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6节(1 / 4)
四爷扫了一眼下面一个个跟花孔雀似的小伙子,这打扮都是奔着龙儿的审美来的。他轻哼一声,“挺好的!”也真是能顺便看看。
不看看怎么知道全都不行呢?
不过等龙儿的真容露出来……基本都缩了。
她的这种长相吧,真就是那种你给她穿什么都觉得好看。今日也一样,颜色夸张到没朋友,但人家就是能驾驭。带着一样美艳无双的阿丑,镇住了一票人。
离林雨桐比较近的有兵部尚书家,他家的儿子平时就是个散漫性子,这会子看完龙儿的出场,孩子就一个劲的碎碎念:“我说我不这么穿,我娘非叫我这么穿,你看看公主这么穿是什么模样,再看看我这么穿是什么模样,人家是孔雀,是凤凰,我这是家养的大公鸡……”
林雨桐都有些忍俊不禁,偏这孩子头上还带着一个难得的红玉发冠,真恍若鸡冠一般。
她这么盯着人家孩子看,这孩子就扭过脸来,她不由的一笑,这孩子愣愣的道:“娘娘也好看!”
把他爹娘给吓的跪下就要请罪。
林雨桐就说:“这是干什么,孩子说的是实话。我就是很好看!”说完哈哈便笑。
下面的人也不由的跟着莞尔,纷纷夸娘娘是真的年轻貌美。
倒是那孩子的娘一脸赔笑,坐下后却拧了那孩子一把。
这个孩子林雨桐知道,长的胖胖墩墩,性子散漫,不像是人家孩子上这个学堂考了多少名,争抢个几大公子的名头。这孩子不,人家自己玩自己的,才不管是不是有出息。什么字画装裱啊,微雕加工啊,反正都是玩一些偏门。但人缘很好。只要谁提供材料,他就能搁在家里三个月不出门,把手艺给完成了。也因此如此,这胖小子的屁股没少挨板子。
这次寿礼,林雨桐收到这孩子一对核桃,就是微雕的手艺,确实是精湛。
刚好今天人多,说到这孩子了,她便道:“术业有专攻,他有擅长的东西,就是顶好的。不是他不长进,是咱们的学堂类别还是太少。”随后问四爷道:“这孩子去杂艺馆倒是不错。”
杂艺馆是隶属于图书馆的,里面分门别类各种的分类有很多,杂艺馆是新开的,这一类民间的工艺,就该好好的保存下来。
图书馆这地方别管官职大小,但这清贵呀。
比之翰林院,属于另一类的清贵。在里面属于要当官能当官,要面子有面子,关键是人家还赚钱。能进入其中,那是身价翻倍。想求人家一副作品,捧着千金上门,也未必能得一件。
这个恩典有点大,不光这小子惊喜,便是爹妈都跟着惊喜莫名。连忙又谢恩。
坐在下面的贾似道看的清楚,心道:都说南宋的官家好色,这新宋的官家也不遑多让。因为一件玩件而赏赐臣下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子,这官家却连一句话也不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是个容易被美色所迷的人。一个听从妇人之言之人,未来未必可期!多少君主,年轻时候英明神武,可到后来,贪图享受,如今这位,怕是已经有那么点意思了。面上说的再好,不铺张浪费,可实际上呢,这次寿宴,便是一个端倪。
那坐在南宋席位上的乔行简看到的又不一样。这皇后不可等同于后宫的一般女色。她的赏赐,也绝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只看看她赏赐的是谁就清楚了。她赏赐的是兵部尚书的独子。这位尚书得了七个女儿才在四十岁上得了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偏这儿子不肖父,文不成武不就,新宋的用官体系又严格,这样的条件走后门就太过明显了,这个规矩定下来了,便是这官家和娘娘都不去破坏。想要给恩典,便根据各自的能力,赏赐这种官职。据说,还有一位的儿子爱唱戏,竟是也弄到一个什么院里去了。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斟酌的意思。这会子赏赐兵部尚书家的儿子,作为南宋,就得警惕了,这很可能是某种用兵的信号。
这种想法倒是跟蒙古的贵由太子的想法一致。恒儿陪这位太子坐着,别看恒儿年纪小,但这该敬酒的时候敬酒,该闲谈的时候闲谈,跟对方也是很能接的上话。关键是众人发现,这位皇子蒙语说的很地道,蒙古的礼节通晓的很。便是倭国和高丽话,他也能接上几句。这才多大年纪,一个皇子那么多的课业里,能把这些语言学成这样,那说明,这些地方全在坐在上首的那位官家心里。这就当年的金国朝廷上下都通晓汉语,人人都读论语一样。只有想要治理它,你才会想去了解它,融入它,最后征服它。蒙古朝堂上,像是耶律楚材这样的人,是一力主张尽量通晓汉家礼仪的,这跟这位官家的想法该是相似的。蒙古觊觎南下,可他们突然发现,新宋其实一直也觊觎着蒙古。
贵由心说,还是耶律铸说的对,从新宋购买武器的事,得重新谋划了。他眼睛闪了闪,想到了如今还住在蒙古使馆中的金轮法王。不管怎么着,武器总得弄到手。不管是买,还是抢。
跟南宋和蒙古的关系比较微妙,但是跟吐蕃诸部,就要和缓的多。相互贸易通商,谈的还比较好。而大理纯碎是跟着吃吃喝喝,该举杯的时候就举杯,该说贺喜的话便说贺喜的话。
不管各自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气氛看起来是和乐的。
到了吉时,龙儿笑盈盈的起身,请四爷和林雨桐连同贵客,上观景楼赏歌舞饮宴。
观景楼,是这十年来,除了岛心的一座自家住的院子,唯一一个动了土木的工程。但所有的花费,都不是出自国库,而是官家和娘娘自己的私房银子。
此楼高大,九层楼高,每一层都有巨大的观景台,而观景台上,可容纳的人数在三百人上下。而最高的上面,可俯瞰整个京城。
四爷和桐桐带着朝廷重臣以及各国的使团,上的就是最高处。
见惯了高楼的,那是不怕的。可没怎么见过高楼,更不要说上楼的那类人,是有些怕的。恐高嘛,习惯了就好。
很明显的,除了上来过的人,第一次来这地方的,都有些怕了。 ↑返回顶部↑
不看看怎么知道全都不行呢?
不过等龙儿的真容露出来……基本都缩了。
她的这种长相吧,真就是那种你给她穿什么都觉得好看。今日也一样,颜色夸张到没朋友,但人家就是能驾驭。带着一样美艳无双的阿丑,镇住了一票人。
离林雨桐比较近的有兵部尚书家,他家的儿子平时就是个散漫性子,这会子看完龙儿的出场,孩子就一个劲的碎碎念:“我说我不这么穿,我娘非叫我这么穿,你看看公主这么穿是什么模样,再看看我这么穿是什么模样,人家是孔雀,是凤凰,我这是家养的大公鸡……”
林雨桐都有些忍俊不禁,偏这孩子头上还带着一个难得的红玉发冠,真恍若鸡冠一般。
她这么盯着人家孩子看,这孩子就扭过脸来,她不由的一笑,这孩子愣愣的道:“娘娘也好看!”
把他爹娘给吓的跪下就要请罪。
林雨桐就说:“这是干什么,孩子说的是实话。我就是很好看!”说完哈哈便笑。
下面的人也不由的跟着莞尔,纷纷夸娘娘是真的年轻貌美。
倒是那孩子的娘一脸赔笑,坐下后却拧了那孩子一把。
这个孩子林雨桐知道,长的胖胖墩墩,性子散漫,不像是人家孩子上这个学堂考了多少名,争抢个几大公子的名头。这孩子不,人家自己玩自己的,才不管是不是有出息。什么字画装裱啊,微雕加工啊,反正都是玩一些偏门。但人缘很好。只要谁提供材料,他就能搁在家里三个月不出门,把手艺给完成了。也因此如此,这胖小子的屁股没少挨板子。
这次寿礼,林雨桐收到这孩子一对核桃,就是微雕的手艺,确实是精湛。
刚好今天人多,说到这孩子了,她便道:“术业有专攻,他有擅长的东西,就是顶好的。不是他不长进,是咱们的学堂类别还是太少。”随后问四爷道:“这孩子去杂艺馆倒是不错。”
杂艺馆是隶属于图书馆的,里面分门别类各种的分类有很多,杂艺馆是新开的,这一类民间的工艺,就该好好的保存下来。
图书馆这地方别管官职大小,但这清贵呀。
比之翰林院,属于另一类的清贵。在里面属于要当官能当官,要面子有面子,关键是人家还赚钱。能进入其中,那是身价翻倍。想求人家一副作品,捧着千金上门,也未必能得一件。
这个恩典有点大,不光这小子惊喜,便是爹妈都跟着惊喜莫名。连忙又谢恩。
坐在下面的贾似道看的清楚,心道:都说南宋的官家好色,这新宋的官家也不遑多让。因为一件玩件而赏赐臣下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子,这官家却连一句话也不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是个容易被美色所迷的人。一个听从妇人之言之人,未来未必可期!多少君主,年轻时候英明神武,可到后来,贪图享受,如今这位,怕是已经有那么点意思了。面上说的再好,不铺张浪费,可实际上呢,这次寿宴,便是一个端倪。
那坐在南宋席位上的乔行简看到的又不一样。这皇后不可等同于后宫的一般女色。她的赏赐,也绝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只看看她赏赐的是谁就清楚了。她赏赐的是兵部尚书的独子。这位尚书得了七个女儿才在四十岁上得了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偏这儿子不肖父,文不成武不就,新宋的用官体系又严格,这样的条件走后门就太过明显了,这个规矩定下来了,便是这官家和娘娘都不去破坏。想要给恩典,便根据各自的能力,赏赐这种官职。据说,还有一位的儿子爱唱戏,竟是也弄到一个什么院里去了。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斟酌的意思。这会子赏赐兵部尚书家的儿子,作为南宋,就得警惕了,这很可能是某种用兵的信号。
这种想法倒是跟蒙古的贵由太子的想法一致。恒儿陪这位太子坐着,别看恒儿年纪小,但这该敬酒的时候敬酒,该闲谈的时候闲谈,跟对方也是很能接的上话。关键是众人发现,这位皇子蒙语说的很地道,蒙古的礼节通晓的很。便是倭国和高丽话,他也能接上几句。这才多大年纪,一个皇子那么多的课业里,能把这些语言学成这样,那说明,这些地方全在坐在上首的那位官家心里。这就当年的金国朝廷上下都通晓汉语,人人都读论语一样。只有想要治理它,你才会想去了解它,融入它,最后征服它。蒙古朝堂上,像是耶律楚材这样的人,是一力主张尽量通晓汉家礼仪的,这跟这位官家的想法该是相似的。蒙古觊觎南下,可他们突然发现,新宋其实一直也觊觎着蒙古。
贵由心说,还是耶律铸说的对,从新宋购买武器的事,得重新谋划了。他眼睛闪了闪,想到了如今还住在蒙古使馆中的金轮法王。不管怎么着,武器总得弄到手。不管是买,还是抢。
跟南宋和蒙古的关系比较微妙,但是跟吐蕃诸部,就要和缓的多。相互贸易通商,谈的还比较好。而大理纯碎是跟着吃吃喝喝,该举杯的时候就举杯,该说贺喜的话便说贺喜的话。
不管各自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气氛看起来是和乐的。
到了吉时,龙儿笑盈盈的起身,请四爷和林雨桐连同贵客,上观景楼赏歌舞饮宴。
观景楼,是这十年来,除了岛心的一座自家住的院子,唯一一个动了土木的工程。但所有的花费,都不是出自国库,而是官家和娘娘自己的私房银子。
此楼高大,九层楼高,每一层都有巨大的观景台,而观景台上,可容纳的人数在三百人上下。而最高的上面,可俯瞰整个京城。
四爷和桐桐带着朝廷重臣以及各国的使团,上的就是最高处。
见惯了高楼的,那是不怕的。可没怎么见过高楼,更不要说上楼的那类人,是有些怕的。恐高嘛,习惯了就好。
很明显的,除了上来过的人,第一次来这地方的,都有些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