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61)(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国家却着实需要皇室成员参与到远洋活动之中。
  大明如今的远洋活动主要目的并非是商业活动,更多的是政治需要。
  现如今,这个年轻的政权需要管理的国土之宽广可谓前所未有,或许单纯就面积来看,大明的地图面积并不如唐朝最鼎盛时,但事实上唐朝的不少周边面积都是由地方自治,部分地区甚至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只是形势占有,并无实际的政治管理。
  而如今的大明,哪怕是在以前任何朝代都只是形式服从的藏地,都派遣的军队和官吏驻守,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可以说大明地图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实实在在握在明朝廷手中并且可以进行行政干涉的。
  但要管理这么宽广的土地,即便是现代的华夏在没有天眼没有北斗定位之前都不是件容易事,更不必提记录靠毛笔,运输靠骡马的大明了。
  所以问题来了,要怎么让这些和汉民族文化存在壁垒的地区听从汉民族的皇权管理呢?最简单的路子就是靠武力镇压,先把刺头压平了,让对方愿意好好听人说话了,再用文化和经济手段缓和彼此间的矛盾。
  但如果在每个地方都派遣大量的驻军,那光军费开支就足够让大明走上两宋那被军费拖垮财政的老路了,此前洪武帝意图用军队自给自足的军屯制来避免这一问题,而就目前大明那运转良好的财政情况来看,这一方法着实有效,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大明还有个十分麻烦的户籍制度,叫做军籍制。
  在这种制度下,军人的后代永远都是军人,而这些军籍将会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同样也能继承前辈开垦的屯田继续养活自己。
  洪武帝自觉这样的制度可以完美解决历朝历代的痛点,既不扰民,又能保证国家的战斗力。
  但木白觉得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土地是恒定的,和平时期的人口膨胀却是以幂次方递增,哪怕是军籍和军田这样单纯的情况之下都会有人口增速超过田地开垦的这天,遑论还有个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华夏民族买地的热情就和现代人买房子一样,从来都没有削减过。
  感谢他亲爱的副队长,多少被迫学习了点数学知识的木小白查了数据列了公式并且大概得出什么时候这个平衡会被打破后,就开启了改造之路。
  户籍制度事关国本,一下子肯定是改不了的,就算是木白在有大量助力的情况下到目前也只调动了对于国家税收和稳定最无关紧要的医、匠两籍,可想其中慎重。
  所以他动手的方向就在于如何用最少的兵稳定最大的局势。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武器就是必须的。
  大明的工匠在匠籍被放开约束后简直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头,在没有了官方的管束后,其行业分布也产生了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以前大明的工匠有一大部分都是木匠、泥瓦匠和石匠,其次是主要营造兵器的军匠,最后才是看似人最多的金银器匠人,但现在,匠人中铁匠人数有了明显提升,而且还多了许多的复合工种。
  如今大明的制造业那可谓是一日千里,一旦一项技术有了突破,后续的改革和推进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现在,制约大明发展的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而是原材料的缺乏,这就是国家需要借入的问题啦。
  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明且人口众多的国家,大明国土内表层的矿产基本已经清空,剩下的那些要么藏得深开采难度巨大,要么杂质多,冶炼耗力大。
  后者也就罢了,前者以如今的开采技术那就是用人命去挖。
  所以在开启了进口之路,并且确定进口的资源可以满足如今需求之后,木白就下令封存回填了国内近三分之二的矿区。
  此举无疑是在冒险,以如今的国际趋势和海运情况,谁也不能保证大明的货源能够一定充足,但木白觉得就收益和对未来的责任来说,这样的尝试完全值得去努力一下。
  出于以上种种因素,大明和周围国家的关系从未有过的紧密,对两国之间友好关系也有更多的需求。
  已经纳入从属关系的藩属国还好,一些此前和大明没有建立邦交的国家就需要更多的精心了。
  而不得不提的是,派遣出去的外交人员中,皇室人员的身份有着天然优势。
  不是每个国家都和大明一样已经从血缘治国走到官吏治国的,对那些还停留在爵本位的国家,大明派出一个皇室成员和派出一个官吏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哪怕那个皇室成员一表三千里,也比派出肱骨之臣要重得多。
  对此,虽然大明官员们也有郁闷,但他人国情如此,也没办法。
  但问题是,这样愿意冒险出海的皇室成员要从哪儿来呢?咳咳,这就要多谢洪武帝的一项政策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