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3 / 4)
新电影的剧本。
她已经差不多构思好了新的电影,说到这部新电影,她就需要先讲一个故事。
1966年,一位叫做i的导演执导了一部影片叫做《姜戈》,是一部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说到西部片,其实很多西部片的主角都叫做姜戈,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至于美国西部片和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的区别在哪里,就是美国西部片就是纯正的在美国拍摄的西部牛仔片,而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则是广泛地指那些不是在美国拍摄的,可能在瑞典、西班牙、意大利拍摄的西部片,并非贬义词。
这部叫做《姜戈》的电影,是一部经典的意大利西部片,讲述的是荒凉的旷野中,一个神秘而冷峻的西部猎手和一位美丽姑娘的西部枪战片,孤胆枪手叮了桄榔和一群傻x野蛮人大干,最后漂亮姑娘被杀,为了复仇杀光了所有人。此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冷峻的眼神发狂似的笑容,射击场面爽快淋漓不拖泥带水,血腥场面飞溅。
三池崇史大师2007年曾把《姜戈》翻拍成《寿喜烧西部片》,足证此片影史地位,堪称西部片爆力美学之最。
而2012年,著名的电影鬼才昆丁塔伦蒂诺推出了一部备受称赞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这部《被解救的姜戈》也是改编自1966年的这部由导演i执导的同名影片《姜戈》。
《被解救的姜戈》和《姜戈》的故事基本完全是不同的,昆丁塔伦蒂诺把《姜戈》剧情的整个内核都换掉了,但是在一些情节桥段以及表现手法和拍摄风格上他借鉴了旧版《姜戈》,音乐也抄了好几段。
《姜戈》讲述的是荒凉的旷野中,一个神秘而冷峻的白人西部猎手和一位美丽姑娘的西部枪战片,最后西部猎手为了替姑娘报仇和敌人大纲一片。而《被解救的姜戈》讲述的是一个黑奴如何在恩施的带领下从奴隶制度自我觉醒,从而杀死农场主救出自己的爱妻。
如果对于不是很了解这位鬼才昆丁塔伦蒂诺的人,白水可以做出如下解释。
他的电影充满个性,而且都是自己写剧本,他擅长颠三倒四非线性地讲述故事,用极端的手法表现黑色幽默,没心没肺地解构一切。在他的电影中,不存在什么伟大的意义,不存在什么需要正面塑造的人物,一切都只为个性而服务。
他的代表作,《低俗小说》、《杀死比尔》、《无耻混蛋》、《落水狗》每一部都是电影圈大名鼎鼎的存在。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他就跻身好莱坞十大导演的行列,和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人齐名。
而且他自身也充满个性和独断独行,他曾经告诉华纳兄弟,如果敢把他的电影剪一刀,他就再也不发行《落水狗》。
但是这位大师在他的职业生涯前半部分,因为太过个性始终不肯流于大众,导致他的电影作品始终无法拥有最大限度的大众欣赏性,就是典型的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表示看不懂哪里好看了。奥斯卡也从来不会青睐这种“个性”电影。
所以在他的职业后期,这位大师也不能免俗地朝着奥斯卡方向看去,为了讨好奥斯卡和大众审美,他推出了两部比较倾向大众审美的电影,《无耻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
这两部带着明显“讨好”奥斯卡的色彩,前者昆丁塔伦蒂诺把背影设定在了二战,后者他直接让黑人做主角带出了黑奴制度和种族问题。
所以,带上了“讨好”奥斯卡的敏感黑奴题材,《被解救的姜戈》很顺利地入围了奥斯卡,不过最终这部朝1966年《姜戈》致敬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最后没有得到奥斯卡。
不知道昆丁本人是怎么想的,至少在白水看来,他是想“讨好”奥斯卡的,但是却又不肯完全跨出“讨好”的那个脚步,作为大师的他或许知道奥斯卡那几个一戳就高、潮的g、点,但是他踩得还不够准。
因为在白水看来,他把1966年《姜戈》的美墨战争背景舞台搬到南北战争前两年,还把主角刻意换成了黑人,基本把《姜戈》整个故事的内部核心都换掉了,把孤胆英雄的枪战片,改成了黑奴的自我救赎,强调白人是如何虐、待黑奴,强调了主角身为黑奴是如何通过反抗争取自己权利最终救出妻子获得自由的。
是的,这前半段都十分ok,他踩准了奥斯卡所有的g、点,内战、黑奴、种族歧视,这完全就是朝着奥斯卡去走的冲奥片。
但是到了后半段,昆丁塔伦蒂诺那个性的一面又抑制不住出现了,他又开始进行自己的黑色幽默以及神转折的剧情,他不但没有升华种族歧视和黑奴的矛盾点,反而弱化了,看到后面观众都觉得“种族”、“黑奴”这些敏感词是不痛不痒的东西,观众开始关注主人公的帅气威武和神枪法以及主人公的心态变化。而真正奥斯卡喜欢的东西都被模糊化了。
它的主旨也不够高深,主角至始至终就是为了救出自己被庄园主奴役的妻子,他从未想过要拯救更多被奴隶制度压迫的同胞。
当然,白水不是在揣测这位电影大师的实力不够,昆丁也有可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个性,而刻意不完全踩准到奥斯卡的那几个g、点上,只是打了擦边球捞了个提名。他也许是故意不强调那些敏感的“战争”“黑奴”“歧视”,他也许都是故意的。
白水看过1966年的《姜戈》,也看过昆丁改编的《被解救的姜戈》,说实话她觉得昆丁改得不错,但是当时她就在想,如果说她,她绝对不会那么改,如果是为了“讨好”奥斯卡,她会将《姜戈》朝另一个方向去改,改得彻彻底底,什么孤胆英雄,什么甘畅淋漓的枪战这些都不要了,而不是像昆丁的《被解救的姜戈》这样半吊子“讨好”奥斯卡,依旧保留了孤胆英雄的枪战风格和个人英雄主义,当然,可能昆丁压根没想讨好奥斯卡。
白水当时就想,如果她是美国导演,她可能会拍一部同样是改编自1966年《姜戈》的电影,但是她会走和昆丁完全不同的方式和改编内容,昆丁的改编不够讨巧,她当时就想知道,昆丁的改编没有得到奥斯卡,那么她的改编会得奥斯卡吗?
可是当时没有如果,因为她是中国人,身在中国,不过现在上帝给了她新的机会,那么她倒是很想试试,她也去改编1966年的那部《姜戈》,但是肯定是和2012年昆丁的那部完全不同的改编,无论是剧情上,还是风格上,她和昆丁的风格本来就完全不同的,而她以她对奥斯卡的理解去改编,看看她的“讨好”方式,能够打动奥斯卡最终折桂。
这个想法,白水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兴奋无比,这种默默和电影大师竞赛的感觉,虽然大师可能压根没把她当一回事,而且大师可能压根没想去“讨好”奥斯卡,全是白水自己乱猜的。
不过没关系,白水认为1966年那个《姜戈》本来就很适合改编,因为它对于暴力美学的诠释太完美了,当时她看完1966年那版《姜戈》的时候,就觉得这拍摄风格要是改编一下剧情更加贴近大众审美,一定也会很精彩。
so,白水下一部的冲奥电影就是另一部改编自1966年《姜戈》的《被解救的姜戈》,和2012年昆丁塔伦蒂诺的《被解救的姜戈》是不同的改编版本,虽然他们都改编自《姜戈》。至于为什么她还是要取《被解救的姜戈》这个名字,她只是单纯觉得《被解救的姜戈》这个名字的立意很不错,一种被动形式。
昆丁这位大师级电影人物改编的《姜戈》都只捞了一个奥斯卡提名,她改编的《姜戈》会得到更高的赞誉吗?她会得奥斯卡吗? ↑返回顶部↑
她已经差不多构思好了新的电影,说到这部新电影,她就需要先讲一个故事。
1966年,一位叫做i的导演执导了一部影片叫做《姜戈》,是一部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说到西部片,其实很多西部片的主角都叫做姜戈,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至于美国西部片和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的区别在哪里,就是美国西部片就是纯正的在美国拍摄的西部牛仔片,而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则是广泛地指那些不是在美国拍摄的,可能在瑞典、西班牙、意大利拍摄的西部片,并非贬义词。
这部叫做《姜戈》的电影,是一部经典的意大利西部片,讲述的是荒凉的旷野中,一个神秘而冷峻的西部猎手和一位美丽姑娘的西部枪战片,孤胆枪手叮了桄榔和一群傻x野蛮人大干,最后漂亮姑娘被杀,为了复仇杀光了所有人。此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冷峻的眼神发狂似的笑容,射击场面爽快淋漓不拖泥带水,血腥场面飞溅。
三池崇史大师2007年曾把《姜戈》翻拍成《寿喜烧西部片》,足证此片影史地位,堪称西部片爆力美学之最。
而2012年,著名的电影鬼才昆丁塔伦蒂诺推出了一部备受称赞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这部《被解救的姜戈》也是改编自1966年的这部由导演i执导的同名影片《姜戈》。
《被解救的姜戈》和《姜戈》的故事基本完全是不同的,昆丁塔伦蒂诺把《姜戈》剧情的整个内核都换掉了,但是在一些情节桥段以及表现手法和拍摄风格上他借鉴了旧版《姜戈》,音乐也抄了好几段。
《姜戈》讲述的是荒凉的旷野中,一个神秘而冷峻的白人西部猎手和一位美丽姑娘的西部枪战片,最后西部猎手为了替姑娘报仇和敌人大纲一片。而《被解救的姜戈》讲述的是一个黑奴如何在恩施的带领下从奴隶制度自我觉醒,从而杀死农场主救出自己的爱妻。
如果对于不是很了解这位鬼才昆丁塔伦蒂诺的人,白水可以做出如下解释。
他的电影充满个性,而且都是自己写剧本,他擅长颠三倒四非线性地讲述故事,用极端的手法表现黑色幽默,没心没肺地解构一切。在他的电影中,不存在什么伟大的意义,不存在什么需要正面塑造的人物,一切都只为个性而服务。
他的代表作,《低俗小说》、《杀死比尔》、《无耻混蛋》、《落水狗》每一部都是电影圈大名鼎鼎的存在。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他就跻身好莱坞十大导演的行列,和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人齐名。
而且他自身也充满个性和独断独行,他曾经告诉华纳兄弟,如果敢把他的电影剪一刀,他就再也不发行《落水狗》。
但是这位大师在他的职业生涯前半部分,因为太过个性始终不肯流于大众,导致他的电影作品始终无法拥有最大限度的大众欣赏性,就是典型的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表示看不懂哪里好看了。奥斯卡也从来不会青睐这种“个性”电影。
所以在他的职业后期,这位大师也不能免俗地朝着奥斯卡方向看去,为了讨好奥斯卡和大众审美,他推出了两部比较倾向大众审美的电影,《无耻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
这两部带着明显“讨好”奥斯卡的色彩,前者昆丁塔伦蒂诺把背影设定在了二战,后者他直接让黑人做主角带出了黑奴制度和种族问题。
所以,带上了“讨好”奥斯卡的敏感黑奴题材,《被解救的姜戈》很顺利地入围了奥斯卡,不过最终这部朝1966年《姜戈》致敬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最后没有得到奥斯卡。
不知道昆丁本人是怎么想的,至少在白水看来,他是想“讨好”奥斯卡的,但是却又不肯完全跨出“讨好”的那个脚步,作为大师的他或许知道奥斯卡那几个一戳就高、潮的g、点,但是他踩得还不够准。
因为在白水看来,他把1966年《姜戈》的美墨战争背景舞台搬到南北战争前两年,还把主角刻意换成了黑人,基本把《姜戈》整个故事的内部核心都换掉了,把孤胆英雄的枪战片,改成了黑奴的自我救赎,强调白人是如何虐、待黑奴,强调了主角身为黑奴是如何通过反抗争取自己权利最终救出妻子获得自由的。
是的,这前半段都十分ok,他踩准了奥斯卡所有的g、点,内战、黑奴、种族歧视,这完全就是朝着奥斯卡去走的冲奥片。
但是到了后半段,昆丁塔伦蒂诺那个性的一面又抑制不住出现了,他又开始进行自己的黑色幽默以及神转折的剧情,他不但没有升华种族歧视和黑奴的矛盾点,反而弱化了,看到后面观众都觉得“种族”、“黑奴”这些敏感词是不痛不痒的东西,观众开始关注主人公的帅气威武和神枪法以及主人公的心态变化。而真正奥斯卡喜欢的东西都被模糊化了。
它的主旨也不够高深,主角至始至终就是为了救出自己被庄园主奴役的妻子,他从未想过要拯救更多被奴隶制度压迫的同胞。
当然,白水不是在揣测这位电影大师的实力不够,昆丁也有可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个性,而刻意不完全踩准到奥斯卡的那几个g、点上,只是打了擦边球捞了个提名。他也许是故意不强调那些敏感的“战争”“黑奴”“歧视”,他也许都是故意的。
白水看过1966年的《姜戈》,也看过昆丁改编的《被解救的姜戈》,说实话她觉得昆丁改得不错,但是当时她就在想,如果说她,她绝对不会那么改,如果是为了“讨好”奥斯卡,她会将《姜戈》朝另一个方向去改,改得彻彻底底,什么孤胆英雄,什么甘畅淋漓的枪战这些都不要了,而不是像昆丁的《被解救的姜戈》这样半吊子“讨好”奥斯卡,依旧保留了孤胆英雄的枪战风格和个人英雄主义,当然,可能昆丁压根没想讨好奥斯卡。
白水当时就想,如果她是美国导演,她可能会拍一部同样是改编自1966年《姜戈》的电影,但是她会走和昆丁完全不同的方式和改编内容,昆丁的改编不够讨巧,她当时就想知道,昆丁的改编没有得到奥斯卡,那么她的改编会得奥斯卡吗?
可是当时没有如果,因为她是中国人,身在中国,不过现在上帝给了她新的机会,那么她倒是很想试试,她也去改编1966年的那部《姜戈》,但是肯定是和2012年昆丁的那部完全不同的改编,无论是剧情上,还是风格上,她和昆丁的风格本来就完全不同的,而她以她对奥斯卡的理解去改编,看看她的“讨好”方式,能够打动奥斯卡最终折桂。
这个想法,白水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兴奋无比,这种默默和电影大师竞赛的感觉,虽然大师可能压根没把她当一回事,而且大师可能压根没想去“讨好”奥斯卡,全是白水自己乱猜的。
不过没关系,白水认为1966年那个《姜戈》本来就很适合改编,因为它对于暴力美学的诠释太完美了,当时她看完1966年那版《姜戈》的时候,就觉得这拍摄风格要是改编一下剧情更加贴近大众审美,一定也会很精彩。
so,白水下一部的冲奥电影就是另一部改编自1966年《姜戈》的《被解救的姜戈》,和2012年昆丁塔伦蒂诺的《被解救的姜戈》是不同的改编版本,虽然他们都改编自《姜戈》。至于为什么她还是要取《被解救的姜戈》这个名字,她只是单纯觉得《被解救的姜戈》这个名字的立意很不错,一种被动形式。
昆丁这位大师级电影人物改编的《姜戈》都只捞了一个奥斯卡提名,她改编的《姜戈》会得到更高的赞誉吗?她会得奥斯卡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