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9)(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贤因就像一个已经红了眼的赌徒,持续地做空房价,像他这样笃定了房价一定会崩溃、企图从中大赚一笔的投机者并不多,但几乎各个都大有来头,投入的资金大多都过亿了,其中最疯狂的人甚至抵押了自己在现实中的不动产,以筹措更多的资金来做空房价与次信贷证券。
  只要房价真如他们预期的那样继续暴跌,这就是一次能够让投机者们资产翻番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见,很难让投机者们不心动。
  因为他们的不断动作,金融机构们也开始有些慌了,尤其是那些借了次信贷证券给投机者们、帮着这群人做空了房价的金融机构,已经提前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这些机构已经不再愿意和李贤因这样的投机者合作,但这并不能阻止灾难的降临。
  做空这种形式之所以能创造出大量利润且吸引无数人前仆后继,主要就在于它的形式有点像空手套白狼,只要你能借到你想要的证券与股票,转手一卖就开始赚钱了当然前提是你的做空计划得成功,否则会死得很难看。
  而一旦做空的资金开始滚雪球般地壮大,哪怕合作的金融机构开始变少,也已经无法阻止他们继续发力。
  终于,在十二月的月初,事情再度爆发,房价迎来今年的第三次暴跌。
  第183章
  又到了一年之末,李贤因却没有多少过年的心思,只是吩咐康郑渊去接收那些送到家里的新年礼物,然后给他列个合适的回礼清单,他在其中划定好范围后,康郑渊再跑出去买下回礼,接着包装好送出去。
  李贤因自己则继续保持着低调,没有去参加任何新年宴会与活动,事实上,像他这样无心过年的人有很多,尤其是今年的美国,简直是一片哀鸿遍野,现在不仅是房价跌到已经腰斩的程度,而且与房产相关的土木、建筑材料、建筑设计与装修等行业也在短时间内陷入萧条。
  不说那些行业内的中低层,就是一些已经上市的相关企业,那股价也是连跌好多天,看过去绿得让人心凉。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一些亏损巨大的企业甚至恼怒到对着媒体大放厥词,声称这一切都是那些眼里只能看见利益的投机者们在背后肆意做空房价造成的,官方应该对他们进行惩罚,并要求他们弥补自己的损失。
  如此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人家又没犯法,正常的商业活动而已,总不能因为你亏了,就觉得人家该死吧?
  任何一个官方组织都没有回应这种言论,这么危险的时候,可没人还有心思开玩笑。
  事实上,包括李贤因在内的投机者们早在房价腰斩之时就一哄而散,带着自己套住的钱跑得无影无踪了,有些忧患意识较强的人甚至已经把部分钱款转换成了如今价格低廉的地皮和房子,还有人利用各种方法兑换成了欧元等无数外币,借此来抵挡接下来的经济冲击。
  资深的投机者与投资者通常都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尽管房价的下跌现在还只影响着与地产相关的行业,但他们不会天真地认为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别的不说,就说依附于房价与房贷而发展起来的CDO产品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几年来由于此类产品的火热,不少人都把自己的全部资金投了进去,一旦次信贷市场崩溃,就会有无数人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而且这帮破产的人中,有不少都是曾经的大富豪。
  毕竟能玩得转次信贷证券的,基本都身价不菲,特别是其中的主力玩家,投注了几十上百亿在其中的大有人在,这要不破产才是真怪事儿。
  而只要次信贷市场一破裂,如此多的企业直接倒台,所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快就会波及到各行各业,到时候就是物价飞涨、货币快速贬值的局面。
  为了避免刚赚到的美元贬值,购置不动产是个不错的主意,尽管现在的房价依旧在往下跌,但这只是暂时的,尤其是一些安全设施做得不错的富人区,如今低廉的房价绝对配不上它们的名声,以后价格肯定还会涨起来的,只是涨不到巅峰期那么高罢了。
  房价再往下跌一跌他们还更高兴呢,这样就能用更低的价格抄底购入了,等以后再涨起来又能大赚一笔。
  做空房价后,李贤因手中的四亿美金几乎翻了一倍,相比起其他手段更狠辣的投机者,他赚得并不算多,但也绝对称不上少,能够拿个优秀分,至少不会影响他的下一步计划。
  当然,李贤因在这时候也是不能免俗的,他同样挑选了一些未来前景不错的街区,购置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不动产,充作投资之用。
  只是他们这群在危机中赚到了钱的人终究是少数,买的这点房产对于挽救房价市场没有半点作用,房价依旧在缓慢下滑,眼看着已经要掉到不及巅峰期三分之一的地步了。
  与此同时,李贤因还把部分钱款兑换成欧元、日元和人民币,他在东京也有购置地皮的需要,至于华夏,那更是地产投资的重点区域,08年以后的房价简直是一飞冲天,现在不抄底,那真是想想就觉得亏。
  08年初,雷曼兄弟的新季度利润率创造了历史新低,官方救助协会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资金支援,否则再这样下去,他们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雷曼兄弟最终拒绝了外界的资金扶持,决定独自面对困境,他们能否渡过难关不好说,但某些财团确实已经盯上了这块肥肉,企图全资收购这家体量庞大的证券公司。
  这家证券巨头的举步维艰充分说明了现在是什么世道,许多银行与金融、不动产及建筑相关的企业纷纷开始裁员,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成本。
  失去工作也就代表着失去了经济来源,许多美国人又没有储蓄的习惯,这一下子就让他们不敢再乱花钱了,居民消费水准有了明显下降。
  大家都不消费了,市面上的资金流速只会更慢,这对于正陷入经济危机的美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除了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企业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在营业额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不得已,他们也只好开始裁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