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26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客户有需求,自己就要想方设法地去满足,这是枫铺人的信仰。
  客户需要的是长缨机床,自己生产不出来,但提供一台常缨机床总是可以的吧?你的缨上有三个穗,我比你多两个穗,算是添头。还有,你的穗是顺时针卷的,我是逆时针卷的,非洲兄弟应当不会计较这个吧?
  感谢清华肖文珺教授提出的机床模块化设计概念,现在制造一台机床的难度比过去降低了许多。机床上的核心部件是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自己再做个床身啥的,组装在一起就成了机床。
  枫铺小老板与那掮客定了个口头协议,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真的向对方提供了10台如真包换的仿长缨机床,非但中文品牌完全不同,英文品牌也完全不同。
  至于说机身上那硕大的字母“changying”,那只是中文品牌的拼音翻译,不是英文品牌,不涉及到品牌侵权。厂家就有这样的爱好,你管得着吗?
  王柄森是知道这件事的,他再三向小老板求证,确定这批机床并不会被投放到国内市场,于是就释然了。
  在王柄森看来,机床是卖到非洲去的,就算是在品牌上有点“瑕疵”,损害的也不是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呢?想想看,过去西方国家的冒险家们用几粒玻璃珠子就能在非洲换到大片的土地,枫铺的企业向人家销售的可是实打实的机床,价格也不坑,有什么错呢?
  这件事对于临机集团,似乎也没啥损害。人家掮客说了,长缨机床在非洲卖断货了,很多非洲企业是拿着钱等机床,自己只不过是吃了临机吃不下的那些需求,对临机没啥影响呀。
  这就像路边的瓜,瓜农没空摘,眼看着就要烂了。一个濒临渴死的路人把瓜吃了,解了渴,也没对瓜农造成损失,顺便还帮那个瓜实现了“个瓜”价值,这难道不算是一个多赢的选择吗?
  对了,王教授的某本书里,就讲过“多赢”的概念,回头要找出来重温一下。
  头一批机床卖出去,紧接着第二批机床的订单也来了。其他的小老板看到这个商机,岂有不迅速跟进的道理。短短半年时间,枫铺镇就出现了三十多家机床企业,成为小有名气的“机床一条沟”。
  枫铺镇的机床都是出口的,出口的机床至今没有收到客户的投诉。机床出口的目的地,是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地区,按照枫铺镇向上级汇报的材料里的说法,是为一带一路建设做贡献的,王柄森因此还获得了邓港市几个相关部门的表扬。
  倒也不是没人质疑过枫铺机床的那些奇葩品牌,毕竟长缨机床的名气足够响,许多人都是知道的,所以枫铺镇的那些机床品牌在玩什么梗,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可是,这种事情,人家厂家都不追究,本地官员何必多事呢?
  王柄森不是没脑子的人,他非常清楚枫铺镇干的这些事情是什么性质,所以当王梓杰告诉他,同行者中有临机集团的总经理唐子风时,他就知道对方是来兴师问罪的。王梓杰和张宇二人的出现,说明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临机集团一家的事情,而是惊动了国家机器。
  “唐总,这件事情,我承认我们是存着一些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观念。最早有企业仿冒贵公司的长缨品牌时,我们没有予以重视。后来,这些机床在非洲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成为我们镇的支柱产业,我们就有些投鼠忌器了。
  “对这件事,临机集团有什么要求,请您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在我们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维护临机集团的利益。
  “不过,现在我们政府也都要求依法行政,我们如果要让那些企业放弃与长缨相似的品牌,也需要有法律依据,否则就只能是协调,而不能强迫命令,这一点,还请唐总,还有王教授、张处长理解。”
  王柄森满脸都写着诚恳二字,说话的语气也很谦恭,做足了一个基层官员面对上级领导时候的姿态。
  不过,他的话里却另有机锋,那就是暗示几位来宾,枫铺镇干的这些事情,是在法律边缘的,所以镇政府无权干预。这样一来,他自己的责任就能够撇清了,充其量就是一个敏感性不足的问题,这实在不算是很大的错误。
  至于说国家会不会对那些不法企业采取行动,王柄森也不担心。那些小老板早就说了,实在不行就再跑路呗……
  第550章 和谐共赢
  “王镇长,你们枫铺镇外销的机床,质量低劣,严重损害了国外用户的利益。这些用户投诉无门,迁怒到了所有的国产机床上,导致中国机床乃至所有的中国产品在国外的声誉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件事,你知道吗?”
  王梓杰沉声问道。
  王柄森下意识地摇摇头,想了一下,又点点头,说道:“关于这一点,我略有耳闻。王教授,你是知道的,我是学经济出身的,对机床不太了解。
  “我听说,枫铺产的这些机床,虽然质量不如唐总他们那样的正规大公司,但在非洲那些落后地区用一用,还是可以的。毕竟,非洲的企业资金也不太充裕,正规大品牌的机床,他们也不一定能买得起。”
  “你的意思是说,只要你们的技术水平比非洲当地高那么一点点,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赚他们的钱,而不必提出更高的要求?”王梓杰问道。
  王柄森不吭声了。王梓杰这话,明显就是在斥责他了,但王柄森却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技术比别人好,就是可以为所欲为。西方人在非洲就是这样做的。当年中国自己的技术水平低,西方人把产品卖到中国来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
  很多书上都记载过这样的事情,中国从西方引进的设备,只是换一个零件,人家就敢收上万美元。而当我们自己掌握了这项技术之后,人家立马降价,降到免费都有可能。
  说到底,发展技术不就是为了薅别人的羊毛吗?这可以算是国际惯例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