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1 / 4)
袁有方听见这两句,似笑非笑地瞧了眼齐王:“这也容易,只是您也知道圣上日理万机,再没有拿这等小事啰嗦着圣上的道理,您且缓缓,待得圣上得闲,奴婢一定替您传到。”
齐王又不是个傻子,怎么不知道袁有方这些话不过是些推脱之词,竟是拿他当孩子哄了,他本是凤子龙孙,虽叫乾元帝打压了这些年,到底气性仍在,再忧心爱子安危,便是身在危墙,也忍气不住,站起身道:“既然接世子进宫与贵太妃相见是小事,那还辛苦袁少监走一趟,就说孤求见圣上。敢问袁少监,哥哥要见弟弟,是小事么?!”
虽袁少监是奉了乾元帝旨意的,要将齐王留在清凉殿中,可齐王再无权无势,也依旧是个还是亲王,并不好太得罪他,是以当时就答应道:“您稍候,奴婢这就替殿下传禀去。”说了正要转身,不想齐王妃忽然从蒲团上爬起身来,扑过来一把抓着袁有方胳膊道:“你去替我传禀,我要见殿下!我要见殿下!”话未说完已是泪如雨下。
齐王不意自家妻子竟是如此失措,忙过来搀扶,又劝道:“你莫怕,我这就去求见圣上。圣上爱惜兄弟,人所共知,又怎么肯亏待子侄呢。”说着面上露出一丝微笑来。
自乾元帝践祚之后,齐王每办一件差使都要出些岔子,而朝中臣子多的是知道乾元帝与齐王从前恩怨的,看着这样怎么不明白乾元帝这是记恨齐王从前与他争斗,要与他计较,只是先帝尸骨未寒,不好横加罪名,只能这样作弄,好坏齐王名声。众人有明白乾元帝心思,道他情有可原的,也有道乾元帝量窄的,大多不过是私下议论罢了。
可这世上多的是趋炎附势之徒,就有些官员为着讨好奉承乾元帝,屡屡上本弹劾齐王。客气些的道齐王昏聩无能,难当大用,请齐王居闲职,不要耽误国家大事;刻薄些儿的,竟有直骂齐王尸居余气,是为官蠹禄蠹的。更有狠毒的,竟是暗搓搓提起乾元帝从前遇刺的事来,道是:“这都是天佑大殷,是以才保得圣上无恙。”
齐王原有贤名,可哪经得起这样众口铄金,没几年折腾下来,自是名声尽毁。说来齐王原本是永兴帝最心爱的儿子,自是养得骄傲,哪里经得起这样的磨搓,不仅志气全无,老得也格外快,虽比乾元帝只大着两三岁,没几年竟是差着十余岁的模样。
而乾元帝因不肯听从御史们参劾,一力保全齐王,便叫他得了孝悌的名声去,是以齐王才有此言。可也因着这个名声,若是他执意求见乾元帝,乾元帝又怎么好一意拒见。
齐王妃叫齐王劝得这几句,她是经过齐王与乾元帝交锋的,怎么肯相信,含泪道:“王爷,不是妾不信着您,可殿下那里曾说过,妾可常去她那里坐坐,想来殿下也算金口玉牙,不能哄妾的。”
到底是齐王妃少进宫的缘故,只以为便是谢皇后再有心机手段,与他们无有不解之仇,又未必知道他们做了甚,且都是为人母的,总比乾元帝好说话些。而乾元帝爱惜这个皇后如珠如宝,朝野哪个不知道,若是得着谢皇后开解几句,许就能叫乾元帝放过阿康去,是以一心想见玉娘。而万贵太妃是听着齐王妃竟做此痴心妄想,又惊又怒,待要叱呵几句,一眼瞥见袁有方在一旁似笑非笑地看着,只得隐忍。
她这番欲言又止,叫袁有方瞧见了,将万贵太妃瞥了一眼,慢吞吞地道:“齐王殿下,到底是先见圣上,还是先见殿下,您给个准话,奴婢好去传禀。”
齐王扶着齐王妃与袁有方道:“在袁内侍瞧来,我们夫妇不能同时面圣吗?这是哪个的意思,袁少监竟敢言之凿凿。”
这话就将乾元帝带了进来,袁有方倒也不敢再啰嗦,左右他就是将话传到,乾元帝与谢皇后未必肯见他们哩。再则,乾元帝令他来时,也不曾说过不许传禀的话,是以又软了声气,忙先请罪,又笑道:“奴婢这就去,这就去。”说了将拂尘一甩,转身出殿。
袁有方先去求见乾元帝,将齐王言行加油添醋地与乾元帝回了,乾元帝想也不想地答应了。袁有方又小心翼翼地道:“圣上,齐王妃要见殿下,您看,奴婢要不要去传禀?”
乾元帝自是知道齐王妃用意,可在他心上一力以为玉娘生性软糯娇怯,最是肯替人周全的,唯恐她叫齐王妃蛊惑了,转过头来替他们求情,到时若是答应了她,倒是前功尽弃,若是不答应,又见不得她委屈神色,索性不叫她见也就是了,因此就道:“不许齐王妃打扰皇后。”
袁有方起先听着乾元帝肯见齐王,还有些忐忑,待听着乾元帝不许皇后见齐王妃,要笑不敢笑,垂头答应了,恭恭敬敬地退了出来,回在清凉殿,把乾元帝的口谕传了,齐王妃听着乾元帝不叫她见皇后,身上仿佛没了力气一般,跌坐在蒲团上,呆了呆,把双手捂着脸,泪水从指缝中落下。
齐王与齐王妃感情甚笃,看着她这般,自是怜惜,正要安慰几句,一边的袁有方已淡淡地道:“殿下,圣上等着您呢。”齐王情知,这回是自家求见,若有耽搁,如今乾元帝正寻自家岔子,只怕立时就好压个不敬的罪名下来,只得忍痛拍了拍齐王妃的肩,随着袁有方走出殿去。
袁有方:“朕的皇后,素来羸弱、言不高声、行不张扬、怒不动刑,她碍着你们母子甚了?把这个的流言来害她?!还是你们,对皇祖父心怀不满,所以借朕的皇后来生事?”
齐王迷迷糊糊间听着乾元帝夸赞着玉娘,想要笑一笑,笑乾元帝将蛇蝎当做羊羔,一张口,竟是喷出一口血来,鲜红滴滴地落在棋坪上,身子一软,缓缓地滑落在地,再听着乾元帝将个怨恨延平帝的罪名扣在他们头上,待要辩解已是有气无力,挣扎着张开眼,看向乾元帝,又看着乾元帝在他面前蹲下,身,脸上带些笑容:“你要问景康吗?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知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是为不孝,所以亲自出首,你合该高兴!”齐王听见这句,哪里还撑得住,双眼一闭向后直直倒下,竟是昏死过去。
☆、第396章 相见
作者有话要说: 虽道场上人极多,可叫这和尚一闹,这时已是肃静无声,只听那和尚字字句句说得清晰。说来也是奇怪,这人分明是个宏大的嗓门,当时又是艳阳高照,可人人只觉着后心深寒,有胆小的,牙关竟是打起战来。道录司僧录司两个主事脸上也变了颜色,掌心都沁出汗来:好好一个祈福的法会,如何闹起鬼来!这鬼还是从前的护国公李源!
道录司的主事只觉着头皮也紧了起来,当时就喝问道:“你是哪个李源?!可是从前的护国公么?”地上那和尚哀声道:“正是信男。”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说起李源名字,百姓们未必知道,可提着护国公府倒是无人不知。说来护国公府也是百年公府,一朝倒下,自然是众说纷纭,虽有人道他是罪有应得,便是皇帝冷淡了皇后也不能使出这等魇镇手段来;可也有说不大肯信的,只道李源怎么能知道自家儿媳妇做甚呢?不过是受了糊涂妇人连累罢了。哪成想李源的鬼魂今日忽然在大庭广众道是自家在地狱受那碾盘之苦,可见当年不曾冤枉他哩!
不想“李源”又道是:“信男不该听了贱内的谗言,行此大逆不道事。信男固然是罪有应得,然身死罪消,信男非为巫蛊案受刑。”这话说得众人都惊诧起来,难道他还有甚更大的罪孽么?
果然就听那“李源”又道:“信男怨恨沈如兰未能及时救援以至我儿彰武战死,是以假造沈如兰通敌书信,要他的性命,好为小儿报仇。如今被他在阎罗面前告准,是以受无尽苦刑。”说了将他如何将书信藏入沈如兰书房,又是如何哄骗先帝,说得详细分明。因李源自承巫蛊案是实在前,已叫世人把他另眼相看,是以再听着他说出为何要害沈如兰,又是如何屈害沈如兰时,竟是无人不信,一时唾骂声四起,更有人道先帝杀李源满门杀得好,这等奸恶之徒合该受此报应。
两个主事再没想着能引出这段公案来,正要问李源来寻他们做甚,不想那“李源”忽地大叫一声道是:“呀,不好!他们来捉拿我了。”身子似一尾脱水的鱼一般往上一跃,转而跌倒在地,挣扎得几下就不动了,仿佛死了一般。
离着这和尚最近的僧道立时过去查看,当众将那和尚身子翻转过来,却看他双眼紧闭,牙关紧咬,却是依旧有呼吸,不过是昏了过去。两个主事当时取了热茶来与这和尚灌下,良久方苏,再问他前事,竟是一些儿也不知道了。
莫说和尚前事不知,便是说话的声音也与“李源”呈情时迥异,到了这时自是无人不信方才是李源的鬼魂附在这和尚身上,如今李源已叫鬼差捉回去了。因这个作恶反害了自身的教训是亲眼所见的,便是不信地狱报应的人也要动摇,何况彼时民风淳朴,倒是使人心都警惕了些,道是:“这才是苍天有眼不可欺哩,做得坏事,便是生前不报,死后也要受苦,不如得饶人处且扰人罢。”一时倒是民风醇和了些,这是旁话表过不提。
又说“李源”在众目睽睽下嚷出他是如何陷害的沈如兰,两个主事如何敢瞒,当即收了道场,一同进宫求见景晟,将这番变化奏上。到底事涉先帝,两个主事唯恐新帝嗔怒,却不知这出戏原就是景晟受了太师太傅点拨之后与景宁磋商出来的,便是那和尚也是景宁从京外寻来的擅能口技的戏子。
什么鬼魂附身,什么昏厥不醒,不过都是一场戏。好叫众人知道李源刁恶狠毒,先帝不过是受了他蒙蔽方才误会了沈如兰。而将巫蛊案先抛出,也是叫众人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认定李源不是好人,这样再听得“李源”说出陷害沈如兰事后方有“哦,果然如此。”之叹。 ↑返回顶部↑
齐王又不是个傻子,怎么不知道袁有方这些话不过是些推脱之词,竟是拿他当孩子哄了,他本是凤子龙孙,虽叫乾元帝打压了这些年,到底气性仍在,再忧心爱子安危,便是身在危墙,也忍气不住,站起身道:“既然接世子进宫与贵太妃相见是小事,那还辛苦袁少监走一趟,就说孤求见圣上。敢问袁少监,哥哥要见弟弟,是小事么?!”
虽袁少监是奉了乾元帝旨意的,要将齐王留在清凉殿中,可齐王再无权无势,也依旧是个还是亲王,并不好太得罪他,是以当时就答应道:“您稍候,奴婢这就替殿下传禀去。”说了正要转身,不想齐王妃忽然从蒲团上爬起身来,扑过来一把抓着袁有方胳膊道:“你去替我传禀,我要见殿下!我要见殿下!”话未说完已是泪如雨下。
齐王不意自家妻子竟是如此失措,忙过来搀扶,又劝道:“你莫怕,我这就去求见圣上。圣上爱惜兄弟,人所共知,又怎么肯亏待子侄呢。”说着面上露出一丝微笑来。
自乾元帝践祚之后,齐王每办一件差使都要出些岔子,而朝中臣子多的是知道乾元帝与齐王从前恩怨的,看着这样怎么不明白乾元帝这是记恨齐王从前与他争斗,要与他计较,只是先帝尸骨未寒,不好横加罪名,只能这样作弄,好坏齐王名声。众人有明白乾元帝心思,道他情有可原的,也有道乾元帝量窄的,大多不过是私下议论罢了。
可这世上多的是趋炎附势之徒,就有些官员为着讨好奉承乾元帝,屡屡上本弹劾齐王。客气些的道齐王昏聩无能,难当大用,请齐王居闲职,不要耽误国家大事;刻薄些儿的,竟有直骂齐王尸居余气,是为官蠹禄蠹的。更有狠毒的,竟是暗搓搓提起乾元帝从前遇刺的事来,道是:“这都是天佑大殷,是以才保得圣上无恙。”
齐王原有贤名,可哪经得起这样众口铄金,没几年折腾下来,自是名声尽毁。说来齐王原本是永兴帝最心爱的儿子,自是养得骄傲,哪里经得起这样的磨搓,不仅志气全无,老得也格外快,虽比乾元帝只大着两三岁,没几年竟是差着十余岁的模样。
而乾元帝因不肯听从御史们参劾,一力保全齐王,便叫他得了孝悌的名声去,是以齐王才有此言。可也因着这个名声,若是他执意求见乾元帝,乾元帝又怎么好一意拒见。
齐王妃叫齐王劝得这几句,她是经过齐王与乾元帝交锋的,怎么肯相信,含泪道:“王爷,不是妾不信着您,可殿下那里曾说过,妾可常去她那里坐坐,想来殿下也算金口玉牙,不能哄妾的。”
到底是齐王妃少进宫的缘故,只以为便是谢皇后再有心机手段,与他们无有不解之仇,又未必知道他们做了甚,且都是为人母的,总比乾元帝好说话些。而乾元帝爱惜这个皇后如珠如宝,朝野哪个不知道,若是得着谢皇后开解几句,许就能叫乾元帝放过阿康去,是以一心想见玉娘。而万贵太妃是听着齐王妃竟做此痴心妄想,又惊又怒,待要叱呵几句,一眼瞥见袁有方在一旁似笑非笑地看着,只得隐忍。
她这番欲言又止,叫袁有方瞧见了,将万贵太妃瞥了一眼,慢吞吞地道:“齐王殿下,到底是先见圣上,还是先见殿下,您给个准话,奴婢好去传禀。”
齐王扶着齐王妃与袁有方道:“在袁内侍瞧来,我们夫妇不能同时面圣吗?这是哪个的意思,袁少监竟敢言之凿凿。”
这话就将乾元帝带了进来,袁有方倒也不敢再啰嗦,左右他就是将话传到,乾元帝与谢皇后未必肯见他们哩。再则,乾元帝令他来时,也不曾说过不许传禀的话,是以又软了声气,忙先请罪,又笑道:“奴婢这就去,这就去。”说了将拂尘一甩,转身出殿。
袁有方先去求见乾元帝,将齐王言行加油添醋地与乾元帝回了,乾元帝想也不想地答应了。袁有方又小心翼翼地道:“圣上,齐王妃要见殿下,您看,奴婢要不要去传禀?”
乾元帝自是知道齐王妃用意,可在他心上一力以为玉娘生性软糯娇怯,最是肯替人周全的,唯恐她叫齐王妃蛊惑了,转过头来替他们求情,到时若是答应了她,倒是前功尽弃,若是不答应,又见不得她委屈神色,索性不叫她见也就是了,因此就道:“不许齐王妃打扰皇后。”
袁有方起先听着乾元帝肯见齐王,还有些忐忑,待听着乾元帝不许皇后见齐王妃,要笑不敢笑,垂头答应了,恭恭敬敬地退了出来,回在清凉殿,把乾元帝的口谕传了,齐王妃听着乾元帝不叫她见皇后,身上仿佛没了力气一般,跌坐在蒲团上,呆了呆,把双手捂着脸,泪水从指缝中落下。
齐王与齐王妃感情甚笃,看着她这般,自是怜惜,正要安慰几句,一边的袁有方已淡淡地道:“殿下,圣上等着您呢。”齐王情知,这回是自家求见,若有耽搁,如今乾元帝正寻自家岔子,只怕立时就好压个不敬的罪名下来,只得忍痛拍了拍齐王妃的肩,随着袁有方走出殿去。
袁有方:“朕的皇后,素来羸弱、言不高声、行不张扬、怒不动刑,她碍着你们母子甚了?把这个的流言来害她?!还是你们,对皇祖父心怀不满,所以借朕的皇后来生事?”
齐王迷迷糊糊间听着乾元帝夸赞着玉娘,想要笑一笑,笑乾元帝将蛇蝎当做羊羔,一张口,竟是喷出一口血来,鲜红滴滴地落在棋坪上,身子一软,缓缓地滑落在地,再听着乾元帝将个怨恨延平帝的罪名扣在他们头上,待要辩解已是有气无力,挣扎着张开眼,看向乾元帝,又看着乾元帝在他面前蹲下,身,脸上带些笑容:“你要问景康吗?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知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是为不孝,所以亲自出首,你合该高兴!”齐王听见这句,哪里还撑得住,双眼一闭向后直直倒下,竟是昏死过去。
☆、第396章 相见
作者有话要说: 虽道场上人极多,可叫这和尚一闹,这时已是肃静无声,只听那和尚字字句句说得清晰。说来也是奇怪,这人分明是个宏大的嗓门,当时又是艳阳高照,可人人只觉着后心深寒,有胆小的,牙关竟是打起战来。道录司僧录司两个主事脸上也变了颜色,掌心都沁出汗来:好好一个祈福的法会,如何闹起鬼来!这鬼还是从前的护国公李源!
道录司的主事只觉着头皮也紧了起来,当时就喝问道:“你是哪个李源?!可是从前的护国公么?”地上那和尚哀声道:“正是信男。”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说起李源名字,百姓们未必知道,可提着护国公府倒是无人不知。说来护国公府也是百年公府,一朝倒下,自然是众说纷纭,虽有人道他是罪有应得,便是皇帝冷淡了皇后也不能使出这等魇镇手段来;可也有说不大肯信的,只道李源怎么能知道自家儿媳妇做甚呢?不过是受了糊涂妇人连累罢了。哪成想李源的鬼魂今日忽然在大庭广众道是自家在地狱受那碾盘之苦,可见当年不曾冤枉他哩!
不想“李源”又道是:“信男不该听了贱内的谗言,行此大逆不道事。信男固然是罪有应得,然身死罪消,信男非为巫蛊案受刑。”这话说得众人都惊诧起来,难道他还有甚更大的罪孽么?
果然就听那“李源”又道:“信男怨恨沈如兰未能及时救援以至我儿彰武战死,是以假造沈如兰通敌书信,要他的性命,好为小儿报仇。如今被他在阎罗面前告准,是以受无尽苦刑。”说了将他如何将书信藏入沈如兰书房,又是如何哄骗先帝,说得详细分明。因李源自承巫蛊案是实在前,已叫世人把他另眼相看,是以再听着他说出为何要害沈如兰,又是如何屈害沈如兰时,竟是无人不信,一时唾骂声四起,更有人道先帝杀李源满门杀得好,这等奸恶之徒合该受此报应。
两个主事再没想着能引出这段公案来,正要问李源来寻他们做甚,不想那“李源”忽地大叫一声道是:“呀,不好!他们来捉拿我了。”身子似一尾脱水的鱼一般往上一跃,转而跌倒在地,挣扎得几下就不动了,仿佛死了一般。
离着这和尚最近的僧道立时过去查看,当众将那和尚身子翻转过来,却看他双眼紧闭,牙关紧咬,却是依旧有呼吸,不过是昏了过去。两个主事当时取了热茶来与这和尚灌下,良久方苏,再问他前事,竟是一些儿也不知道了。
莫说和尚前事不知,便是说话的声音也与“李源”呈情时迥异,到了这时自是无人不信方才是李源的鬼魂附在这和尚身上,如今李源已叫鬼差捉回去了。因这个作恶反害了自身的教训是亲眼所见的,便是不信地狱报应的人也要动摇,何况彼时民风淳朴,倒是使人心都警惕了些,道是:“这才是苍天有眼不可欺哩,做得坏事,便是生前不报,死后也要受苦,不如得饶人处且扰人罢。”一时倒是民风醇和了些,这是旁话表过不提。
又说“李源”在众目睽睽下嚷出他是如何陷害的沈如兰,两个主事如何敢瞒,当即收了道场,一同进宫求见景晟,将这番变化奏上。到底事涉先帝,两个主事唯恐新帝嗔怒,却不知这出戏原就是景晟受了太师太傅点拨之后与景宁磋商出来的,便是那和尚也是景宁从京外寻来的擅能口技的戏子。
什么鬼魂附身,什么昏厥不醒,不过都是一场戏。好叫众人知道李源刁恶狠毒,先帝不过是受了他蒙蔽方才误会了沈如兰。而将巫蛊案先抛出,也是叫众人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认定李源不是好人,这样再听得“李源”说出陷害沈如兰事后方有“哦,果然如此。”之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