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器这一生耽搁在“丁忧”二字。汉代至今,官礼严令,父母丧,官员须离职守孝,服丧三年,叫作丁忧。张器初次任官才一年多,家书传来噩耗,曾祖父亡故。礼制于曾祖父并无丁忧明令,他却自幼得曾祖父喜爱训诲,心悲情伤,又想自己还年轻,便上奏朝廷,辞官回乡,服孝三年。朝廷为褒扬孝义,优诏追封他曾祖父为保义郎。一时间,他孝名远播。
  服满复官才两年,他曾祖母又亡故。他不敢不报丁忧,又辞官回乡守孝。接着便是祖母、祖父、父亲、母亲。像是定好了时限一般,每回复官不到三年,他家中尊长便要亡故一位。再加之待阙时日越来越久,断断续续,竟将大半生耗去。直到四十五岁,家中才再无丁忧。
  他来这宁陵任知县已是第三年,年底便要任满。他有一位同年好友,在吏部任考功郎中,主掌官员选叙、磨勘、资任、考课。因同情他遭遇,已私下应允,会尽力相帮。但知县是亲民官,考课最严,当今官家继位后,更定下“四善四最”知县考课新法。四善是:一善德义有闻,二善清谨明着,三善公平可称,四善恪勤匪懈。四最则是:一为生齿之最,民籍增益,进丁入老,批注收落,不失其实;二为治事之最,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三为劝课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四为养葬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居,振恤困穷,不致流移,虽有流移而能招诱复业,城野遗骸无不掩葬。
  一年一考,分三等。先得由知州、通判填写历子,而后才上呈吏部。头一年,他初来宁陵,百事生疏,只得了中等。他的贴身干办朱闪劝他多使些银钱,去疏通那上司。他家中广有田产,钱财倒不愁,却多少还有些傲气。何况已有同年好友在京里照应,不愿屈身行此卑下之策。此外,想到自己半生延误,期望多少能做出些真实功业。只是,满县察看许久,除了那些例行公事,始终未寻见一两样可为之事。
  去年年初,张器去乡里察看农情,行至两县交界处那块界石边,朱闪发觉那界石有些古怪。前一年,乡书手查阅田籍时,张器派朱闪悄悄前去查看有无违法之事,以便兴利除害。朱闪一直跟到了界石这里,他凑近了张器,悄悄说:“小人隐约记得,当时界石在往东二里处那条路口上。”
  张器忙避过下属官吏,低声吩咐朱闪暗中去查清此事。他则立在那界石边,望向西边不远处那个大土丘。此处方圆几十里都极平阔,唯独那大土丘蔚然拱起,上头林木茂郁,落日映照下,颇有苍浑之气。他问身边主簿,主簿说那土丘名叫帝丘,相传是帝喾之墓,如今已没有几人记得。
  张器听了大惊。帝喾是上古五帝之一,史称高辛,前承炎黄,下启尧舜,并定立了节气。《史记》赞他“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相传太祖皇帝年轻时郁郁不得志,途经帝喾陵墓,求签问卜,卦言当有天子命。其后,果然开国登基,下诏大修了帝喾陵寝。谁知百五十年后,这等圣神之墓,竟任其荒废?回去后,张器念念不忘那帝丘,不由得跟女儿说起。
  他这女儿名叫五娘,姿容娟秀,心思细敏,自幼又读了些书,见识竟比几个哥哥还高。张器珍爱无比,一心要替她寻个英杰俊才许配。可他连遭丁忧,官途沉滞,轻易间哪里能寻到合衬之人?因此,反倒将女儿耽搁至今,今年已经二十二岁。张器心里一年焦似一年,女儿却说:“嫁不出去才好,那几个堂姐妹嫁得都算如意,可如今个个东分西散、高低沉浮,哪一个真的安适了?想见一见爹娘都不能。且如今,世道如此昏乱。有才有志的,必遭屈抑困顿;那些无才丧志没羞耻的,虽能得富贵,女儿嫁这等人做什么?这天下往后还不知会如何呢,不如守在父母身边,多陪侍一天是一天。”他见女儿如此通达,心里越发难过,越发不愿潦草行事,屈了女儿。
  不过,有这女儿陪在身旁,公事上有何烦恼,跟女儿说一说,倒是时常能得些启发。那天他回去,便在书房中和女儿讲起那帝丘,正说着,朱闪在门外求见。女儿来不及出去,便躲到了屏风后面。
  朱闪进来后,满眼喜色:“那界石的确被搬移过,是临近两乡九大豪强,为避田赋,将它来回挪动。其间八十多顷田地便瞒过官府,襄邑、宁陵两县田籍上都不曾记录,他们唤作褶子田。其实,那些吏人全都知晓,只是都不敢招惹那些豪强……”
  张器低头寻思了片刻,却不知该如何处置。这些豪强轻易触惹不得,此辈一旦发狠,往往是损七赔八,他只得让朱闪先出去。门一关,女儿从屏风后走出来,脸上竟带着笑,却不言语,转身去书柜中寻出一卷画轴,铺开在书桌上,低首巡视。他过去一瞧,竟是宁陵地图。
  女儿抬头笑着问:“爹,每隔两年半,各州县都要绘制地图,上呈朝廷。今年又该绘制这县图了?”
  “嗯。你问这个做什么?”
  “女儿有个主意了。”
  “哦?什么主意?”
  “爹,您看这里——”女儿指向地图上襄邑和宁陵两县交界处。在那帝丘附近,分界线有些弯曲,睢水北岸,宁陵向西伸进一片;睢水南岸,襄邑则向东凸出一片。女儿笑着解释,“这两片凹凸之地,尺寸大致相当。今年恰好又要重绘地图。爹正可借机与襄邑知县相商,两县互换一片地界,将这交界线拉直,往后也好丈量。北边伸进那片划给襄邑,南边凸出这块给宁陵。北边略略大一些,便多得些田赋,襄邑知县自然乐意。而宁陵这边,那些褶子田便无从藏匿,宁陵无形间便能多出几十顷。更要紧的是,分界线一旦拉直,那座帝丘便归到宁陵县这边——爹如此看重这帝丘,是想借帝喾之神灵,祈福兴农?”
  张器听后惊喜无比,望着女儿连连点头夸赞。
  知县政绩考核中,劝课农桑是头一等要务。相传帝喾高辛定立节气,划分四时节令,天下才得以依时耕作、按节种收,农耕之业才由此而兴。若是能将帝丘划归宁陵,便可将帝喾墓兴造起来。春时祭祀,秋收荐享,各办个盛大典仪,召集全县乡民前来祭拜祈福。这比寻常下乡强行劝农要强出许多,上报给州里,也是一桩大功绩。
  张器忙提笔,给襄邑知县写了封书函,简要提议更定划界一事。而后出去唤来朱闪,让他立即骑马送去。
  直到深夜朱闪才回来报说:“那襄邑肥知县看过您的书信后,说此事甚好,只是他正在办接任交割,顾不得此事了。让您过几日跟新知县商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