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66节(1 / 4)
这都是她作为一个皇帝,所要思考与承担的。
暮色四合,车队已经驶入了洛阳城内。
穆明珠从袖中摸出**来,在烛光下看那乌沉沉的**,这是当初她要齐云寻来的。
今日她**的事情,不能传扬出去,更不能让在前线的齐云知晓。
皇帝有意隐瞒之下,齐云的确不知其在司州行宫**一事。
梁国内部纷争不断,在各国攻打之下,已经支撑不住,北边与高车、柔然接壤的广大土地已经被侵占。
而与周国交锋的冀州眼看也保不住了。
只要梁国从冀州一退,对周国来说,收复中原失地便已经到了尾声。
梁国冀州临时的行宫中,太后贺兰氏面对咄咄逼人的父兄,按着椅背,寒声道:“你们逼迫哀家又有什么用?你们若真有本事,便把周国的兵马打退。如今既然打不过人家,为何却又困住我们孤儿寡母,要我们陪你们一起送死!”
有了她当初带着新君,悄无声息从长安逃跑的先例在,贺兰氏的父兄领兵退到冀州之后,特意加派人手,看管住了太后与新君,生怕再发生他们在前面作战,太后却带新君跑了的情况。
如今看管住了太后与新君,可是贺兰部族或者说梁国权贵所面临的的窘境却没有丝毫改善。
当初撤离长安,他们带走了大量金银细软,可是到了如今才发现,什么金银细软都不如粮食。
冀州虽然丰饶,可是为了支撑这场大战,各处粮仓早已掏空,而梁国权贵带了败退的十数万士卒、上万的宗族人士来到冀州,岂是一个冀州所能供养得起的?而因为战乱,冀州周边的道路又被切断,要从别处运粮,运三份粮食,只有一份能送达。几个月下来,梁国这些权贵与士卒,不但吃空了带来的粮草,而且吃空了当地储存的粮食,就算是要拿金银买粮食,也远水难解近渴了,于是只能靠着州内的富豪之家献粮。其中也会发生纵兵抢夺百姓粮食的事情,抢的自然全是非鲜卑族的百姓。
可是权贵们的日子还是一天比一天更难过了,虽然他们还不至于像士卒那样饿肚子,可是像从前那种美酒烤肉的日子是不再有的,妇人的胭脂水粉也成了罕见的好货。
贺兰氏虽然是太后,又还年轻,可是在父兄手中,也是连一盒胭脂也要不出来了。
在贺兰氏的父兄看来,这个胆大妄为杀了梁国皇帝、又不顾部族带新君逃跑的女儿,还让她活着已经是对她的仁慈了。
她在冀州的行宫,也是原本大户人家的院落临时充用的,这日听得外面喧哗,派人去查问,原来是有冀州本地的商人忠心爱国,见贵妇人们都荆钗布裙、素颜朝天,于心不忍,特意献上精美的衣裳与上好的胭脂水粉,斗胆给太后这里也送了一份。
贺兰氏困居行宫之中,闻言一喜,便命人把东西带进来。
那替商人进献物品的家仆捧着东西进来,规规矩矩行了礼。
贺兰氏起身走过去一看,目光滑过衣裳,落在那一盒颇有些眼熟的胭脂上——竟是她在宫中要戚公公进献的那一款。
她看向那家仆,对方不动声色。
自从那晚**梁帝之后,戚公公出宫报信,便再没有回来。
这半年的战争下来,贺兰氏也慢慢明白过来,那戚公公多半是周国安排下的人。
如今看到熟悉而又独特的胭脂,她若有所悟。
是谁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助她逃走,不用为了父兄争天下的念头陪葬,便是在帮助她。况且她也不确定,如果一直违背父兄的意思,自己这个太后究竟还能活多久。
她想,她可以带着新君逃到北边的燕州去,那是她十三岁入长安之前长大的地方。
那里冬日寒冷,可是夏季却美丽,周国的士卒绝不可能追到燕州去。
她只要新君平安快活地长大。
父兄的人日夜在侧,她找不到时机与这家仆单独说话。
不过她想,当初安排戚公公在她身边的人会有办法的。 ↑返回顶部↑
暮色四合,车队已经驶入了洛阳城内。
穆明珠从袖中摸出**来,在烛光下看那乌沉沉的**,这是当初她要齐云寻来的。
今日她**的事情,不能传扬出去,更不能让在前线的齐云知晓。
皇帝有意隐瞒之下,齐云的确不知其在司州行宫**一事。
梁国内部纷争不断,在各国攻打之下,已经支撑不住,北边与高车、柔然接壤的广大土地已经被侵占。
而与周国交锋的冀州眼看也保不住了。
只要梁国从冀州一退,对周国来说,收复中原失地便已经到了尾声。
梁国冀州临时的行宫中,太后贺兰氏面对咄咄逼人的父兄,按着椅背,寒声道:“你们逼迫哀家又有什么用?你们若真有本事,便把周国的兵马打退。如今既然打不过人家,为何却又困住我们孤儿寡母,要我们陪你们一起送死!”
有了她当初带着新君,悄无声息从长安逃跑的先例在,贺兰氏的父兄领兵退到冀州之后,特意加派人手,看管住了太后与新君,生怕再发生他们在前面作战,太后却带新君跑了的情况。
如今看管住了太后与新君,可是贺兰部族或者说梁国权贵所面临的的窘境却没有丝毫改善。
当初撤离长安,他们带走了大量金银细软,可是到了如今才发现,什么金银细软都不如粮食。
冀州虽然丰饶,可是为了支撑这场大战,各处粮仓早已掏空,而梁国权贵带了败退的十数万士卒、上万的宗族人士来到冀州,岂是一个冀州所能供养得起的?而因为战乱,冀州周边的道路又被切断,要从别处运粮,运三份粮食,只有一份能送达。几个月下来,梁国这些权贵与士卒,不但吃空了带来的粮草,而且吃空了当地储存的粮食,就算是要拿金银买粮食,也远水难解近渴了,于是只能靠着州内的富豪之家献粮。其中也会发生纵兵抢夺百姓粮食的事情,抢的自然全是非鲜卑族的百姓。
可是权贵们的日子还是一天比一天更难过了,虽然他们还不至于像士卒那样饿肚子,可是像从前那种美酒烤肉的日子是不再有的,妇人的胭脂水粉也成了罕见的好货。
贺兰氏虽然是太后,又还年轻,可是在父兄手中,也是连一盒胭脂也要不出来了。
在贺兰氏的父兄看来,这个胆大妄为杀了梁国皇帝、又不顾部族带新君逃跑的女儿,还让她活着已经是对她的仁慈了。
她在冀州的行宫,也是原本大户人家的院落临时充用的,这日听得外面喧哗,派人去查问,原来是有冀州本地的商人忠心爱国,见贵妇人们都荆钗布裙、素颜朝天,于心不忍,特意献上精美的衣裳与上好的胭脂水粉,斗胆给太后这里也送了一份。
贺兰氏困居行宫之中,闻言一喜,便命人把东西带进来。
那替商人进献物品的家仆捧着东西进来,规规矩矩行了礼。
贺兰氏起身走过去一看,目光滑过衣裳,落在那一盒颇有些眼熟的胭脂上——竟是她在宫中要戚公公进献的那一款。
她看向那家仆,对方不动声色。
自从那晚**梁帝之后,戚公公出宫报信,便再没有回来。
这半年的战争下来,贺兰氏也慢慢明白过来,那戚公公多半是周国安排下的人。
如今看到熟悉而又独特的胭脂,她若有所悟。
是谁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助她逃走,不用为了父兄争天下的念头陪葬,便是在帮助她。况且她也不确定,如果一直违背父兄的意思,自己这个太后究竟还能活多久。
她想,她可以带着新君逃到北边的燕州去,那是她十三岁入长安之前长大的地方。
那里冬日寒冷,可是夏季却美丽,周国的士卒绝不可能追到燕州去。
她只要新君平安快活地长大。
父兄的人日夜在侧,她找不到时机与这家仆单独说话。
不过她想,当初安排戚公公在她身边的人会有办法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