范围:“这个我也没有统计过,亩产大概一千斤左右?”
辛勇记得以前老妈稍微年轻一点的时候,种一亩地的玉米,最少都能收上来六、七百公斤的玉米,所以他说一千斤,算是取了一个很保险的数值了。
李和豫激动都快疯了,他直直的盯着辛勇的眼睛,不敢置信的再次确认到:“此话当真?你这粮食的亩产真的能够达到一千斤?”
辛勇试图把自己的手从李和豫的手里挣脱出来,不过他的手劲实在是太大了,他试了两次都没能成功,只能干笑着说道:“应该能吧,不过要是地的肥力不够,可能会短缺点。”
李和豫理解的点了点头,一脸兴奋的说道:“短缺点没问题,辛兄你知道吗,你的这些粮食就算是亩产对半砍,只有五百斤,也算是绝无仅有的高产粮食。”
李和豫原地转了十几圈后,总算是稍微消化了一些这个好消息,狂喜过后他的的情绪又低落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之前李和豫和辛勇交好,是看在有利可图的份上,现在听他说想要租种村民们的地,他心里对他的敬佩就更加纯粹了。
李和豫也知道辛家人有钱,别的不说,就说他自己,就已经给了小两万两的银票给他们的了。
然而辛家人有钱还不忘记救济灾民,足见他们的人品是真的很不错,要硬说起来,常县有钱的富户还是有那么几位。
洪灾刚过的时候,李和豫也去游说过那些富商,想要劝说他们和自己一起募捐一笔银子,好在城门口设立粥棚,救济灾民们。
然而大家对此好像并不热衷,有些看在他这个县令的面子上不得不捐的,也就只捐了百八十两银子意思了一下。
那点银子哪够建粥棚的,常县有上万名灾民,靠那几百上千两银子,只够灾民们喝上一天的粥。
最后一千多两银子李和豫全部发给那些被洪水冲垮了屋子的灾民们了,银子花完后,那些富商怕他再找上门,一些闭门不出,还有的干脆收拾细软去府城了。
跑去府城的富商也不是以后就在府城发展了,只是想避一避李和豫这个整天追着自己要银子的县令,等灾情稳定了再回常县。
辛家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既有钱,又不吝啬于帮助灾民,虽然他们没有直接给灾民发银子,但是用高价租下了他们的地,也算是给了大家一条活路了。
李和豫一脸赞许的拍了拍辛勇的肩膀,道:“辛勇既是一心想要救助灾民,契书的事情愚弟自然会替你办妥帖,你就放心吧。”
夸奖的话谁都喜欢,但是李和豫明显误会了自己租地这件事情的目的,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租地虽然是辛某想要救助灾民才决定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也不是没有私心的。”
“我先祖以前出海的时候,也从海外带回了一些果树和粮食,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有种植这些粮食,不过大人您也知道,往常我们住在山里,山里能种植的土地并不多,所以这粮食一直也没能大规模的种植起来。”
“这次因为洪灾,老乡们好多土地都空着,我就想着把他们的地租下来种这些粮食,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赚点银子,倒也没您说的那么无私。”
辛勇在心里琢磨着:无私奉献这样的人设一旦立了起来,以后再有什么事情李和豫还不得立马想到他们,这可不行,他宁愿自己在李和豫心里的形象不要那么好,也不愿意以后再去面对那些未知的麻烦事。
听辛勇说完,李和豫也来了兴趣,他好奇的问道:“海外的粮食,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这海外的美酒格外可口,海外的瓜果也特别的美味,不知道这海外的粮食,是不是也同样的不同凡响。
没想到李和豫会问起这个,辛勇求救般的看了妻子一眼,然而陈曼和刘氏正商量着要用那两块丝缎做什么样的衣裳,根本没有注意到他这边,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说:“特殊之处?倒也没什么特殊之处,硬要说的话,就是产量要高一点?”
之前辛芷为了吓住家里这几个蠢蠢欲动的人,没少给他们念叨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话,弄得辛勇现在一往外面拿那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时,心里就十分的忐忑,生怕会因此惹上什么祸端。
自家的那些粮食自然是好的,种种好处辛勇都没敢细说,只能含糊的说了一下产量高。
毕竟等以后玉米种到地里了,那产量是瞒不住人的,他现在先照实说了,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听说这海外的粮食产量高后,李和豫就激动了起来,他紧紧的抓紧了辛勇的手:“产量高?能有多高?是怎么个高法?”
李和豫作为父母官,并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知道土地的出产对农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普通百姓一家大小,一年到头除了猫冬的时候都泡在地里,就是为了地里的粮食能多出息个十斤八斤的。
毫不夸张的说,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要是民众常年吃不饱,穿不暖,那那个国家也快走向覆灭了。
这次辛勇准备种玉米,李和豫问到粮食的产量,他也拿不出具体的数值,只能给出个大致的范围:“这个我也没有统计过,亩产大概一千斤左右?”
辛勇记得以前老妈稍微年轻一点的时候,种一亩地的玉米,最少都能收上来六、七百公斤的玉米,所以他说一千斤,算是取了一个很保险的数值了。
李和豫激动都快疯了,他直直的盯着辛勇的眼睛,不敢置信的再次确认到:“此话当真?你这粮食的亩产真的能够达到一千斤?”
辛勇试图把自己的手从李和豫的手里挣脱出来,不过他的手劲实在是太大了,他试了两次都没能成功,只能干笑着说道:“应该能吧,不过要是地的肥力不够,可能会短缺点。”
李和豫理解的点了点头,一脸兴奋的说道:“短缺点没问题,辛兄你知道吗,你的这些粮食就算是亩产对半砍,只有五百斤,也算是绝无仅有的高产粮食。”
李和豫原地转了十几圈后,总算是稍微消化了一些这个好消息,狂喜过后他的的情绪又低落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