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大佬的填房 第23节(1 / 4)
这一路回去坐的还是大船,押镖的还是万通镖局,只不过船上到底一个探花郎一个待上任的县令,是以除了还有两家也是要回乡,就搭了便船的两户正经人家,也就没多余的闲人了。
来的时候逆流而上走了快两个月才到京城,如今顺风顺水,不过不过一个月多一点儿就到了荆湖码头。陈景得中探花的消息早早的就传回荆湖,临船靠岸的前两天船老大更是提前派人去通报了消息。
这会儿整个码头都是等着迎探花郎的人,船缓缓靠岸的时候三清忍不住凑在陈景耳边小声嘀咕,“我可算是真知道什么叫衣锦还乡了,这么小的码头是怎么挤下这么多人的,待会儿可别再掉水里去。”
“就你这性子促狭,你且放心,谁掉下去我也保证不叫你掉下去便是了。”在京城的时候身边都是进士举子,就算有谁落榜了也大多还抻着自己的脸面,恭维几句有但再过分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体面往地下踩。
再往上,就都是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人,陈景这个探花郎虽风光,但也不是独一份,京城里每隔三年就得出一个,说句不中听的,翰林院里边一辈子不得志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多了去了。
是以陈景高中之后,除了头两天着实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之外,也没觉着有什么太大不了的,也就这会儿了才隐隐约约反应过来,自己这辈子前三十年的夙愿,总算成了真有多难得。
两人一出门就是一年多,再见面时哪有不高兴不激动的,尤其沈继海,完全顾不得一码头的人,也顾不得光宗耀祖的女婿,只拉着三清的手一个劲的说瘦了瘦了,眼泪也淌了个稀里哗啦,把一旁围观的老百姓都给看乐了。
“爹,哪儿就瘦了,我都胖了快十来斤了。”三清自是知道沈继海老父亲的那份心,她也不觉得这会儿哭上一场有什么丢脸的,不过直到听到亲爹说自己瘦了的时候,三清还是没忍住小小声反驳了两句。
京城和荆湖不同,京城虽繁华但却不是个鱼米之乡,没湖没水的不说,城外的山都不如荆湖的好。尤其冬天还那么长,一年到头吃肉还算容易,想跟在荆湖一样一年四季都有应时的青菜瓜果还真难。
三清和陈景又都不是会在吃上边委屈自己的人,这一年在京城就只能换着花样的做,换着胃口的吃。哪怕三清原本挺瘦,都吃出来了个小小的双下巴,还是这一个月在船上飘着才又瘦回来一点儿。
“你这孩子,这会儿你爹说什么你听着就是了,怎么出门一年多,还是这不懂事的性子,你这心里到底还能不能存点事儿了。出门前我怎么跟你说的,以前在家嘴上那么厉害怕不都是假的,这会儿怎么多出个人来,你可得跟我说清楚不能糊弄我。”
覃氏今天难得的站在沈继海这一边数落女儿,毕竟女儿下船的时候她就眼尖的看见坠在后头的何花了,女人的直觉比什么都厉害,覃氏可不信那么个标致的姑娘会什么不要紧的闲人。
“娘,这事我回头跟你说,你别担心。”三清就知道瞒不过覃氏也没打算瞒着,“等家里这边安顿好了我就回去,到时候什么事我都不敢瞒着您。”
覃氏看着跟前眼里嘴角都带着笑意的女儿,怎么看也不像被人欺负,或是被人抢了男人的样子。再说这会儿正是高兴的时候,确实也不好发作,才勉强点点头应了下来。
与覃氏截然相反的自然是金氏,看到除了儿子媳妇之外,后边还跟着一年轻姑娘,自然而然就觉着这是儿子在京城开了眼界,不再跟以前那般执拗着,这是找了新人了。
可惜她的高兴也没高兴多久,陈景跟码头最前边的几个荆湖本地官员寒暄过之后,便到了金氏跟前跪下磕头,给许久不见的母亲问安。只不过起身之后,便低低的凑在金氏耳边,三言两语的把何花的事给说了。
几句话的功夫说不透这事,但不妨碍金氏听到何花要诈儿子一千两白银这句话。随着这句话金氏的笑模样立马就成了冷冰霜,眼刀子跟不要钱似的往何花那头飞。
哪怕何花再是胆子大性子野,眼下也觉得不自在得很,不由自主的就想往后边的躲。可码头就这么大,她下了船本就站在码头边上,这往后一退,要不是铃铛眼疾手快,她就真一脚踏空掉水里去了。
第48章 ·
回家头好几天, 三清觉得自己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往家里来,直到天黑了也总有人不愿走。
当初为了家产的事金氏跟陈家族人闹过吵过撕破脸皮过,哪怕后来陈景成了举人, 族里那些老人也还是端着架子,除了年节里走动走动, 其余时候还是只晾着陈家这一支不搭理。
甚至这些年陈景两次春闱落榜, 背地里说闲话说得最狠的就是他们, 好像陈景落榜在他们眼里就是这世上最理所当然的事,连措辞都几乎一模一样:瞧瞧,我就说陈景那小子不成, 小时候有点小聪明罢了,能考上个举人就算是光宗耀祖,还折腾什么啊。
只可惜这些话说得再多也没用,据说陈景成了探花郎的消息传回来之后,陈家的族长生是在祠堂里待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开了祠堂把老人们都叫了过去。
到底说了什么外边不知道,只不过打那天开始,整个陈家人的话风都调转了个个儿,不管到哪儿都只说陈景的好话, 连带着金氏,好些多少年不往来的亲戚女眷都一一找上门来。
现在陈景回来了, 就更是一窝蜂的往陈家道喜来,好像反正大家都这么献殷勤,也就谁都不觉得谁丢人,反而还理直气壮起来, 好像前些年那些懊糟事全都不存在了。
“二爷,我以前怎么不知道家里亲戚这么多啊, 这都打哪儿冒出来的。好些我见都没见过,白天要不是有刘妈在我身边帮衬,我非得闹笑话不可。”
新的一天,又是新的从未见过的好些亲戚,直到晚上都快要睡下的时辰,三清和陈景才得着歇息的功夫。三清难得赖在圈椅里动都懒得动弹,连洗脸的帕子都是春儿递到手边才懒懒的接过来。
“别说你,我都不认识,别说我,我娘都不见得个个都记得。”陈景听了这话直摇头,“今天下午你偷溜回来躲清闲那会功夫,也不知道谁抱了个孩子过来,非说是我幺叔。”
这年头论辈分不论年纪,但再是这么说也总得有个谱。真是年纪差的大了,也就正经场合叫一叫罢了,谁会这时候非拿这个关系来较真。
“你是没见着,小孩儿牙都没几颗走路都还不稳当,就成了我叔叔,还说什么往后两家得多往来,到时候有什么事都得互相拉拔着才是。”陈景一边说一边哭笑不得,“等他长到能拉拔我的岁数,恐怕到时候咱们的孩子都能赶考了。” ↑返回顶部↑
来的时候逆流而上走了快两个月才到京城,如今顺风顺水,不过不过一个月多一点儿就到了荆湖码头。陈景得中探花的消息早早的就传回荆湖,临船靠岸的前两天船老大更是提前派人去通报了消息。
这会儿整个码头都是等着迎探花郎的人,船缓缓靠岸的时候三清忍不住凑在陈景耳边小声嘀咕,“我可算是真知道什么叫衣锦还乡了,这么小的码头是怎么挤下这么多人的,待会儿可别再掉水里去。”
“就你这性子促狭,你且放心,谁掉下去我也保证不叫你掉下去便是了。”在京城的时候身边都是进士举子,就算有谁落榜了也大多还抻着自己的脸面,恭维几句有但再过分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体面往地下踩。
再往上,就都是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人,陈景这个探花郎虽风光,但也不是独一份,京城里每隔三年就得出一个,说句不中听的,翰林院里边一辈子不得志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多了去了。
是以陈景高中之后,除了头两天着实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之外,也没觉着有什么太大不了的,也就这会儿了才隐隐约约反应过来,自己这辈子前三十年的夙愿,总算成了真有多难得。
两人一出门就是一年多,再见面时哪有不高兴不激动的,尤其沈继海,完全顾不得一码头的人,也顾不得光宗耀祖的女婿,只拉着三清的手一个劲的说瘦了瘦了,眼泪也淌了个稀里哗啦,把一旁围观的老百姓都给看乐了。
“爹,哪儿就瘦了,我都胖了快十来斤了。”三清自是知道沈继海老父亲的那份心,她也不觉得这会儿哭上一场有什么丢脸的,不过直到听到亲爹说自己瘦了的时候,三清还是没忍住小小声反驳了两句。
京城和荆湖不同,京城虽繁华但却不是个鱼米之乡,没湖没水的不说,城外的山都不如荆湖的好。尤其冬天还那么长,一年到头吃肉还算容易,想跟在荆湖一样一年四季都有应时的青菜瓜果还真难。
三清和陈景又都不是会在吃上边委屈自己的人,这一年在京城就只能换着花样的做,换着胃口的吃。哪怕三清原本挺瘦,都吃出来了个小小的双下巴,还是这一个月在船上飘着才又瘦回来一点儿。
“你这孩子,这会儿你爹说什么你听着就是了,怎么出门一年多,还是这不懂事的性子,你这心里到底还能不能存点事儿了。出门前我怎么跟你说的,以前在家嘴上那么厉害怕不都是假的,这会儿怎么多出个人来,你可得跟我说清楚不能糊弄我。”
覃氏今天难得的站在沈继海这一边数落女儿,毕竟女儿下船的时候她就眼尖的看见坠在后头的何花了,女人的直觉比什么都厉害,覃氏可不信那么个标致的姑娘会什么不要紧的闲人。
“娘,这事我回头跟你说,你别担心。”三清就知道瞒不过覃氏也没打算瞒着,“等家里这边安顿好了我就回去,到时候什么事我都不敢瞒着您。”
覃氏看着跟前眼里嘴角都带着笑意的女儿,怎么看也不像被人欺负,或是被人抢了男人的样子。再说这会儿正是高兴的时候,确实也不好发作,才勉强点点头应了下来。
与覃氏截然相反的自然是金氏,看到除了儿子媳妇之外,后边还跟着一年轻姑娘,自然而然就觉着这是儿子在京城开了眼界,不再跟以前那般执拗着,这是找了新人了。
可惜她的高兴也没高兴多久,陈景跟码头最前边的几个荆湖本地官员寒暄过之后,便到了金氏跟前跪下磕头,给许久不见的母亲问安。只不过起身之后,便低低的凑在金氏耳边,三言两语的把何花的事给说了。
几句话的功夫说不透这事,但不妨碍金氏听到何花要诈儿子一千两白银这句话。随着这句话金氏的笑模样立马就成了冷冰霜,眼刀子跟不要钱似的往何花那头飞。
哪怕何花再是胆子大性子野,眼下也觉得不自在得很,不由自主的就想往后边的躲。可码头就这么大,她下了船本就站在码头边上,这往后一退,要不是铃铛眼疾手快,她就真一脚踏空掉水里去了。
第48章 ·
回家头好几天, 三清觉得自己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往家里来,直到天黑了也总有人不愿走。
当初为了家产的事金氏跟陈家族人闹过吵过撕破脸皮过,哪怕后来陈景成了举人, 族里那些老人也还是端着架子,除了年节里走动走动, 其余时候还是只晾着陈家这一支不搭理。
甚至这些年陈景两次春闱落榜, 背地里说闲话说得最狠的就是他们, 好像陈景落榜在他们眼里就是这世上最理所当然的事,连措辞都几乎一模一样:瞧瞧,我就说陈景那小子不成, 小时候有点小聪明罢了,能考上个举人就算是光宗耀祖,还折腾什么啊。
只可惜这些话说得再多也没用,据说陈景成了探花郎的消息传回来之后,陈家的族长生是在祠堂里待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开了祠堂把老人们都叫了过去。
到底说了什么外边不知道,只不过打那天开始,整个陈家人的话风都调转了个个儿,不管到哪儿都只说陈景的好话, 连带着金氏,好些多少年不往来的亲戚女眷都一一找上门来。
现在陈景回来了, 就更是一窝蜂的往陈家道喜来,好像反正大家都这么献殷勤,也就谁都不觉得谁丢人,反而还理直气壮起来, 好像前些年那些懊糟事全都不存在了。
“二爷,我以前怎么不知道家里亲戚这么多啊, 这都打哪儿冒出来的。好些我见都没见过,白天要不是有刘妈在我身边帮衬,我非得闹笑话不可。”
新的一天,又是新的从未见过的好些亲戚,直到晚上都快要睡下的时辰,三清和陈景才得着歇息的功夫。三清难得赖在圈椅里动都懒得动弹,连洗脸的帕子都是春儿递到手边才懒懒的接过来。
“别说你,我都不认识,别说我,我娘都不见得个个都记得。”陈景听了这话直摇头,“今天下午你偷溜回来躲清闲那会功夫,也不知道谁抱了个孩子过来,非说是我幺叔。”
这年头论辈分不论年纪,但再是这么说也总得有个谱。真是年纪差的大了,也就正经场合叫一叫罢了,谁会这时候非拿这个关系来较真。
“你是没见着,小孩儿牙都没几颗走路都还不稳当,就成了我叔叔,还说什么往后两家得多往来,到时候有什么事都得互相拉拔着才是。”陈景一边说一边哭笑不得,“等他长到能拉拔我的岁数,恐怕到时候咱们的孩子都能赶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