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1 / 4)
第234章 迎亲(四)
身着大红婚服的陈姝坐在床沿上, 她已经上好了妆容, 准备齐全,只待吉时一到,盖上红盖头由兄长背着上轿即可。
就在刚刚,府上请来的全福夫人——学士府张夫人已经完成了祝礼,现在被请去和来府上做客的女眷说话, 整个房间又只剩下陈姝和她身边的贴身侍女。
迎亲队伍一到, 陈姝这边就得到了消息,随即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欢呼声给了她迎亲队伍确实已经到了的事实, 虽然已经从嫂嫂那里知道为拦门兄长准备齐全, 就算是彦卿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踏进府门, 但陈姝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跳。
外面传来阵阵欢呼声, 陈姝能从这些欢呼中判断这次拦门肯定精彩, 她抿唇笑了笑,现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就站在陈府门口, 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正站在对立面, 但并不是让她为难之事,相反她心中更多的是暖, 如果可能她希望他们永远是这样的关系。
这大概是每个女子成为新娘的时候会考虑的问题,嫁人之后如果夫家和娘家发生冲突,该当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难题。
娘家强大会让你在夫家有底气, 但如果一昧的胳膊肘往娘家拐,又会造成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是个现实问题, 真到了那一天就端看女子怎么取舍,在陈姝看来不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总会伤害自己最亲最近之人,所以如果可能她真心希望自己永远不会遇到这种问题。
这也是每一个新嫁娘给予自己对未来婚后生活美好的向往所作出的期望,但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加残酷,父子尚且能自相残杀,兄弟尚且能反目成仇,何况是外嫁女和娘家兄长!所以只能期望即将成为自己夫君的那个人能够明白自己。
这是现在的陈姝还不能完全理解的事,纵然小时母亲无故离府,让她明白了太多的苦和痛,她到底还是太尉府娇养出来的姑娘,没有经历过风霜的打击自然不能明白世上之事终难两全。现在的陈姝还只是一个憧憬未来的姑娘,现在的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待她踏出府门,她的人生和肩负的责任会大变个样子,她将不再是兄长羽翼下乖乖巧巧的小女孩,而是为人妇。
要是非要说一句的话,那就是幸而她家的那人是沐彦卿。
激动中带着胆怯的心让等待的时间变得更加源长,对未来的憧憬,对以后的担心,还有不能忽视的甜蜜,让陈姝心怦怦直跳。
“姑娘不用着急,现在距离吉时还有段时间,有的等呢。夫人专门派人准备了吃食,姑娘要不要用点?”白勺端着梨木托盘走进门,笑着询问道。
今日是她们姑娘的大喜之日,过了今日,不仅是姑娘的身份会发生转变,她们这些贴身侍女也一样,不过说到底是还是选择就是了。
半月前陈姝专门把身边侍女聚在一起询问她们的意向,要是不想跟去沐府,她也会把她们以后的生活安排好,有几位因为已经和府上家生子定了亲,是指定不能跟着去的。算下来,无牵无挂一开始就已经表明要跟陈姝的大丫鬟,也就仅剩白芍一人。
她们自小一起长大,比起一般的主仆,感情自然是不一样的,陈姝对白芍也有更大的期望,以后很大可能是她的管家姑姑,所以也有意培养她,这半月来其他几位丫鬟的婚事都是白芍亲自操持的,虽然规模不能相比,但到底是积累了经验,所以今日虽然事忙,但白芍没有丝毫慌乱。
“还是不用了,”陈姝摇了摇头,纵然知道自己现在用些吃食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到了沐家,肯定又是一阵忙碌,到时候能不能顾上她还两说,但她现在什么也吃不下。
正在这时候,外面传来巨大的惊呼声,陈姝惊讶的看向白芍,迎亲队伍进门了?
“奴婢这就去看看,”白芍立刻就反应过来,把手上的托盘交给一人就匆匆出了房间。
陈姝抿了抿嘴唇,不自在的捻了捻手指。
————
陈府大门前的气氛达到了**,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立在桌案前几个人身上,更确切的说是沐彦卿身上。
桌案上的画作已经完成近半,明明是临摹,一笔一划好似一模一样,但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庭益先生的丹青画作大概是他仕途不利却要坚持自己品行的写照,和他滑润的字体不同,向来锋芒毕露,在沐彦卿手下却多了几分柔和,令人惊奇的是其中的锋利却并不见少。
临摹很多时候是表现不出自己功力的,所以沐彦卿开始下笔时虽然与原作极尽形似,却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极尽的称赞,但画作过半的现在,就算是不懂话之人只靠自己的审美素养也能看出沐彦卿的功力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
更不用说懂画之人,能在保持原作特性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想本就需要极高的造诣,沐彦卿开始动笔时,他们就已经预判到沐彦卿做得到。
大家都屏息等待着沐彦卿接下来的动作,孙康甚至已经围到了桌案前,面上的震惊怎么也掩饰不住,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沐彦卿还有这一手。
席瑜本来站在沐彦卿身边,因为临时有事出去了一下,回来之时,就听见人群中发出“哦”的一声。
似惊讶又似疑惑,席瑜看了身边的侍卫一眼,然后往里走,看到转上画作的那一瞬间,他终于知道众人为何如此吃惊。
本该补齐的那幅画作缺失的部分,彦卿并没有继续作画,而是在上面提了一字“君”。
且不说这个字用在这幅画作是如何的熨帖,但就能写出这个字的功力就足够令众人惊奇了,这就是庭益先生的字。
因为先生的作品存世不多,仅有的几幅作品被多次印刷,以他的字体来印刷的文集不少,且颇受读书人欢迎,所以在场读书人很多都见识过先生的字迹。 ↑返回顶部↑
身着大红婚服的陈姝坐在床沿上, 她已经上好了妆容, 准备齐全,只待吉时一到,盖上红盖头由兄长背着上轿即可。
就在刚刚,府上请来的全福夫人——学士府张夫人已经完成了祝礼,现在被请去和来府上做客的女眷说话, 整个房间又只剩下陈姝和她身边的贴身侍女。
迎亲队伍一到, 陈姝这边就得到了消息,随即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欢呼声给了她迎亲队伍确实已经到了的事实, 虽然已经从嫂嫂那里知道为拦门兄长准备齐全, 就算是彦卿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踏进府门, 但陈姝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跳。
外面传来阵阵欢呼声, 陈姝能从这些欢呼中判断这次拦门肯定精彩, 她抿唇笑了笑,现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就站在陈府门口, 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正站在对立面, 但并不是让她为难之事,相反她心中更多的是暖, 如果可能她希望他们永远是这样的关系。
这大概是每个女子成为新娘的时候会考虑的问题,嫁人之后如果夫家和娘家发生冲突,该当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难题。
娘家强大会让你在夫家有底气, 但如果一昧的胳膊肘往娘家拐,又会造成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是个现实问题, 真到了那一天就端看女子怎么取舍,在陈姝看来不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总会伤害自己最亲最近之人,所以如果可能她真心希望自己永远不会遇到这种问题。
这也是每一个新嫁娘给予自己对未来婚后生活美好的向往所作出的期望,但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加残酷,父子尚且能自相残杀,兄弟尚且能反目成仇,何况是外嫁女和娘家兄长!所以只能期望即将成为自己夫君的那个人能够明白自己。
这是现在的陈姝还不能完全理解的事,纵然小时母亲无故离府,让她明白了太多的苦和痛,她到底还是太尉府娇养出来的姑娘,没有经历过风霜的打击自然不能明白世上之事终难两全。现在的陈姝还只是一个憧憬未来的姑娘,现在的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待她踏出府门,她的人生和肩负的责任会大变个样子,她将不再是兄长羽翼下乖乖巧巧的小女孩,而是为人妇。
要是非要说一句的话,那就是幸而她家的那人是沐彦卿。
激动中带着胆怯的心让等待的时间变得更加源长,对未来的憧憬,对以后的担心,还有不能忽视的甜蜜,让陈姝心怦怦直跳。
“姑娘不用着急,现在距离吉时还有段时间,有的等呢。夫人专门派人准备了吃食,姑娘要不要用点?”白勺端着梨木托盘走进门,笑着询问道。
今日是她们姑娘的大喜之日,过了今日,不仅是姑娘的身份会发生转变,她们这些贴身侍女也一样,不过说到底是还是选择就是了。
半月前陈姝专门把身边侍女聚在一起询问她们的意向,要是不想跟去沐府,她也会把她们以后的生活安排好,有几位因为已经和府上家生子定了亲,是指定不能跟着去的。算下来,无牵无挂一开始就已经表明要跟陈姝的大丫鬟,也就仅剩白芍一人。
她们自小一起长大,比起一般的主仆,感情自然是不一样的,陈姝对白芍也有更大的期望,以后很大可能是她的管家姑姑,所以也有意培养她,这半月来其他几位丫鬟的婚事都是白芍亲自操持的,虽然规模不能相比,但到底是积累了经验,所以今日虽然事忙,但白芍没有丝毫慌乱。
“还是不用了,”陈姝摇了摇头,纵然知道自己现在用些吃食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到了沐家,肯定又是一阵忙碌,到时候能不能顾上她还两说,但她现在什么也吃不下。
正在这时候,外面传来巨大的惊呼声,陈姝惊讶的看向白芍,迎亲队伍进门了?
“奴婢这就去看看,”白芍立刻就反应过来,把手上的托盘交给一人就匆匆出了房间。
陈姝抿了抿嘴唇,不自在的捻了捻手指。
————
陈府大门前的气氛达到了**,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立在桌案前几个人身上,更确切的说是沐彦卿身上。
桌案上的画作已经完成近半,明明是临摹,一笔一划好似一模一样,但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庭益先生的丹青画作大概是他仕途不利却要坚持自己品行的写照,和他滑润的字体不同,向来锋芒毕露,在沐彦卿手下却多了几分柔和,令人惊奇的是其中的锋利却并不见少。
临摹很多时候是表现不出自己功力的,所以沐彦卿开始下笔时虽然与原作极尽形似,却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极尽的称赞,但画作过半的现在,就算是不懂话之人只靠自己的审美素养也能看出沐彦卿的功力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
更不用说懂画之人,能在保持原作特性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想本就需要极高的造诣,沐彦卿开始动笔时,他们就已经预判到沐彦卿做得到。
大家都屏息等待着沐彦卿接下来的动作,孙康甚至已经围到了桌案前,面上的震惊怎么也掩饰不住,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沐彦卿还有这一手。
席瑜本来站在沐彦卿身边,因为临时有事出去了一下,回来之时,就听见人群中发出“哦”的一声。
似惊讶又似疑惑,席瑜看了身边的侍卫一眼,然后往里走,看到转上画作的那一瞬间,他终于知道众人为何如此吃惊。
本该补齐的那幅画作缺失的部分,彦卿并没有继续作画,而是在上面提了一字“君”。
且不说这个字用在这幅画作是如何的熨帖,但就能写出这个字的功力就足够令众人惊奇了,这就是庭益先生的字。
因为先生的作品存世不多,仅有的几幅作品被多次印刷,以他的字体来印刷的文集不少,且颇受读书人欢迎,所以在场读书人很多都见识过先生的字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