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大姐看着走在前面的杨碧玉,说道:“这碧玉也真是的,小朵就算再不懂事,也帮她带了几年孩子。她带着孩子来看铭恩,把小朵一个大姑娘留在家里,还真放心!”
  余小容连忙附和,“她根本就是把小朵当成了保姆,小朵这两年好多了,可还是没落好。”
  张依一扯了扯余小容的衣袖,朝张建国努了努嘴。当着人家儿子的面说人家妈妈,总归是不大好。
  一旁的张建国,从眼睛的余光中看到了张依一的动作,却只当没听见,继续做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何况,杨大娘和小容婶子说的对,他没办法反驳。
  到了山下,汽车已经在等着了。家属们上了车,和送行的人挥手告别。
  车子开走了,送行的干部们也回了山上的营房。虽然不用打仗,可每天的训练少不了,还要帮朝鲜人民干活。
  张依一到了医院,看到医院的同事们个个都喜气洋洋的,崔玉婉高兴的拽住她,“依一,咱们很快就能回国了!”
  第103章
  军部接到了志愿军总部的通知,4月25日从元山港陆续撤离。
  得到消息的战士们喜极而泣,终于能回家了。入朝三年,在这块土地上,大家抛头颅洒热血,击退了侵略者。
  还有几天就要回国,张依一把儿子交给刘恪非,和医院的同事们一起去附近的集市上买点东西带回国。
  几年的战争,朝鲜的经济受到重创,根本看不到商店,买东西都是去集市。
  距离他们营地几公里的地方就有个集市,离海边不远。大妈大嫂们将一些自家做的食品,顶在头上拿到集上去卖,还有附近的渔民将捕捞上来的海产品拿到集市上售卖。
  部队刚发了津贴,大家换成了朝鲜币,每个人都买了打糕和松饼。
  “姚大姐,买点海参吧!”张依一指着一排卖海货的摊点说。
  海参可是好东西,她隐约记得,妈妈买的干海参一斤好像要人民币几千块钱。
  东海岸渔业发达,这边的海货不错,尤其是海参,成色好,又便宜,鲜海参朝币只需一元钱一斤,干海参朝币只要四五十元一斤。
  成了家的姚大姐和廖大姐各自买了两斤干虾仁,天气暖和,鲜海参不好带。年轻的姑娘们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只买了打糕和松饼。
  张依一在心里算了下野战医院的人数,除去先回国的几个人,所有的医务人员加上炊事员,一共还有三十五个人。
  “你们这有多少斤干海参?我都要了。”张依一操着流利的朝鲜语朝着几个卖海参的渔民问。
  “我只有三四斤,但我家里还有将近二十斤!”一个五十几岁的大叔回答。
  旁边的几个渔民带的干海参都不多,加上刚才的那个大叔,一共才十几斤。
  张依一将现场的干海参都买了,又买了几斤干虾仁。跟大叔和另一个汉子说好,让他们将家里的干海参送到营地,让他们一斤一斤包好,又问了干海参的泡发办法。
  “依一,你买这么多海参干什么?”廖大姐不解的问。
  廖大姐知道张依一娘家很有钱,不在乎这些钱,却不知道她买这么多海参有什么用。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张依一卖了个关子。
  大家不了解海参的营养价值,更不知道三四十斤鲜海参才能晒一斤干海参。所以,大家都嫌干海参贵,舍不得买。
  她买这么多海参,除了自己留几斤,剩下的,她准备送给医院的同事,三十几个人一人一斤。感谢同事们在她怀孕期间,对她的照顾。
  十几个女同事满载而归,两个渔民当天下午就送了二十多斤干海参过来。
  张依一给医院的三十几个人,一人发了一斤海参,又将从渔民那听来的泡发办法告诉了大家。大家怕忘了,还记在了纸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