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3 / 4)
张老太太倒是极喜欢这孩子的朴实,一边笑一边招手道:“你衡兄弟的几个孩子都是在京城生的,怕他们吃不惯咱们来这乡下的饭,特地带了两个京城的厨子。别的倒也罢了,这些点心倒是别有风味,等会儿你走的时候我让人给你捎几包。”
赵氏听得心中一动,拿手绢儿擦了一下眼眶子里的泪水,“不是我这当孙媳妇的在老太太面前叫苦,实在是这几年家底都让徔兄弟腾空了。我听说衡兄弟的长子文哥儿正在进学,我家洋哥和他岁数差不多,不如让小哥俩在一起在学堂里做个伴儿。”
文哥儿可是堂堂巡抚公子,若是这些小的能好好相处,洋哥的下半辈子不就有了吗?
张老太太怔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笑道:“若是文哥是平常的孩子,我也就帮着答应了。可他老子生怕他不知道上进,帮他找了个挺厉害的先生,严格苛刻的不得了,听说三五个月都不能回家一趟。这趟回乡祭祖之后,他就要过去跟着先生读书了。”
巡抚家的公子上的学堂肯定是数一数二的,请的先生多半也是举世闻名的饱学大儒。想到自家丈夫屡次落第,如今一个天一个地就是因为差了一个正经功名。
赵氏仍不死心地自荐,“我家洋哥自小也很聪明,能认识一百多个字了,七绝诗也能背好几首。再说在外头读书正好有个伴儿,一起去一起回来,日后再一起考进士……”
张老太太只得把话说得更明白些,“文哥……从小读书就顶厉害,小小年纪已经破题制艺了。我虽然不懂这些,但曾听他老子悄悄赞叹过,说那孩子日考取功名时的年纪兴许还要早些。”
一个才识得百字,一个已经破题制艺了,这简直是云泥之别。
赵氏心口那点儿兴奋一下子噎在喉咙里,一时憋得满脸通红。半晌才缓过气来,又看到儿子正抱着点心盘子吃的不亦乐乎,顿时觉得无地自容。
这毕竟也是自己嫡亲的孙媳,往事纵有不对也只是些小奸小恶。
张老太太心软了一些,亲自开了里屋的箱笼取了一个匣子过来,“我听顾九爷的太太说这两年你们铺子里的生意不怎么好,我也懒得去管你们谁对谁错。你既然领养了人家的孩子就要好好带大,这里是五百两银子,你拿回去多少贴补一点家用。”
赵氏想推辞又有些舍不得,想到家里的窘境,一咬牙就把匣子抱在怀里。出了屋门后在门口发了一会儿呆,心头也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滋味。也不好意思见人,就挨着后院的墙根往外走。
牵着孩子刚走了几步,迎面过来一个身材高挑的妇人。那人一头乌黑的发挽了一个偏髻,上头插了一只紫红色花开富贵的玉簪。身上穿着一件象牙白掐腰的长褙子,底下系着一条紫红色嵌银丝的百褶裙。
那人正在跟身边的仆妇说话,抬头笑了一下道:“是循大嫂子过来了,怎么不多坐一会儿?”
赵氏大睁着眼睛,忽然一口气呛得连咳了几声,这一身气派雍容的夫人竟然是顾瑛。在她的记忆里,顾瑛一向是干干瘦瘦的模样,如今的模样简直让人不敢认。
毕竟是二品巡抚夫人,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大家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家里有太多来拜访的客人,顾瑛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儿。看见赵氏有些不自在就笑着打圆场,“本来安顿下来后,要请嫂子们过来说说话。毕竟多少年没见过了,下一回再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赵氏见她神色如常,语气里也没有盛气凌人的味道,悄悄咽了回口水陪笑道:“是我家洋哥念叨了好几回,说想过来给老祖宗磕个头。我实在是没法,这才带着他过来串个门儿。”
洋哥在一旁缩了缩头,像蚊蝇一般低声叫了人。
顾瑛利落地把仆妇们打发走,回过头来摸着洋哥的头发笑道:“莱州县令一大早就过来,说城外的寒同寺开满了金灿灿的野花,虽然算不上风雅但也有几分野趣。我哥哥就带着文哥儿一同出门了,要不然正好可以让你家洋哥见见……”
语气干净利落,似乎从前的隔阂从来未有。
赵氏心态也平和下来,目光扫过远处的草花,耳边听着前院偶尔传来嘈杂的人声,微微摇头笑了一下道:“家里的日子过得有些艰难,我是厚着脸皮过来打秋风的。刚才老太太悄悄给了我五百两银子,我总觉得拿着有些烫手。”
顾瑛脸上的笑意更深,打趣道:“祖母最喜欢攒银子,这五百两还不知攒了多久呢。可见洋哥最招老祖宗喜欢,日后可要认真念书才好。头次见面婶婶也没什么好送的,干脆给你凑个整数,日后进学的时候好买些笔墨。”
远远站着的寒露听到吩咐,忙回到屋里重新收拾了个小小的包裹。
顾瑛接过来稍稍查看了一下满意点头,认真劝了一句,“祖母常常教导我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大嫂子把这孩子好好带大就行了。”
赵氏接过包裹,出门走了老远还在想顾瑛说过的话。这些年不是没有人劝过她不要争,但她心头一想起那个夭折的孩子就忍不下这口气。
她站在僻静的树荫下越想越觉得无味,只笑的差点喘不过气来。洋哥骇得睁大了眼睛,小心地看着养母。
赵氏一下子反应过来,拍了拍男孩的头道:“你我既然有母子的缘分,那我就一定好好待你供你读书。看见刚才那位夫人了,她夫君小的时候过的日子比你还不如。可人家知道上进,如今连县大老爷在他面前都只有听话的份。”
洋哥听得似懂非懂,却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 ↑返回顶部↑
赵氏听得心中一动,拿手绢儿擦了一下眼眶子里的泪水,“不是我这当孙媳妇的在老太太面前叫苦,实在是这几年家底都让徔兄弟腾空了。我听说衡兄弟的长子文哥儿正在进学,我家洋哥和他岁数差不多,不如让小哥俩在一起在学堂里做个伴儿。”
文哥儿可是堂堂巡抚公子,若是这些小的能好好相处,洋哥的下半辈子不就有了吗?
张老太太怔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笑道:“若是文哥是平常的孩子,我也就帮着答应了。可他老子生怕他不知道上进,帮他找了个挺厉害的先生,严格苛刻的不得了,听说三五个月都不能回家一趟。这趟回乡祭祖之后,他就要过去跟着先生读书了。”
巡抚家的公子上的学堂肯定是数一数二的,请的先生多半也是举世闻名的饱学大儒。想到自家丈夫屡次落第,如今一个天一个地就是因为差了一个正经功名。
赵氏仍不死心地自荐,“我家洋哥自小也很聪明,能认识一百多个字了,七绝诗也能背好几首。再说在外头读书正好有个伴儿,一起去一起回来,日后再一起考进士……”
张老太太只得把话说得更明白些,“文哥……从小读书就顶厉害,小小年纪已经破题制艺了。我虽然不懂这些,但曾听他老子悄悄赞叹过,说那孩子日考取功名时的年纪兴许还要早些。”
一个才识得百字,一个已经破题制艺了,这简直是云泥之别。
赵氏心口那点儿兴奋一下子噎在喉咙里,一时憋得满脸通红。半晌才缓过气来,又看到儿子正抱着点心盘子吃的不亦乐乎,顿时觉得无地自容。
这毕竟也是自己嫡亲的孙媳,往事纵有不对也只是些小奸小恶。
张老太太心软了一些,亲自开了里屋的箱笼取了一个匣子过来,“我听顾九爷的太太说这两年你们铺子里的生意不怎么好,我也懒得去管你们谁对谁错。你既然领养了人家的孩子就要好好带大,这里是五百两银子,你拿回去多少贴补一点家用。”
赵氏想推辞又有些舍不得,想到家里的窘境,一咬牙就把匣子抱在怀里。出了屋门后在门口发了一会儿呆,心头也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滋味。也不好意思见人,就挨着后院的墙根往外走。
牵着孩子刚走了几步,迎面过来一个身材高挑的妇人。那人一头乌黑的发挽了一个偏髻,上头插了一只紫红色花开富贵的玉簪。身上穿着一件象牙白掐腰的长褙子,底下系着一条紫红色嵌银丝的百褶裙。
那人正在跟身边的仆妇说话,抬头笑了一下道:“是循大嫂子过来了,怎么不多坐一会儿?”
赵氏大睁着眼睛,忽然一口气呛得连咳了几声,这一身气派雍容的夫人竟然是顾瑛。在她的记忆里,顾瑛一向是干干瘦瘦的模样,如今的模样简直让人不敢认。
毕竟是二品巡抚夫人,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大家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家里有太多来拜访的客人,顾瑛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儿。看见赵氏有些不自在就笑着打圆场,“本来安顿下来后,要请嫂子们过来说说话。毕竟多少年没见过了,下一回再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赵氏见她神色如常,语气里也没有盛气凌人的味道,悄悄咽了回口水陪笑道:“是我家洋哥念叨了好几回,说想过来给老祖宗磕个头。我实在是没法,这才带着他过来串个门儿。”
洋哥在一旁缩了缩头,像蚊蝇一般低声叫了人。
顾瑛利落地把仆妇们打发走,回过头来摸着洋哥的头发笑道:“莱州县令一大早就过来,说城外的寒同寺开满了金灿灿的野花,虽然算不上风雅但也有几分野趣。我哥哥就带着文哥儿一同出门了,要不然正好可以让你家洋哥见见……”
语气干净利落,似乎从前的隔阂从来未有。
赵氏心态也平和下来,目光扫过远处的草花,耳边听着前院偶尔传来嘈杂的人声,微微摇头笑了一下道:“家里的日子过得有些艰难,我是厚着脸皮过来打秋风的。刚才老太太悄悄给了我五百两银子,我总觉得拿着有些烫手。”
顾瑛脸上的笑意更深,打趣道:“祖母最喜欢攒银子,这五百两还不知攒了多久呢。可见洋哥最招老祖宗喜欢,日后可要认真念书才好。头次见面婶婶也没什么好送的,干脆给你凑个整数,日后进学的时候好买些笔墨。”
远远站着的寒露听到吩咐,忙回到屋里重新收拾了个小小的包裹。
顾瑛接过来稍稍查看了一下满意点头,认真劝了一句,“祖母常常教导我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大嫂子把这孩子好好带大就行了。”
赵氏接过包裹,出门走了老远还在想顾瑛说过的话。这些年不是没有人劝过她不要争,但她心头一想起那个夭折的孩子就忍不下这口气。
她站在僻静的树荫下越想越觉得无味,只笑的差点喘不过气来。洋哥骇得睁大了眼睛,小心地看着养母。
赵氏一下子反应过来,拍了拍男孩的头道:“你我既然有母子的缘分,那我就一定好好待你供你读书。看见刚才那位夫人了,她夫君小的时候过的日子比你还不如。可人家知道上进,如今连县大老爷在他面前都只有听话的份。”
洋哥听得似懂非懂,却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