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节(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包子已经六岁了,长着跟他母亲一样圆圆的脸颊和圆圆的眼睛,被菊花喂得胖乎乎的,可爱极了。他跟着姐姐跑着玩儿,刚跑到南宫瑜这一桌儿时,刚好桌上上了一盘儿清蒸凤金鳞鱼,凤金鳞鱼特有的香味儿把他吸引住了,小包子馋了,他和他母亲一样,是个标准的小吃货,闻到这令人垂涎的香味儿后,就迈不动步了。
  戴包子睁着大大的圆眼睛,胖胖的两只小手儿扒着桌沿儿,只露出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定定的望着桌上的凤金鳞鱼流口水。
  南宫瑜被他给萌到了,呵呵一笑,夹了一筷子鱼肉递到了戴包子的嘴边儿,笑眯眯的说:“吃吧,这是凤金鳞鱼,很好吃的。”
  戴包子没有客气,一张嘴‘啊呜’一下把那块嫩白的鱼肉吃下去了,吃完后却不肯走,扬着那张圆圆的小脸儿望着南宫瑜。
  见此情景,南宫瑜萌便一筷子接着一筷子的夹着鱼,喂起了这个圆滚滚的小包子,巴特鲁见南宫瑜居然跟一个小崽子互动得不亦乐乎,不屑的冷哼一声,兀自拿起酒杯喝酒,一双鹰隼般的却只盯着那道窈窕婀娜的身影。
  明珠,果然人如其名,她如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把她周围那些王妃、郡主和县主们的光彩都比下去了。
  只有这样的女人,才配做他未来的阏氏呢!巴特鲁如是想着。
  这会儿,明珠正和她未来的两位嫂子说话,跟本没注意人群中到那双炙热犀利的眼睛,她的左边,坐着拓跋倾城,右边坐着贺兰敏,两位公主都是来向未来的婆婆贺寿的,姑嫂三人聚在一处,正亲亲热热的说笑着。
  明珠性格开朗活泼,不停的和两个嫂子说笑着,没等成为一家人,她们姑嫂三个的关系已经很要好了!
  宴会热闹的进行着,进行到了一半儿的时候,南宫逸忽然站了起来,朗声说:“诸位,今日朕有一件事要宣布。”
  皇上讲话了,下面谈论说笑的声音立刻销声匿迹,安静得只剩下呼吸声,正在歌舞的舞姬们也都停下舞蹈,悄悄的随着乐师们退了出去。
  采薇奇怪的看着丈夫,不知他要跟大家说什么。
  南宫逸环视了一圈儿,缓缓的开口说:“朕自登基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恪守君王之责,唯恐有负太上皇嘱托,荒废祖宗基业,动摇江山社稷,所幸,朕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儿我们大晋天下大定,四海升平,百姓富庶,国力日强,然,朕觉得,国家能否一直兴盛,不仅在于君父的治理,更在于太子的作为,因为太子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盛衰败。所以说,太子智则国智,太子强则国强,太子富则国富,太子进步则国进步…。”
  说到这儿,不少人都吓了一跳,还以为陛下要学先帝,把皇位禅让给太子南宫瑾呢,这两年,太子虽然已经接触朝政,而且英明在外,但毕竟是个少年郎,把这么大的国家交给他治理,会不会有点儿冒险啊!
  然而,正当诸位皇室宗亲准备向南宫逸纳谏的时候,南宫逸再度开了口,却没有提出禅位给南宫瑾,而是说出了另一番话。
  “朕决定,从即日起,要历练太子的治国能力,由太子监国,代朕打理国事,若遇到涉及两国关系或民计民生的大事,朕自会亲自处理,其余小事,皆由太子处理即可。”
  他是用肯定的语气说的,不是在跟谁商议,更不是随口说说,而是非常认真、郑重的宣布这个消息的。
  南宫瑾闻言站起身,冷静而又不失恭敬的说:“儿臣定当尽心竭力,治理好国家,决不让父皇失望。”
  采薇郁闷了,看起来,他们父子间早就就此事沟通过,并已经达成共识了,只是她一直被蒙在鼓里而已。
  南宫逸看着俊朗挺拔的儿子,满意的点了点头,一撩袍子坐了下来,转向采薇笑了笑,低声道:“娘子,等把国事都交给瑾儿了,为夫带你去游历天下,只要是你想去的地方,为夫都带你去!”
  采薇被这个重大的消息给震懵了,小声说:“你们是来真的吗?这么大的事儿,咋不跟我商量商量就决定了呢?”
  南宫逸帅气的一笑,薄唇轻启,吐出两个字道:“给你的生日惊喜!”
  好吧,采薇确实被惊到了,至于喜么……
  似乎,大概,可能……是有那么一点儿,她确实早就想放下一切,跟南宫逸一起潇洒的去游山玩水了,那种不问世事,纵情于山水之间的洒脱感觉,一定比整日家为朝政忧心好多了!
  想到这儿,采薇的心激动起来,甚至有一点儿小雀跃,隐隐的期待起未来的日子来!
  吃过饭,湖中的画舫上开演了一出新戏,是采薇写的本子,叫《沉香救母》,这个故事采薇早就给他们父子四人讲过了,但别人并不知道,所以,对其他人来说,这绝对是个新故事。
  大家津津有味的看着,一边儿看一遍小声的赞扬皇后娘娘的本子写的好,采薇心里有事,看了一会儿后就出去了,南宫逸自然相陪着走了出去。
  两人漫步在御花园中,花园修建的十分精美,御湖、山石、花木,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园中树木以松柏为主,间有梧桐、银杏、玉兰、丁香等等,春华秋实,晨昏四季,各有不同的情趣。
  走了几步,采薇停下脚步,对南宫逸说:“你怎么忽然想到要把朝政交给瑾儿呢?是早就这样想了,还是一时心血来潮?”
  南宫逸诚实的说:“朕在登基之前就这么想了,只是祖宗基业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才勉为其难的撑了这么多年,如今瑾儿已经长大,朕已经暗中考察了他一两年了,觉得他可以承担得起一国之君的重任,才想到放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