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1 / 4)
“小宋,又带小媳妇回家了啊?”
“小伙子几年不见长成大男子汉了,找的小媳妇都这么标致,眼光真不错。”
“小媳妇哪里人,家里还有没有姐妹?长得这么好看,我都想给家里的臭小子找一个了。”
迷之自信的叶小妹,把家属院众人的好奇或八卦,都统一归结于对她的热烈欢迎了,这让她表示很感动,不但不脸红害羞,每每坐在后座、像是领导一般,神情自若的朝大家招手示意。
家属们这么打趣主要想看脸皮薄的小媳妇害羞的样子,像是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恨不得埋进地里等反应。
不过像叶小妹这样半点不认生,甚至还有点人来疯的新媳妇也很有趣,而且还少见呢,所以众人非但不失望,反而更加感兴趣了,导致宋清徽领着叶小妹回家吃饭,就发现邻居们一次比一次更加热情。
大人的调侃还算委婉的,毕竟这里是家属大院,同样是八卦热情的阿姨们,凑趣的方式跟双岗大队的三姑六婆还是有区别的,至少语言上没有那么的露骨,宋清徽在自家这些邻居家属面前,还算淡定自如,更让他无奈的还是叶小妹的人来疯。
不过比起大人,童言无忌的熊孩子们才更叫人头疼,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听说了八卦,看到宋清徽和叶小妹,一群小家伙就围过来了,像看西洋景似的追在自行车后面,嘴里还喊着“新娘子来喽”“看新娘子喽”。
“被新娘”的叶小妹依然不觉得害羞,甚至还有几分骄傲得意,她常听人家说“新娘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熊孩子们把她当新娘子,意思就是说她是他们见过最漂亮的小姐姐嘛,所以她都自动把这些话当成对她的赞美褒奖了,当然想不起来要脸红害羞。
反而是载着“新娘子”的宋清徽,俊脸又不争气的红了起来,见着阿姨们打趣都没有半分窘迫,依然不紧不慢的踩着脚踏车,却被熊孩子们逼的不得不加速前行,像是踩着风火轮似的疯狂踩自行车,这才把精力旺盛的熊孩子们远远抛在了后面。
他们俩每次过来都这么的“轰轰烈烈”,动静大得连关起门在家的赵海兰想假装听不到都不行,赵海兰同志当然很生气,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来是想把这个农村小丫头藏起来不叫人知道,被老太太一折腾,反而闹得人尽皆知了。
赵海兰只觉得整个大院都在看她的笑话,故意埋汰她,要不然怎么会对着个小村姑都热情到不行?
比起叶小妹本人,当然是这些暗搓搓看她笑话的邻居更可恨些。
于是内部矛盾不知不觉就转变成外部矛盾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赵海兰从此就看叶小妹顺眼了,有个农村出身的儿媳妇将是她一辈子的污点,她永远也不可能对叶小妹满意!
宋清徽单独带着叶小妹回家吃午饭的头几天,赵海兰同志还是打算抢救一下的,没了老太太过来搅局,就可以按照她之前的计划,先晾叶小妹几天,等她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时候再来调/教。
但是两三天过去,赵海兰就发现了,她的漠视只会让叶小妹更加如鱼得水,这丫头果然是乡下来的,粗俗不堪、脸皮奇厚,见到她这个长辈不想着嘘寒问暖,反而打声招呼就把她晾在一边了,扭头跟小徽和他爸爸聊得热闹,衬得好像她是多余的那一个。
赵海兰怎么可能坐看叶小妹越来越得意?她只好调整计划,叶小妹看不懂脸色,那晾她一阵的步骤就省略掉,直接从“调/教”开始。
奈何没有先让叶小妹服软,调/教就进行的很不顺利,这小村姑比她想象的还要桀骜不驯,装傻充愣的本事更是一流,她把话说得委婉客气了,这丫头就直接装聋作哑。
赵海兰自认是有身份的,学不来泼妇骂街那一套,更关键的是叶小妹听不懂人话,丈夫儿子听得懂,他们都稀罕这个乡下丫头,她稍微说得过了点,他们爷俩先不高兴了,她可不想因为这么个小村姑,再闹得夫妻、母子不愉快。
就这么瞎折腾了一阵,赵海兰最终认命了,婚事定下了,也不能反悔;好言相劝叶小妹听不懂,她又打不得骂不得,那就眼不见为净吧。好在老太太稀罕这丫头,非要把叶小妹留在那边住,那她正好什么都不管,少生几场气,至少能让自己多活两年。
可是事情发展到现在,赵海兰想躲着也不行,她这边一消停,叶小妹可就积极了,每天乐呵呵跟着宋大哥来蹭饭。
就像现在,赵海兰听见外面又是那么热闹,黑着脸开了门,便不冷不淡的道:“怎么又来了,不是说让你们好好陪爷爷奶奶吗?”
宋大哥还没说话,叶小妹已经仰着脸笑眯眯地道:“阿姨,不要客气嘛,我们应该陪陪爷爷奶奶,也应该好好陪陪您和叔叔啊。”
赵海兰气得头顶都快冒黑烟了,什么叫不要客气——是客气还是嫌弃都分不清的吗?
喜欢多想的赵海兰同志还觉得叶小妹这是故意刺她,实际上叶小妹却是真心实意。
对叶小妹来说,姿态端得特别高、看她的眼神好像她就是个小辣鸡的宋妈妈,当然很不可爱,不过要说宋妈妈有多讨厌,她也没觉得。
可能跟王翠芬同志的灌输有关。
打从一开始,叶家人就知道宋爸爸跟宋妈妈不是很满意她的条件,但是宋爷爷和宋奶奶很喜欢,辈分大一级压死人,所以小妹和小宋的婚事还是毫无悬念的定下来了。但这不代表他们就高枕无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翠芬就觉得小宋当女婿哪哪都好,唯有他妈妈应该挺麻烦的。自古挑剔媳妇的都是婆婆,男人都不爱掺和这种婆妈事,小妹去了北京最要紧就是讨好婆婆,不说叫婆婆多喜欢她,只要对方态度软和下来,那就真的皆大欢喜了。
为了让小妹到了婆婆跟前好好表现,王翠芬就提前打了预防针,把婆婆的权威说得特别吓人,简直就是“一言定生死”,她不讨好婆婆以后就没了活路。吓唬完,王翠芬紧接着又安慰她忍一时风平浪静,他们在北京也就待一个多月,婆婆再难相处,又能难到哪里去?从北京回来就自由了,而且婆婆对她印象好了,才会愿意寄东西给他们,伏低做小一个月,以后天天吃香喝辣,这种好事别人想要都要不到。 ↑返回顶部↑
“小伙子几年不见长成大男子汉了,找的小媳妇都这么标致,眼光真不错。”
“小媳妇哪里人,家里还有没有姐妹?长得这么好看,我都想给家里的臭小子找一个了。”
迷之自信的叶小妹,把家属院众人的好奇或八卦,都统一归结于对她的热烈欢迎了,这让她表示很感动,不但不脸红害羞,每每坐在后座、像是领导一般,神情自若的朝大家招手示意。
家属们这么打趣主要想看脸皮薄的小媳妇害羞的样子,像是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恨不得埋进地里等反应。
不过像叶小妹这样半点不认生,甚至还有点人来疯的新媳妇也很有趣,而且还少见呢,所以众人非但不失望,反而更加感兴趣了,导致宋清徽领着叶小妹回家吃饭,就发现邻居们一次比一次更加热情。
大人的调侃还算委婉的,毕竟这里是家属大院,同样是八卦热情的阿姨们,凑趣的方式跟双岗大队的三姑六婆还是有区别的,至少语言上没有那么的露骨,宋清徽在自家这些邻居家属面前,还算淡定自如,更让他无奈的还是叶小妹的人来疯。
不过比起大人,童言无忌的熊孩子们才更叫人头疼,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听说了八卦,看到宋清徽和叶小妹,一群小家伙就围过来了,像看西洋景似的追在自行车后面,嘴里还喊着“新娘子来喽”“看新娘子喽”。
“被新娘”的叶小妹依然不觉得害羞,甚至还有几分骄傲得意,她常听人家说“新娘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熊孩子们把她当新娘子,意思就是说她是他们见过最漂亮的小姐姐嘛,所以她都自动把这些话当成对她的赞美褒奖了,当然想不起来要脸红害羞。
反而是载着“新娘子”的宋清徽,俊脸又不争气的红了起来,见着阿姨们打趣都没有半分窘迫,依然不紧不慢的踩着脚踏车,却被熊孩子们逼的不得不加速前行,像是踩着风火轮似的疯狂踩自行车,这才把精力旺盛的熊孩子们远远抛在了后面。
他们俩每次过来都这么的“轰轰烈烈”,动静大得连关起门在家的赵海兰想假装听不到都不行,赵海兰同志当然很生气,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来是想把这个农村小丫头藏起来不叫人知道,被老太太一折腾,反而闹得人尽皆知了。
赵海兰只觉得整个大院都在看她的笑话,故意埋汰她,要不然怎么会对着个小村姑都热情到不行?
比起叶小妹本人,当然是这些暗搓搓看她笑话的邻居更可恨些。
于是内部矛盾不知不觉就转变成外部矛盾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赵海兰从此就看叶小妹顺眼了,有个农村出身的儿媳妇将是她一辈子的污点,她永远也不可能对叶小妹满意!
宋清徽单独带着叶小妹回家吃午饭的头几天,赵海兰同志还是打算抢救一下的,没了老太太过来搅局,就可以按照她之前的计划,先晾叶小妹几天,等她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时候再来调/教。
但是两三天过去,赵海兰就发现了,她的漠视只会让叶小妹更加如鱼得水,这丫头果然是乡下来的,粗俗不堪、脸皮奇厚,见到她这个长辈不想着嘘寒问暖,反而打声招呼就把她晾在一边了,扭头跟小徽和他爸爸聊得热闹,衬得好像她是多余的那一个。
赵海兰怎么可能坐看叶小妹越来越得意?她只好调整计划,叶小妹看不懂脸色,那晾她一阵的步骤就省略掉,直接从“调/教”开始。
奈何没有先让叶小妹服软,调/教就进行的很不顺利,这小村姑比她想象的还要桀骜不驯,装傻充愣的本事更是一流,她把话说得委婉客气了,这丫头就直接装聋作哑。
赵海兰自认是有身份的,学不来泼妇骂街那一套,更关键的是叶小妹听不懂人话,丈夫儿子听得懂,他们都稀罕这个乡下丫头,她稍微说得过了点,他们爷俩先不高兴了,她可不想因为这么个小村姑,再闹得夫妻、母子不愉快。
就这么瞎折腾了一阵,赵海兰最终认命了,婚事定下了,也不能反悔;好言相劝叶小妹听不懂,她又打不得骂不得,那就眼不见为净吧。好在老太太稀罕这丫头,非要把叶小妹留在那边住,那她正好什么都不管,少生几场气,至少能让自己多活两年。
可是事情发展到现在,赵海兰想躲着也不行,她这边一消停,叶小妹可就积极了,每天乐呵呵跟着宋大哥来蹭饭。
就像现在,赵海兰听见外面又是那么热闹,黑着脸开了门,便不冷不淡的道:“怎么又来了,不是说让你们好好陪爷爷奶奶吗?”
宋大哥还没说话,叶小妹已经仰着脸笑眯眯地道:“阿姨,不要客气嘛,我们应该陪陪爷爷奶奶,也应该好好陪陪您和叔叔啊。”
赵海兰气得头顶都快冒黑烟了,什么叫不要客气——是客气还是嫌弃都分不清的吗?
喜欢多想的赵海兰同志还觉得叶小妹这是故意刺她,实际上叶小妹却是真心实意。
对叶小妹来说,姿态端得特别高、看她的眼神好像她就是个小辣鸡的宋妈妈,当然很不可爱,不过要说宋妈妈有多讨厌,她也没觉得。
可能跟王翠芬同志的灌输有关。
打从一开始,叶家人就知道宋爸爸跟宋妈妈不是很满意她的条件,但是宋爷爷和宋奶奶很喜欢,辈分大一级压死人,所以小妹和小宋的婚事还是毫无悬念的定下来了。但这不代表他们就高枕无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翠芬就觉得小宋当女婿哪哪都好,唯有他妈妈应该挺麻烦的。自古挑剔媳妇的都是婆婆,男人都不爱掺和这种婆妈事,小妹去了北京最要紧就是讨好婆婆,不说叫婆婆多喜欢她,只要对方态度软和下来,那就真的皆大欢喜了。
为了让小妹到了婆婆跟前好好表现,王翠芬就提前打了预防针,把婆婆的权威说得特别吓人,简直就是“一言定生死”,她不讨好婆婆以后就没了活路。吓唬完,王翠芬紧接着又安慰她忍一时风平浪静,他们在北京也就待一个多月,婆婆再难相处,又能难到哪里去?从北京回来就自由了,而且婆婆对她印象好了,才会愿意寄东西给他们,伏低做小一个月,以后天天吃香喝辣,这种好事别人想要都要不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