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268节(3 / 4)
“你说的是那家自称从中国井南搬过来的模具工厂吗?那是一家完全不入流的企业。他们生产的模具完全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精度,而且稍微复杂一点的模具他们就造不出来,还说要从中国总部去调货。
“虚特!他们哪里是从他们的总部调货,他们分明就是回中国找了其他的模具厂订货,然后再加价卖给我们。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模具厂,只是一家中国模具代理商罢了!”
“我想,这仅仅是开始吧,它的厂长向我承诺过,明年他们会购置一批新的机床,提高生产能力……”阮德硬着头皮说道。
不干不知道。阮德最早被任命为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的时候,的确是踌躇满志的。他亲自带队去考察过中国的多个工业园区,并自以为了解了中国成功的秘诀。他全盘照抄了中国那些工业园区的管理规章,然后便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撬中国那些工业园区的墙角,用更优惠的条件把原来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撬到越南来。
阮德赶上了一个绝好的天时,那就是美国大统领在此时发起了对中国的贸易战。为了避免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一些跨国公司开始计划把生产基地迁出中国,而越南便成为他们选择的目标。
在阮德看来,只要把这些外资企业吸引过来,工业园区就能红红火火地运转起来,就有了就业和税收,侯板工业园就会变得如他去考察过的那些中国工业园区一样繁荣。
想象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骨感。包括特威格等一干外资企业入驻之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园区管理上的事情,比如工作人员办事拖沓以及向园区企业索要好处等等,都还在阮德能够理解与控制的范围之内,生产过程中的种种瓶颈,则是阮德完全陌生并且感到束手无策的。
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各家企业抱怨在当地招收不到合格的工人。侯板工业园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高端工业制造园区,拒绝接收没有技术含量的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是,高端制造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而这种工人在越南恰恰是极其缺乏的。
中国工业化的过程比越南更早,改革开放前的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大批乡镇企业,培养出了数以千万计的熟练工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能够很快地招收到足够多的熟练技工,稍加培训即可适应生产要求。
越南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要培养出足够多的熟练技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而阮德却没有这样的耐心。
如今,园区里的许多企业,都不得不花高薪从中国招聘熟练工人来充实核心岗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对于阮德来说,则是一种羞辱。由于中国工人的薪酬标准比越南本地工人高出若干倍,越南本地工人也极为不满,这种民意上的压力也是阮德不得不承担的。
工人的问题,还有解决的余地。生产配套的问题,却是几乎无解的。在被引进的企业开始生产之前,阮德以为一家企业是能够独立生产出产品的。及至这些企业完成设备安装,开始进行生产,阮德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产业体系”这个概念,一家企业要生产出一件产品,需要数十家、数百家企业提供配套,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生产都无法进行。
而这,才是中国最强大的竞争优势所在。
第555章 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选择
特威格工厂是制造小型家电产品的。产品中的电子元器件和一些标准件都是外购件,以往也是进行全球采购的,运到中国与运到越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越南港口的吞吐能力与通关速度,与中国相比也有一些差距,但总还在可忍受的范围之内。
除了外购件之外,特威格工厂自己还需要生产外壳和一些结构件,另外就是要进行产品的组装。外壳是冲压成型的,这就涉及到冲压模具的问题。模具的制造需要一些专用设备,特威格工厂当然不可能自己去建一个模具车间,其使用的模具,一向都是由专业的模具厂来提供的。
在中国的时候,特威格工厂所在的芮岗市有几十家专业的模具厂,设备非常先进,也有多年的模具制造经验。特威格工厂需要什么样的模具,只要打个电话,立马就有人过来接洽,了解具体需求。最快的时候,几个小时之内合格的模具就能够被送到生产线上,与整个生产过程几乎可以说是无缝衔接。
也正因为这样,汉斯利从来都没觉得模具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只要他在办公室里说一句“要有模具”,模具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要来到侯板工业园,汉斯利就抓瞎了。别说在侯板,就是在整个越南,他都找不出几家水平足够高的模具厂。要在越南国内订购一套模具,供货周期之长,足够汉斯利新建一家企业来制造这些模具。
无奈何,汉斯利只能让自己的生产经理去联系远在中国芮岗的模具厂,请他们提供模具。有些过去就采购过的模具倒也罢了,对方可以拿着原来的图纸生产。有些新产品的模具,需要模具厂的工程师上门来实地测量,这可就麻烦了。
不说从中国过来的路途距离,光是签证,就要花费好几天时间。为了一套模具,人家厂家还真不愿意去费这个工夫。当然,如果特威格愿意付出几倍的代价,人家勉为其难地跑一趟也是可以的。
和特威格一样有模具需求的企业,在园区里还有十几家。大家天天在阮德面前呼吁,让阮德务必要去引进一家模具企业,为大家提供服务。
阮德研究了半天,终于明白模具厂对于一个工业园区的必要性。即便模具厂不在园区内,至少也应当是在园区周边,以便及时地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
弄明白了这一点,阮德便安排人去引进专业的模具厂。越南国内的模具厂,阮德是指望不上了,因为模具生产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以越南的工业化水平,还到不了这个层次。阮德瞄准的,依然是中国。
阮德派出的招商人员在中国碰了无数的钉子。那些中国的模具企业对于前往越南办厂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的理由是,越南的工业规模太小,难以达到模具企业的基本生产要求。
模具是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品,一套模具可以生产出数以万计的产品,所以企业更换模具的频率并不高。而精密模具的加工需要使用多种设备,铸造、锻造、切削、热处理,全套设备下来,投资非常可观。
在更专业化的生产体系下,模具厂也会把一些生产环节外包出去,交给更专业的企业完成。比如有些模具厂自己并不生产模具毛坯,而是请专门的企业完成毛坯铸造和锻压的过程,自己只做后期的切削,这同样需要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
侯板工业园的入园企业并不多,产生的模具需求非常有限。而工业园周边无法提供与模具制造相关的配套,哪家模具企业要到侯板去建厂,就必须投入一笔不菲的资金,建立起一套自给自足的生产体系,资金回收将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最终,侯板工业园只从井南引进了一家不入流的小模具厂。这家厂子愿意来侯板的原因,在于阮德答应了一堆优惠条件,诸如几年免税、土地免租金以及优惠贷款等等。这家厂子,也正如汉斯利说的那样,其实只是一个代理公司而已,它自己能够制造一些简单的模具,对于复杂和高端的模具,它就只能是声称回“总部”去制造,其实就是回中国去找其他模具厂订货了。
好处在于,至少汉斯利不需要自己跑回中国去了。这家小模具厂虽然生产设备不怎么样,好歹也是有模具生产经验的,能够弄明白各家企业对模具的具体要求,从而降低了生产企业与远在中国的模具厂之间的沟通成本,也算是部分地满足了各家企业的需求吧。 ↑返回顶部↑
“虚特!他们哪里是从他们的总部调货,他们分明就是回中国找了其他的模具厂订货,然后再加价卖给我们。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模具厂,只是一家中国模具代理商罢了!”
“我想,这仅仅是开始吧,它的厂长向我承诺过,明年他们会购置一批新的机床,提高生产能力……”阮德硬着头皮说道。
不干不知道。阮德最早被任命为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的时候,的确是踌躇满志的。他亲自带队去考察过中国的多个工业园区,并自以为了解了中国成功的秘诀。他全盘照抄了中国那些工业园区的管理规章,然后便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撬中国那些工业园区的墙角,用更优惠的条件把原来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撬到越南来。
阮德赶上了一个绝好的天时,那就是美国大统领在此时发起了对中国的贸易战。为了避免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一些跨国公司开始计划把生产基地迁出中国,而越南便成为他们选择的目标。
在阮德看来,只要把这些外资企业吸引过来,工业园区就能红红火火地运转起来,就有了就业和税收,侯板工业园就会变得如他去考察过的那些中国工业园区一样繁荣。
想象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骨感。包括特威格等一干外资企业入驻之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园区管理上的事情,比如工作人员办事拖沓以及向园区企业索要好处等等,都还在阮德能够理解与控制的范围之内,生产过程中的种种瓶颈,则是阮德完全陌生并且感到束手无策的。
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各家企业抱怨在当地招收不到合格的工人。侯板工业园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高端工业制造园区,拒绝接收没有技术含量的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是,高端制造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而这种工人在越南恰恰是极其缺乏的。
中国工业化的过程比越南更早,改革开放前的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大批乡镇企业,培养出了数以千万计的熟练工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能够很快地招收到足够多的熟练技工,稍加培训即可适应生产要求。
越南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要培养出足够多的熟练技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而阮德却没有这样的耐心。
如今,园区里的许多企业,都不得不花高薪从中国招聘熟练工人来充实核心岗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对于阮德来说,则是一种羞辱。由于中国工人的薪酬标准比越南本地工人高出若干倍,越南本地工人也极为不满,这种民意上的压力也是阮德不得不承担的。
工人的问题,还有解决的余地。生产配套的问题,却是几乎无解的。在被引进的企业开始生产之前,阮德以为一家企业是能够独立生产出产品的。及至这些企业完成设备安装,开始进行生产,阮德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产业体系”这个概念,一家企业要生产出一件产品,需要数十家、数百家企业提供配套,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生产都无法进行。
而这,才是中国最强大的竞争优势所在。
第555章 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选择
特威格工厂是制造小型家电产品的。产品中的电子元器件和一些标准件都是外购件,以往也是进行全球采购的,运到中国与运到越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越南港口的吞吐能力与通关速度,与中国相比也有一些差距,但总还在可忍受的范围之内。
除了外购件之外,特威格工厂自己还需要生产外壳和一些结构件,另外就是要进行产品的组装。外壳是冲压成型的,这就涉及到冲压模具的问题。模具的制造需要一些专用设备,特威格工厂当然不可能自己去建一个模具车间,其使用的模具,一向都是由专业的模具厂来提供的。
在中国的时候,特威格工厂所在的芮岗市有几十家专业的模具厂,设备非常先进,也有多年的模具制造经验。特威格工厂需要什么样的模具,只要打个电话,立马就有人过来接洽,了解具体需求。最快的时候,几个小时之内合格的模具就能够被送到生产线上,与整个生产过程几乎可以说是无缝衔接。
也正因为这样,汉斯利从来都没觉得模具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只要他在办公室里说一句“要有模具”,模具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要来到侯板工业园,汉斯利就抓瞎了。别说在侯板,就是在整个越南,他都找不出几家水平足够高的模具厂。要在越南国内订购一套模具,供货周期之长,足够汉斯利新建一家企业来制造这些模具。
无奈何,汉斯利只能让自己的生产经理去联系远在中国芮岗的模具厂,请他们提供模具。有些过去就采购过的模具倒也罢了,对方可以拿着原来的图纸生产。有些新产品的模具,需要模具厂的工程师上门来实地测量,这可就麻烦了。
不说从中国过来的路途距离,光是签证,就要花费好几天时间。为了一套模具,人家厂家还真不愿意去费这个工夫。当然,如果特威格愿意付出几倍的代价,人家勉为其难地跑一趟也是可以的。
和特威格一样有模具需求的企业,在园区里还有十几家。大家天天在阮德面前呼吁,让阮德务必要去引进一家模具企业,为大家提供服务。
阮德研究了半天,终于明白模具厂对于一个工业园区的必要性。即便模具厂不在园区内,至少也应当是在园区周边,以便及时地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
弄明白了这一点,阮德便安排人去引进专业的模具厂。越南国内的模具厂,阮德是指望不上了,因为模具生产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以越南的工业化水平,还到不了这个层次。阮德瞄准的,依然是中国。
阮德派出的招商人员在中国碰了无数的钉子。那些中国的模具企业对于前往越南办厂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的理由是,越南的工业规模太小,难以达到模具企业的基本生产要求。
模具是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品,一套模具可以生产出数以万计的产品,所以企业更换模具的频率并不高。而精密模具的加工需要使用多种设备,铸造、锻造、切削、热处理,全套设备下来,投资非常可观。
在更专业化的生产体系下,模具厂也会把一些生产环节外包出去,交给更专业的企业完成。比如有些模具厂自己并不生产模具毛坯,而是请专门的企业完成毛坯铸造和锻压的过程,自己只做后期的切削,这同样需要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
侯板工业园的入园企业并不多,产生的模具需求非常有限。而工业园周边无法提供与模具制造相关的配套,哪家模具企业要到侯板去建厂,就必须投入一笔不菲的资金,建立起一套自给自足的生产体系,资金回收将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最终,侯板工业园只从井南引进了一家不入流的小模具厂。这家厂子愿意来侯板的原因,在于阮德答应了一堆优惠条件,诸如几年免税、土地免租金以及优惠贷款等等。这家厂子,也正如汉斯利说的那样,其实只是一个代理公司而已,它自己能够制造一些简单的模具,对于复杂和高端的模具,它就只能是声称回“总部”去制造,其实就是回中国去找其他模具厂订货了。
好处在于,至少汉斯利不需要自己跑回中国去了。这家小模具厂虽然生产设备不怎么样,好歹也是有模具生产经验的,能够弄明白各家企业对模具的具体要求,从而降低了生产企业与远在中国的模具厂之间的沟通成本,也算是部分地满足了各家企业的需求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