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2 / 4)
“哎哟,许将军当真是客气了,来便来吧,还提这么多礼物……咳……”宋杨氏起身推拒着。
“卑职比不得宋家荣华富贵,一点薄礼,还请老爷和夫人收下。”许牧连忙将宋杨氏扶回椅子上,温声道:“夫人莫要对卑职多礼了,多多保重身子才是啊。”
“唉,一大把年纪了,身子也就这样了。”宋杨氏叹了口气:“以往只盼着青时能享一世安好,如今青时不在了,老妇的身子又能算什么呢……”
许展诗说了几句安慰的话语,心里却只剩下难受与苦楚。
这些日子刚登基的岳停云也亲自来宋家跑了许多躺,送来的东西数不胜数。自他登基以来,给宋家的荣华富贵自是惹人艳羡无比……只可惜宋阁老依旧是一病不起。宋杨氏的脸上,也难见喜色。
宋青时不见了,再好的前程荣华,也无非是一纸空谈罢了。
许展诗离开富丽堂皇的大堂,走向有些凋敝的院内。
春风乍起,门口那树洁白的杏花依旧盛开着,天气晴好,蜂围蝶阵,给落寞的小院添了几分生机。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今年花胜去年红。
只惜明年花更好。
知与谁同……知与谁同……
作者: 最后的诗句来自于欧阳修的《浪淘沙》呀!
青时:再等等,我在赶回来的路上。
停云:qaq媳妇没了,我委屈!
第三十八章
距伊旬城数十里外,琉璃镇。
琉璃镇, 顾名思义, 是个盛产琉璃的西域小镇。自西域与中原地区商道开通以来,各地的商品交流也越发频繁。琉璃产于西域, 样式精美,贵重不凡, 在京城及中原地区广受欢迎。因此,琉璃镇这个原本穷困的边陲小镇也随之发展起来, 镇中百姓多以制造、贩卖琉璃为生, 兢兢业业。
清晨, 镇中的药铺。
一位头发花白的汉人老婆婆捧着一碗温热的青稞米粥,从破旧的楼梯上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下来, 望向火灶前素衣白裙的年轻女子,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出一个和蔼的微笑:
“哟, 小青姑娘真早啊。快快快, 来婆婆这坐着, 你身子还没好全, 怎得能辛苦你做这苦差事……”
“郑婆婆。”女子回眸,莞尔一笑:“您醒了?昨日客人要煎的药材小青已尽数熬上, 估摸着半个时辰就会有人来取了。”
郑婆婆佝偻着腰,走近女子身旁,朝火灶上的陶瓷罐子内定睛一望,满意地颔首称赞:
“小青姑娘的药,比我这个老婆子熬得还好咧。我看你不像是个富贵人家的大小姐, 倒像个出身医馆世家的丫头似的,婆婆佩服!”
“郑婆婆莫要说笑了。”年轻女子摆摆手,扶郑婆婆在火灶旁的矮桌边坐下,替自己也乘了一碗青稞米粥,道:“小青何曾说过自己出身于富贵人家,又哪有富贵人家的女儿会来这种地方呢。”
“好,好……咱们小青说不是,便不是罢。盘子里还有两个青稞馒头,放了一晚应该还没坏,小青快拿着吃了吧。”
郑婆婆眯着眼,一边喝着米粥一边望向对面轻轻拂袖拭去桌上灰尘的年轻女子,摇了摇头。
约莫三个月之前,大概是伊旬城出事那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老人家睡得不太踏实,隐约听见门口处有急促地马蹄声传来。
琉璃镇这个地方,民风淳朴,百姓也比较穷,很少有能用得起马车的富贵人家,更不会在夜里打马过街。郑婆婆有些奇怪,以为是哪个迷了路的商贾找不到歇脚的地方,才打马在城中四处游走。善良的郑婆婆打开窗子,打算招呼对方来她屋里住上一晚,反正她唯一的儿子现在正在若羌国君身边当译知,屋里就她一个老婆子,宽敞得很。
不料郑婆婆一开窗,没瞧见马车的影子,只看见一名年轻女子躺在楼下门廊外的石阶上,一动不动,好似没了声息。 ↑返回顶部↑
“卑职比不得宋家荣华富贵,一点薄礼,还请老爷和夫人收下。”许牧连忙将宋杨氏扶回椅子上,温声道:“夫人莫要对卑职多礼了,多多保重身子才是啊。”
“唉,一大把年纪了,身子也就这样了。”宋杨氏叹了口气:“以往只盼着青时能享一世安好,如今青时不在了,老妇的身子又能算什么呢……”
许展诗说了几句安慰的话语,心里却只剩下难受与苦楚。
这些日子刚登基的岳停云也亲自来宋家跑了许多躺,送来的东西数不胜数。自他登基以来,给宋家的荣华富贵自是惹人艳羡无比……只可惜宋阁老依旧是一病不起。宋杨氏的脸上,也难见喜色。
宋青时不见了,再好的前程荣华,也无非是一纸空谈罢了。
许展诗离开富丽堂皇的大堂,走向有些凋敝的院内。
春风乍起,门口那树洁白的杏花依旧盛开着,天气晴好,蜂围蝶阵,给落寞的小院添了几分生机。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今年花胜去年红。
只惜明年花更好。
知与谁同……知与谁同……
作者: 最后的诗句来自于欧阳修的《浪淘沙》呀!
青时:再等等,我在赶回来的路上。
停云:qaq媳妇没了,我委屈!
第三十八章
距伊旬城数十里外,琉璃镇。
琉璃镇, 顾名思义, 是个盛产琉璃的西域小镇。自西域与中原地区商道开通以来,各地的商品交流也越发频繁。琉璃产于西域, 样式精美,贵重不凡, 在京城及中原地区广受欢迎。因此,琉璃镇这个原本穷困的边陲小镇也随之发展起来, 镇中百姓多以制造、贩卖琉璃为生, 兢兢业业。
清晨, 镇中的药铺。
一位头发花白的汉人老婆婆捧着一碗温热的青稞米粥,从破旧的楼梯上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下来, 望向火灶前素衣白裙的年轻女子,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出一个和蔼的微笑:
“哟, 小青姑娘真早啊。快快快, 来婆婆这坐着, 你身子还没好全, 怎得能辛苦你做这苦差事……”
“郑婆婆。”女子回眸,莞尔一笑:“您醒了?昨日客人要煎的药材小青已尽数熬上, 估摸着半个时辰就会有人来取了。”
郑婆婆佝偻着腰,走近女子身旁,朝火灶上的陶瓷罐子内定睛一望,满意地颔首称赞:
“小青姑娘的药,比我这个老婆子熬得还好咧。我看你不像是个富贵人家的大小姐, 倒像个出身医馆世家的丫头似的,婆婆佩服!”
“郑婆婆莫要说笑了。”年轻女子摆摆手,扶郑婆婆在火灶旁的矮桌边坐下,替自己也乘了一碗青稞米粥,道:“小青何曾说过自己出身于富贵人家,又哪有富贵人家的女儿会来这种地方呢。”
“好,好……咱们小青说不是,便不是罢。盘子里还有两个青稞馒头,放了一晚应该还没坏,小青快拿着吃了吧。”
郑婆婆眯着眼,一边喝着米粥一边望向对面轻轻拂袖拭去桌上灰尘的年轻女子,摇了摇头。
约莫三个月之前,大概是伊旬城出事那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老人家睡得不太踏实,隐约听见门口处有急促地马蹄声传来。
琉璃镇这个地方,民风淳朴,百姓也比较穷,很少有能用得起马车的富贵人家,更不会在夜里打马过街。郑婆婆有些奇怪,以为是哪个迷了路的商贾找不到歇脚的地方,才打马在城中四处游走。善良的郑婆婆打开窗子,打算招呼对方来她屋里住上一晚,反正她唯一的儿子现在正在若羌国君身边当译知,屋里就她一个老婆子,宽敞得很。
不料郑婆婆一开窗,没瞧见马车的影子,只看见一名年轻女子躺在楼下门廊外的石阶上,一动不动,好似没了声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