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方的汤圆在北方叫做元宵,做法也是不同的。宋奶奶把糯米放笸箩里,再放了芝麻馅儿进去,使劲的摇,时不时的还颠两下,芝麻馅儿上就裹上糯米米分了。
  顾柔第一次看到,新鲜的很,还要自己试两下,宋奶奶不肯:“这可是要使力气的活儿,你可小心着点儿吧。”
  顾柔坐下来,做她的汤圆。拿水和了糯米,把面团切成一个个剂子,搓圆了再按成个饼的形状,往里面放馅儿,在像个包子似的合上,搓圆了,就算完成了。
  冯寅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就要自己做。
  顾柔塞给他个剂子,让他自己玩。没想到,冯寅还挺认真,先把剂子搓的滚圆儿,认认真真按扁了,自己拿了馅儿放进去,再把面团儿合上。
  可这一步不好做,冯寅捣鼓了老半天,那面团儿还像个裂了嘴的石榴似的,露了馅儿在外面。
  他也不气馁,歪着头想了半天,突然拿手掐了一点旁边用剩下的糯米面团,往那裂口一糊,嘿,好了。
  顾柔看着冯寅邀功似的举起那个汤圆,顿时哭笑不得,她跟冯寅说:“待会儿这个圆子就下给你吃好不好?”
  冯寅开开心心点点头,又去做另一个了。
  宋奶奶手巧,没几下,就做了个小兔子模样的元宵出来,冯寅喜欢的很,也不搓圆子了,拿着那个兔子元宵爱不释手。
  晌午的时候,顾柔把汤圆和元宵都下锅煮了,宋奶奶北方人口味,自然吃元宵,冯寅一定要吃那个自己做的汤圆,最后见自己做的那个破的馅儿都流出来了,沮丧的很。
  还好有兔子元宵,冯寅睡午觉的时候都拿着它,被宋奶奶拿了放一边儿了。
  ☆、第3章 .17
  薛遥和冯绍直到大晚上的才到家,小寅已经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冯绍跟宋奶奶说了声,把小寅抱回家了。
  薛遥累的坐炕上缓了好久,才缓过来,他跟顾柔说:“今个儿可把我给累的,冯掌柜跟我说,今年只是带我看看流程,待到了明年,咱就要自个儿弄了。”
  顾柔忙给他端了碗水过来:“真有这么累?比除夕那天还厉害?”
  薛遥一口喝了水,说:“累!请五路财神呢,又是磕头又是供奉,复杂的很。”薛遥放下碗,不愿意多说,转而跟顾柔说起别的,“对了,听说整个正月里,天青巷那边都有扭秧歌踩高跷啥的,咱明天去玩不?”
  顾柔一听,惊喜的很:“真的?行啊!咱明天就去玩。我跟宋奶奶说一声,她若是知道肯定喜欢。”
  顾柔忙跑去跟宋奶奶说,宋奶奶听了可高兴了,她说:“以前一个人的时候也没想着去凑什么热闹,如今有你们一起,正好凑一块儿玩玩去。”
  顾柔应了,又说了几句,正要走,宋奶奶又叫住她:“我记得你们来城里之后还没去庙里拜过吧?哦哟这可要抓紧,不然佛祖要怪罪的。”
  顾柔说:“啊呀,倒把这事儿给忘了!”以前她和她爹娘过年的时候都要去庙里拜一拜的,祈求下一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如今没宋奶奶提醒,倒是忘了个精光。
  宋奶奶说:“要不咱明天先去庙里拜佛祖,然后再去天青巷看人踩高跷。城里的慈恩寺离天青巷不远。”
  顾柔连连点头,又说:“我去跟阿遥说一声,那啥,去寺里一般要捐多少香油钱?”
  宋奶奶说:“不用太多,意思意思就行,最重要的是心意。我跟慈恩寺的方丈认识,到时候我去找他说话,你们自个儿逛去啊。”
  顾柔应了,回头又从房间角落里扣出一个小匣子,拿出一百个铜板准备做香油钱,才放心去睡。
  第二天,三人早早的就起来了,聚在一块儿吃早饭。宋奶奶喝了几口粥就不准备再吃,她像个小孩子似的朝顾柔眨眼睛:“慈恩寺的素面可好吃了,里头有素鸡,素鸭,素虾,木耳香菇,油面筋。吃的人丢不下碗!我得留着点肚子到寺里吃面。”
  三人吃了饭,拿好东西就出门了。节日里头街上人多,他们也索性不用马车,走过去也没几步。顾柔一看宋奶奶拿了好大一包东西,问道:“宋奶奶,这啥呀?咋这么大一包?让阿遥帮你拿着吧。”
  宋奶奶也不推辞,把包给了薛遥:“也不是啥贵重东西,就是一些我平日里做的棉鞋,准备给他们小和尚送去。”
  街上已有不少商家开始做生意了,也有一些要到过了正月才开门,不过街上也是热闹的很。人们都趁着正月里头出来走亲访友,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人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走街串巷。小孩子们发了疯的玩,招猫逗狗的没个正形儿,正月里不好打骂小孩,最多被爹娘说两句。
  薛遥紧紧护着顾柔,防着被路上的孩子们撞到,又要看着宋奶奶,被宋奶奶好一顿说:“我身体硬朗着呢,用不着管我,你看着阿柔,别让人撞着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