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6)(3 / 4)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铭子 30瓶;医科生不配拥有头发⊙ 8瓶;凌空 4瓶;季危 2瓶;迷踪花冠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2章 来客
在年节前半个月,《易宸昼的未来日记》在《长安》杂志连载到完结了。
这是一篇很有现代网络小说影子的作品,而且也是爽文流,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不过这篇文因为星海流这个题材的原因,从开头就注定了不论周承弋怎么写都不会太差。
果不其然,这篇文连载期力压群雄,直接成为了今年长安书坊最赚钱的书之一,并且与骆异的那本星海武侠流小说并称为星海流两大巅峰作品。
易宸昼连载期引起的大热在众人的预料之中,然而包括周承弋这个作者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它真正的巅峰是在完结之后!
与其相关的评论、同人文等呈井喷形式爆发,且直接跨入不可收拾的局面,不仅星海流这个题材彻底火了,还因为后来萧国工部实验室肉眼可见的出了不少新东西的后续续命原因,这个题材直接十余年都没有下大热的台子。
《易宸昼的未来日记》在完结爆火之后流量有多夸张呢?举个例子。
长安书坊下的那本《读者评论》,经过不断的调整改进之后,成为了七日刊,其完结之后的第一二个月,一共出了九刊,共刊登两百整稿件,其中与其有关的稿件为一百三十三篇!
而这还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之后的结果。
符谦不是没想过控制稿件数量,但奈何给这本文写评论或同人文的,质量都比去其他文高的多,再一细看笔名,好家伙,眼熟的那何止是一个两个。
骆异也就罢了,还有余映、宋老爷子、叶疏朗、沈太师等一系列举重若轻的人物,更别提什么知名的作者写手了,就连杜康都算是名气比较小的。
符谦卡谁都不是,最后一咬牙干脆就以质量来定,该谁上谁就上。
那一段时间看《读者评论》,不清楚的还以为这是专门开给《易宸昼的未来日记》的专门刊物呢。
不过这样的趋势也只是一两个月罢了,到了后面就逐渐不可避免的冷了下来。
毕竟已经彻底盘活,不在死气沉沉的文学界,从来不缺会写的文人,也不缺好的作品。
扩大的不只是通俗小说的题材库,同时购买书籍的人数也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当然这有造纸和印刷技术改进后,纸张的成本价压低,杂志的销售价格自然也开始压低有关系,但最原始的原因,还是认字的人多了。
这一点就要感谢朝廷极大力度推广执行的扫盲教育了。
扫盲教育一开始执行的时候,虽然说的是全民皆可参加,然而能送去的基本都是不能帮忙做农活的幼儿。
其后经过调整开起夜校、放牛班等模式之后,参与进来的百姓就多了。
再傻的人也知道,读书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就算同是在码头搬货,认字的人也总比只会使力气的强,差一点的就混个工头,好一点的直接成账房。
如果不是没得选,谁又愿意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识字的人多了,会花钱买杂志报纸的人也多了。
自然有人不舍得,却也有人愿意舍得,还有些村子比较有远见,一伙人凑在一起专门订了不少杂志,看着花费了一大笔钱,然则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也不过一年几个铜板罢了。
就是杂志只有区区一份,想要看就得轮着来,轮到后头基本就残破的看不出模样了。
当打破教育垄断之后,底层人民如饥似渴的开始学习,寒门学子才会有真正崛起的机会,士族阶级有目光短浅者不以为意,也有聪明人察觉出了这潜藏的危机。
他们想要将事情扭回来,于是向女皇施压,结果没想到反被这瞧着人畜无害的小女皇一把,弄出了第一个公开图书馆。
你也不用担心,朕批一块地给你,批钱给你建图书馆,建好了之后你们就每家出个百来册书籍,然后成立租赁系统,你们还可以收钱。女皇这话说的,似乎怎么想都是他们赚了。
还真有年纪小的后辈听着觉得自己赚了,欢天喜地的谢恩,夸女皇仁善慈爱,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 ↑返回顶部↑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2章 来客
在年节前半个月,《易宸昼的未来日记》在《长安》杂志连载到完结了。
这是一篇很有现代网络小说影子的作品,而且也是爽文流,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不过这篇文因为星海流这个题材的原因,从开头就注定了不论周承弋怎么写都不会太差。
果不其然,这篇文连载期力压群雄,直接成为了今年长安书坊最赚钱的书之一,并且与骆异的那本星海武侠流小说并称为星海流两大巅峰作品。
易宸昼连载期引起的大热在众人的预料之中,然而包括周承弋这个作者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它真正的巅峰是在完结之后!
与其相关的评论、同人文等呈井喷形式爆发,且直接跨入不可收拾的局面,不仅星海流这个题材彻底火了,还因为后来萧国工部实验室肉眼可见的出了不少新东西的后续续命原因,这个题材直接十余年都没有下大热的台子。
《易宸昼的未来日记》在完结爆火之后流量有多夸张呢?举个例子。
长安书坊下的那本《读者评论》,经过不断的调整改进之后,成为了七日刊,其完结之后的第一二个月,一共出了九刊,共刊登两百整稿件,其中与其有关的稿件为一百三十三篇!
而这还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之后的结果。
符谦不是没想过控制稿件数量,但奈何给这本文写评论或同人文的,质量都比去其他文高的多,再一细看笔名,好家伙,眼熟的那何止是一个两个。
骆异也就罢了,还有余映、宋老爷子、叶疏朗、沈太师等一系列举重若轻的人物,更别提什么知名的作者写手了,就连杜康都算是名气比较小的。
符谦卡谁都不是,最后一咬牙干脆就以质量来定,该谁上谁就上。
那一段时间看《读者评论》,不清楚的还以为这是专门开给《易宸昼的未来日记》的专门刊物呢。
不过这样的趋势也只是一两个月罢了,到了后面就逐渐不可避免的冷了下来。
毕竟已经彻底盘活,不在死气沉沉的文学界,从来不缺会写的文人,也不缺好的作品。
扩大的不只是通俗小说的题材库,同时购买书籍的人数也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当然这有造纸和印刷技术改进后,纸张的成本价压低,杂志的销售价格自然也开始压低有关系,但最原始的原因,还是认字的人多了。
这一点就要感谢朝廷极大力度推广执行的扫盲教育了。
扫盲教育一开始执行的时候,虽然说的是全民皆可参加,然而能送去的基本都是不能帮忙做农活的幼儿。
其后经过调整开起夜校、放牛班等模式之后,参与进来的百姓就多了。
再傻的人也知道,读书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就算同是在码头搬货,认字的人也总比只会使力气的强,差一点的就混个工头,好一点的直接成账房。
如果不是没得选,谁又愿意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识字的人多了,会花钱买杂志报纸的人也多了。
自然有人不舍得,却也有人愿意舍得,还有些村子比较有远见,一伙人凑在一起专门订了不少杂志,看着花费了一大笔钱,然则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也不过一年几个铜板罢了。
就是杂志只有区区一份,想要看就得轮着来,轮到后头基本就残破的看不出模样了。
当打破教育垄断之后,底层人民如饥似渴的开始学习,寒门学子才会有真正崛起的机会,士族阶级有目光短浅者不以为意,也有聪明人察觉出了这潜藏的危机。
他们想要将事情扭回来,于是向女皇施压,结果没想到反被这瞧着人畜无害的小女皇一把,弄出了第一个公开图书馆。
你也不用担心,朕批一块地给你,批钱给你建图书馆,建好了之后你们就每家出个百来册书籍,然后成立租赁系统,你们还可以收钱。女皇这话说的,似乎怎么想都是他们赚了。
还真有年纪小的后辈听着觉得自己赚了,欢天喜地的谢恩,夸女皇仁善慈爱,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