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3 / 4)
“要快些醒过来,”侧福晋捋捋她的头发,“瞧着万岁爷吧,你一向是个不要人操心的孩子啊……”
西洋座钟底下坠着的那个铁坨坨有序地摇摆着,时候过起来飞快,转眼天就黑透了。侧福晋看看外头,心里愈发焦躁,嘤鸣昏睡得越久,母子俩就越危险。可怜那小小人儿,在娘胎里受那么大的罪,这可是头一胎啊,要是有了闪失,往后就不好了。
这时殊兰端着玉盖碗进来,小声说:“侧福晋,皇后娘娘一天一宿没进吃的了,这么下去只怕身子撑不住。万岁爷先头让给娘娘熬米油,这会子预备妥了,给娘娘进些,也好有力气坚持。”
侧福晋道好,正起身预备喂她,见外头皇帝进来了,忙肃容退到一旁蹲安。
皇帝摆了摆手,“不必多礼,朕公务忙,一时顾不上这里,有您在,朕也放心些。只是偏劳您了,为咱们的事儿……”
侧福晋听他说的都是家常话,倒也略觉得慰心,只道:“万岁爷言重了,皇后娘娘虽尊贵,到底还是奴才的闺女。闺女病了,奴才没有不来照料的道理。万岁爷政务巨万,还是当以家国天下为重,娘娘这里不必担心,有奴才伺候着,出不了差错的。”
皇帝脸色惨淡,点了点头,半晌才又道:“朕心里有愧,很对不住你们。朕是皇帝不假,可照着寻常家子来说,朕也是女婿。您不必对朕口称奴才,叫嘤鸣知道了要不高兴的,横竖她在朕跟前早就我啊我的了,也没个让长辈这么下气儿的道理。朕爱重她,她管您叫奶奶,朕私下也随她称呼罢了,一口一个侧福晋,反倒显得生分了。”
侧福晋这回真有些诚惶诚恐了,摆着手说不,“奴才微贱之人,何以克当!”
皇帝说应该的,“朕来替您的班儿。您守了一天一夜了,让底下人带您到偏殿进点吃的,歇一歇。”
侧福晋瞧了他一眼,虽说年轻爷们儿身子骨结实,到底外头操劳里头惦念,瞧着可比中秋大宴那会儿憔悴多了。她叹息着道是,“万岁爷也要保重圣躬才好,太医们都尽心尽力医治娘娘,兴许过会子娘娘就醒了。”
皇帝颔首,侧福晋随宫人去了,他便提袍登上脚踏,摸摸嘤鸣的额头说:“你快懒出花儿来了,这会子可好,吃的都要朕喂你。”
嘴上抱怨着,还是接过碗匙来。有时候生命就是一个圈,这头发生过的事儿,闷头走了一程又狭路相逢。比如这米油,那时候她很缺德,说要拿这个给他固精养精来着。现在呢,他的儿女在她肚子里落地生根,轮着他来给她喂米油了。
一项工作,做多了熟能生巧。以前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皇帝,通过实践掌握了给病人喂药喂水的全套本事。他慢条斯理喂下去半碗,觉得差不多了,喂得太多怕她撑得慌。回手把碗交给殊兰,又接了帕子给她掖嘴,一面说:“灌了一肚子水,你想吃有嚼头的不想?朕让御膳房预备你最爱吃的点心,你起来吧。”
遗憾的是皇后并不理他,他无奈地看了她半天,见她气息急促的样子,忍不住喉头哽咽起来。
什么都做不了,真是什么都做不了。他低下头,前额抵着被褥的缎面,那冰凉的触感直达内心。他从未这样害怕过,担心她醒不过来,身体会一点点冷却,就像这缎面一样。
殊兰见他无声颤动,料他大约是在哭吧。帝王的眼泪,带给人的震动不可谓不大。这是伤心到了极处,昏厥的人无知无觉,醒着的人却被折磨得几乎丢了半条命。她悲戚地劝慰:“万岁爷,您别这样,娘娘知道了怎么办呢。”
他不怕她知道,知道了就该愧疚,往后更该好好爱他才对。不过叫外人看见他失态了不好,便道:“这里没旁的事儿了,你下去歇着吧。”
殊兰略顿了下道是,却行退了出去,只是并未走远,还在廊下徘徊。如今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入夜便浓雾大起,天上月亮已经瞧不见了,满世界迷迷滂滂,连灯笼都被包裹住了,光影下浮尘般的水汽上下翻飞,无孔不入,铺天盖地。
海棠从配殿过来,见她站在廊下,便道:“姑娘这么长时候没合过眼,怎么不回去歇歇?”
殊兰摇摇头,“娘娘还没醒,我心里放不下,怎么好去歇着呢。”
海棠不由叹息,“好好的,不知怎么就变成这样了。照我说,还是因为怡嫔那事儿动了怒。怡嫔这人,打从先头娘娘在世时起就惯会调唆人,自己缩在后头,常拱人打头阵。她做的那些事儿,主子娘娘全瞧在眼里,姑娘见这后宫太平,却不知主子娘娘要费多少心力,这回要不是她越来越不像话,娘娘也不会这么处置她。”言罢顿下来,牵了下唇角道,“姑娘回去睡会子吧,您是客,大可不必像我们似的,没的累坏了,倒是我们慢待了。”
殊兰嗳了声,脸上火辣辣的。她虽笨嘴拙舌,但别人话里的隐喻还是听得懂的,海棠大约是在暗示她,那天御花园里怡嫔和她说的话,皇后娘娘已经知道了,这才大发雷霆处置了怡嫔。自己呢,和皇帝沾着亲,不好得罪,但皇后心里终究生了嫌隙……她转头朝东暖阁望了一眼,怅然思量,这是因为皇后忽然病倒了吧,要是没有意外,自己怕是不能再在宫里呆下去了。
其实回去,倒也不怕的,听说营房福晋给压得抬不起头来,福晋以毒攻毒般替她阿玛置了一房妾,如今她阿玛把营房福晋扔到后脑勺去了,连家门也不出,专心致志和那小姨娘腻歪在一处。自己这程子在宫里开阔了眼界,瞧见了皇后办事的手段,就算再有人和她过不去,她也不会像以前似的,唯唯诺诺不敢说话了。离宫……实有些遗憾,她看见了帝后的感情,羡慕得久了,心里就生出枝蔓来,只怕出去,遇不见第二个和他一样的好人了。
心里正惆怅,见周兴祖和两位太医捧着药汤从西围房里出来,她忙先行一步进了正殿,预先给太医门掀起厚重的门帘。周兴祖欠身道了谢,进去后又为皇后请脉,复牵袖探探皇后额头,斟酌着说:“回皇上,娘娘脉象虽还虚浮,但相较之前略有平稳,热也稍退了些。臣和诸位太医新研制了拔毒散,力求消风解热,防止伤毒溃散。”
皇帝道好,“快给皇后用上。”
周兴祖应了个嗻,上前揭开被褥,取下皇后腿上遮盖的纱布。原以为伤势多少会有好转,但结果出乎预料,伤口结了痂,周围的肉皮儿浮肿,渐渐有了向痈疽转变的趋势。
周兴祖歪头咂舌,十分困顿,皇帝看着那伤处,心里七上八下,“依你之见,几时能消肿?”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太医在陈述事实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安抚皇帝情绪。否则又像昨儿似的,三句不对就要把人满门抄斩,他们这群人有多少脑袋都不够这位万岁爷撒气的。
周兴祖舔唇说:“表面似有愈合的征兆,但伤口周围水肿不退,臣要换方子,以白鹤藤加苍术煎汤敷之,再观后效。”
皇帝颓然点头,只要还有开方子的余地,那就是好的。太医们又匆匆去了,他回身看床上的人,她一直蹙着眉,也许想醒,却欠缺那股子力量吧! ↑返回顶部↑
西洋座钟底下坠着的那个铁坨坨有序地摇摆着,时候过起来飞快,转眼天就黑透了。侧福晋看看外头,心里愈发焦躁,嘤鸣昏睡得越久,母子俩就越危险。可怜那小小人儿,在娘胎里受那么大的罪,这可是头一胎啊,要是有了闪失,往后就不好了。
这时殊兰端着玉盖碗进来,小声说:“侧福晋,皇后娘娘一天一宿没进吃的了,这么下去只怕身子撑不住。万岁爷先头让给娘娘熬米油,这会子预备妥了,给娘娘进些,也好有力气坚持。”
侧福晋道好,正起身预备喂她,见外头皇帝进来了,忙肃容退到一旁蹲安。
皇帝摆了摆手,“不必多礼,朕公务忙,一时顾不上这里,有您在,朕也放心些。只是偏劳您了,为咱们的事儿……”
侧福晋听他说的都是家常话,倒也略觉得慰心,只道:“万岁爷言重了,皇后娘娘虽尊贵,到底还是奴才的闺女。闺女病了,奴才没有不来照料的道理。万岁爷政务巨万,还是当以家国天下为重,娘娘这里不必担心,有奴才伺候着,出不了差错的。”
皇帝脸色惨淡,点了点头,半晌才又道:“朕心里有愧,很对不住你们。朕是皇帝不假,可照着寻常家子来说,朕也是女婿。您不必对朕口称奴才,叫嘤鸣知道了要不高兴的,横竖她在朕跟前早就我啊我的了,也没个让长辈这么下气儿的道理。朕爱重她,她管您叫奶奶,朕私下也随她称呼罢了,一口一个侧福晋,反倒显得生分了。”
侧福晋这回真有些诚惶诚恐了,摆着手说不,“奴才微贱之人,何以克当!”
皇帝说应该的,“朕来替您的班儿。您守了一天一夜了,让底下人带您到偏殿进点吃的,歇一歇。”
侧福晋瞧了他一眼,虽说年轻爷们儿身子骨结实,到底外头操劳里头惦念,瞧着可比中秋大宴那会儿憔悴多了。她叹息着道是,“万岁爷也要保重圣躬才好,太医们都尽心尽力医治娘娘,兴许过会子娘娘就醒了。”
皇帝颔首,侧福晋随宫人去了,他便提袍登上脚踏,摸摸嘤鸣的额头说:“你快懒出花儿来了,这会子可好,吃的都要朕喂你。”
嘴上抱怨着,还是接过碗匙来。有时候生命就是一个圈,这头发生过的事儿,闷头走了一程又狭路相逢。比如这米油,那时候她很缺德,说要拿这个给他固精养精来着。现在呢,他的儿女在她肚子里落地生根,轮着他来给她喂米油了。
一项工作,做多了熟能生巧。以前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皇帝,通过实践掌握了给病人喂药喂水的全套本事。他慢条斯理喂下去半碗,觉得差不多了,喂得太多怕她撑得慌。回手把碗交给殊兰,又接了帕子给她掖嘴,一面说:“灌了一肚子水,你想吃有嚼头的不想?朕让御膳房预备你最爱吃的点心,你起来吧。”
遗憾的是皇后并不理他,他无奈地看了她半天,见她气息急促的样子,忍不住喉头哽咽起来。
什么都做不了,真是什么都做不了。他低下头,前额抵着被褥的缎面,那冰凉的触感直达内心。他从未这样害怕过,担心她醒不过来,身体会一点点冷却,就像这缎面一样。
殊兰见他无声颤动,料他大约是在哭吧。帝王的眼泪,带给人的震动不可谓不大。这是伤心到了极处,昏厥的人无知无觉,醒着的人却被折磨得几乎丢了半条命。她悲戚地劝慰:“万岁爷,您别这样,娘娘知道了怎么办呢。”
他不怕她知道,知道了就该愧疚,往后更该好好爱他才对。不过叫外人看见他失态了不好,便道:“这里没旁的事儿了,你下去歇着吧。”
殊兰略顿了下道是,却行退了出去,只是并未走远,还在廊下徘徊。如今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入夜便浓雾大起,天上月亮已经瞧不见了,满世界迷迷滂滂,连灯笼都被包裹住了,光影下浮尘般的水汽上下翻飞,无孔不入,铺天盖地。
海棠从配殿过来,见她站在廊下,便道:“姑娘这么长时候没合过眼,怎么不回去歇歇?”
殊兰摇摇头,“娘娘还没醒,我心里放不下,怎么好去歇着呢。”
海棠不由叹息,“好好的,不知怎么就变成这样了。照我说,还是因为怡嫔那事儿动了怒。怡嫔这人,打从先头娘娘在世时起就惯会调唆人,自己缩在后头,常拱人打头阵。她做的那些事儿,主子娘娘全瞧在眼里,姑娘见这后宫太平,却不知主子娘娘要费多少心力,这回要不是她越来越不像话,娘娘也不会这么处置她。”言罢顿下来,牵了下唇角道,“姑娘回去睡会子吧,您是客,大可不必像我们似的,没的累坏了,倒是我们慢待了。”
殊兰嗳了声,脸上火辣辣的。她虽笨嘴拙舌,但别人话里的隐喻还是听得懂的,海棠大约是在暗示她,那天御花园里怡嫔和她说的话,皇后娘娘已经知道了,这才大发雷霆处置了怡嫔。自己呢,和皇帝沾着亲,不好得罪,但皇后心里终究生了嫌隙……她转头朝东暖阁望了一眼,怅然思量,这是因为皇后忽然病倒了吧,要是没有意外,自己怕是不能再在宫里呆下去了。
其实回去,倒也不怕的,听说营房福晋给压得抬不起头来,福晋以毒攻毒般替她阿玛置了一房妾,如今她阿玛把营房福晋扔到后脑勺去了,连家门也不出,专心致志和那小姨娘腻歪在一处。自己这程子在宫里开阔了眼界,瞧见了皇后办事的手段,就算再有人和她过不去,她也不会像以前似的,唯唯诺诺不敢说话了。离宫……实有些遗憾,她看见了帝后的感情,羡慕得久了,心里就生出枝蔓来,只怕出去,遇不见第二个和他一样的好人了。
心里正惆怅,见周兴祖和两位太医捧着药汤从西围房里出来,她忙先行一步进了正殿,预先给太医门掀起厚重的门帘。周兴祖欠身道了谢,进去后又为皇后请脉,复牵袖探探皇后额头,斟酌着说:“回皇上,娘娘脉象虽还虚浮,但相较之前略有平稳,热也稍退了些。臣和诸位太医新研制了拔毒散,力求消风解热,防止伤毒溃散。”
皇帝道好,“快给皇后用上。”
周兴祖应了个嗻,上前揭开被褥,取下皇后腿上遮盖的纱布。原以为伤势多少会有好转,但结果出乎预料,伤口结了痂,周围的肉皮儿浮肿,渐渐有了向痈疽转变的趋势。
周兴祖歪头咂舌,十分困顿,皇帝看着那伤处,心里七上八下,“依你之见,几时能消肿?”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太医在陈述事实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安抚皇帝情绪。否则又像昨儿似的,三句不对就要把人满门抄斩,他们这群人有多少脑袋都不够这位万岁爷撒气的。
周兴祖舔唇说:“表面似有愈合的征兆,但伤口周围水肿不退,臣要换方子,以白鹤藤加苍术煎汤敷之,再观后效。”
皇帝颓然点头,只要还有开方子的余地,那就是好的。太医们又匆匆去了,他回身看床上的人,她一直蹙着眉,也许想醒,却欠缺那股子力量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