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113节(3 / 4)
温晏然大笑,亲手过去将人扶起:“朕许久不见萧将军。”
御前奏对,本该恭谨肃穆,然而等萧西驰站起来,与皇帝目光相接时,便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语气真诚:“臣虽然身在南地,但这六年多来,却没有一日不思念陛下。”
温晏然:“朕今次来南地,至少也会住上两年,加上运河已经通行,不管是朕过来,还是你过去,都方便许多。”
萧西驰忍不住一笑:“还是臣过去的好——庆邑部虽然多用心于弓马之事,不过迁居南地已久,对水路也不算陌生,也免得陛下为龙舟所苦。”
温晏然:“……”她晕船的事情都已经传到庆邑了吗?
果然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过度参考旁人的败家流程是很有问题的,哪怕她如今依旧以昏君为目标,那些水殿龙舟事也得折戟在没法长期待在大船上头……
年轻的天子将视线从萧西驰身上移到池仪等人那边,微笑:“看来太医署一直没忘记替朕寻找治疗晕船的药方,当真是尽忠职守。”
张络呵呵笑道:“陛下慧眼如炬。”
太医署借由蛊虫病的旧事,想到了南地土人多有行船的经验,想从南边搜罗些药方,可惜如今药方虽然搜罗了不少,但对皇帝到底有没有用处,目前还没有定论。
与萧西驰相见后,温晏然一行直接前往本地一处官衙中休息,她没有亮明皇帝的身份,在加上内官们刻意诱导,让本地官吏觉得官衙中的“建平贵人”,或许是两位殿下中的某一个。
萧西驰此次特地告了假过来,就是打算在皇帝身边多待几日,到了晚上,更是与皇帝同室相谈,议论南地诸事。
“南滨诸国之主,皆非擅长理政之辈。”
旁的将领如此评价,或许未必可信,但萧西驰上马能战,下马能谋,不管打仗还是治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她今日这么说,自然有她的道理。
温晏然微微颔首:“朕也这么想,这几年的柘糖产量都不少,可见南滨那边已经不剩多少耕地。”
萧西驰:“比如洛南,他们那边倒也不是没人看出端倪,只是无力回天而已。”
甘蔗是多年作物,前期投入大,前一两年只是刚刚回本而已,在尝到甜头后,当地豪强大族完全不可能为了国家的前途,放弃那些已经到手的利益。
皇帝听到这里,神色微微凛冽了一些,俄而又笑道:“他们既然不能善待百姓,便莫怪当地人逃到周地,流民内迁之事素来容易引起纷争,不过朕既然来了太康这边,便总会为你们撑腰。”
萧西驰闻言恍然,皇帝这么做,显然是打算把大周的中心地带往南边偏移一些。
这里有着广袤的土地,一旦开发出来,大周的国力必定会愈发强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大量人口填充。
如今人口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被迁到这里修河的各类役者——许多大臣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个其实不在天子计划内的事情,就是当初被拎过来修河的精壮,不少出身豪强大族,若是留在此地,正好能支撑起当地的基础管理事宜——另一个则是南滨那边。
凭萧西驰的本事,想要打赢南滨诸国,基本是不费吹灰之力,但若想长期占据那些地盘,便困难许多,然而陛下以利相诱,吸引洛南黔首自动内迁,等于釜底抽薪之计,若是那边没有足够人口,当地豪族自然也就不能称为豪族,到时候自然可以慢慢去掉洛南等藩国的建制。
两人密谈片刻,才各自睡下。
第172章
温晏然既然微服出门,自然要去河堤上巡视两日,她也确如之前跟国师说的那样,亲自去挑了些石头——其实自从穿越以来,她一直坚持锻炼,注意养生,自觉力气比刚穿越那时,有了长足的长进,但看着萧西驰一只手轻轻松松提起了她基本搬不动的石料,还是陷入了长久沉默。
池仪干咳了两声,道:“世上之人各有所长……”
温晏然笑了一下,也不纠结,只道:“待会再随朕去瞧瞧周围的田地情况。”
水部官吏在南边不止需要负责修建运河,还趁着安置百姓的机会,修缮当地水利设施,温晏然亲自去周围瞧过,虽然许多地方修了水渠,但开荒的力度还不够,大多数的田里种的还是从洛南那边传进来的早稻,幸而此类稻谷就算并不好吃,至少能够果腹。
身为皇帝,温晏然没法在外头待太长时间,禹州那边已经有大臣察觉到天子不在此地,未免出现乱子,她必须赶紧返回。
虽说皇帝是微服外出,但沿途一直调拨禁军随从护卫,回来时的动静瞒不过人,温晏然前脚入城,宋文述后脚便过来觐见天子,履行自己御史大夫的职责。
宋文述:“陛下身担天下社稷,如今四海平定,实不必身涉险地。” ↑返回顶部↑
御前奏对,本该恭谨肃穆,然而等萧西驰站起来,与皇帝目光相接时,便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语气真诚:“臣虽然身在南地,但这六年多来,却没有一日不思念陛下。”
温晏然:“朕今次来南地,至少也会住上两年,加上运河已经通行,不管是朕过来,还是你过去,都方便许多。”
萧西驰忍不住一笑:“还是臣过去的好——庆邑部虽然多用心于弓马之事,不过迁居南地已久,对水路也不算陌生,也免得陛下为龙舟所苦。”
温晏然:“……”她晕船的事情都已经传到庆邑了吗?
果然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过度参考旁人的败家流程是很有问题的,哪怕她如今依旧以昏君为目标,那些水殿龙舟事也得折戟在没法长期待在大船上头……
年轻的天子将视线从萧西驰身上移到池仪等人那边,微笑:“看来太医署一直没忘记替朕寻找治疗晕船的药方,当真是尽忠职守。”
张络呵呵笑道:“陛下慧眼如炬。”
太医署借由蛊虫病的旧事,想到了南地土人多有行船的经验,想从南边搜罗些药方,可惜如今药方虽然搜罗了不少,但对皇帝到底有没有用处,目前还没有定论。
与萧西驰相见后,温晏然一行直接前往本地一处官衙中休息,她没有亮明皇帝的身份,在加上内官们刻意诱导,让本地官吏觉得官衙中的“建平贵人”,或许是两位殿下中的某一个。
萧西驰此次特地告了假过来,就是打算在皇帝身边多待几日,到了晚上,更是与皇帝同室相谈,议论南地诸事。
“南滨诸国之主,皆非擅长理政之辈。”
旁的将领如此评价,或许未必可信,但萧西驰上马能战,下马能谋,不管打仗还是治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她今日这么说,自然有她的道理。
温晏然微微颔首:“朕也这么想,这几年的柘糖产量都不少,可见南滨那边已经不剩多少耕地。”
萧西驰:“比如洛南,他们那边倒也不是没人看出端倪,只是无力回天而已。”
甘蔗是多年作物,前期投入大,前一两年只是刚刚回本而已,在尝到甜头后,当地豪强大族完全不可能为了国家的前途,放弃那些已经到手的利益。
皇帝听到这里,神色微微凛冽了一些,俄而又笑道:“他们既然不能善待百姓,便莫怪当地人逃到周地,流民内迁之事素来容易引起纷争,不过朕既然来了太康这边,便总会为你们撑腰。”
萧西驰闻言恍然,皇帝这么做,显然是打算把大周的中心地带往南边偏移一些。
这里有着广袤的土地,一旦开发出来,大周的国力必定会愈发强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大量人口填充。
如今人口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被迁到这里修河的各类役者——许多大臣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个其实不在天子计划内的事情,就是当初被拎过来修河的精壮,不少出身豪强大族,若是留在此地,正好能支撑起当地的基础管理事宜——另一个则是南滨那边。
凭萧西驰的本事,想要打赢南滨诸国,基本是不费吹灰之力,但若想长期占据那些地盘,便困难许多,然而陛下以利相诱,吸引洛南黔首自动内迁,等于釜底抽薪之计,若是那边没有足够人口,当地豪族自然也就不能称为豪族,到时候自然可以慢慢去掉洛南等藩国的建制。
两人密谈片刻,才各自睡下。
第172章
温晏然既然微服出门,自然要去河堤上巡视两日,她也确如之前跟国师说的那样,亲自去挑了些石头——其实自从穿越以来,她一直坚持锻炼,注意养生,自觉力气比刚穿越那时,有了长足的长进,但看着萧西驰一只手轻轻松松提起了她基本搬不动的石料,还是陷入了长久沉默。
池仪干咳了两声,道:“世上之人各有所长……”
温晏然笑了一下,也不纠结,只道:“待会再随朕去瞧瞧周围的田地情况。”
水部官吏在南边不止需要负责修建运河,还趁着安置百姓的机会,修缮当地水利设施,温晏然亲自去周围瞧过,虽然许多地方修了水渠,但开荒的力度还不够,大多数的田里种的还是从洛南那边传进来的早稻,幸而此类稻谷就算并不好吃,至少能够果腹。
身为皇帝,温晏然没法在外头待太长时间,禹州那边已经有大臣察觉到天子不在此地,未免出现乱子,她必须赶紧返回。
虽说皇帝是微服外出,但沿途一直调拨禁军随从护卫,回来时的动静瞒不过人,温晏然前脚入城,宋文述后脚便过来觐见天子,履行自己御史大夫的职责。
宋文述:“陛下身担天下社稷,如今四海平定,实不必身涉险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