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3)(2 / 4)
一时之间,新帝刚登基就五谷丰登、百姓富足,必定是天降祥瑞,新帝乃天命之子等恭贺之言纷至沓来,把新帝乐得找不着北。
然而新帝也清楚这是赵长夏的功劳,所以趁着恩封近臣的机会,他也给赵长夏升了官。
因赵长夏没有出身,对仕途有些影响,所以新帝干脆赐她进士出身,又擢升她为从六品的寄禄官,再判户部左曹员外郎,负责户部左曹事务。
从赵长夏被封官至今也不过两年,她就从一个九品的芝麻官跻身中层官阶,比大多数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出身的官员晋升得都快,着实招人嫉妒。
奈何这些人嫉妒归嫉妒,却也十分清楚赵长夏的功劳之大,别说升两级,连升四级,宰相们也不会有异议了。
赵长夏在户部左曹任职,又可近一步推广这些高产的作物。
首先要先让京畿一带种上这些,同时她又买了不少合适山东那边种植的小麦品种,令人在那边推广开来。
只有这些地方先富庶起来,动荡才会少一点。
南方有水稻,在筠州知州等人的努力下,如今筠州已经遍植高产品种的水稻,而且种植面积还往四周扩大。
受益于此,赵长夏的任务奖励一直在增加,哪怕她什么都不干,一天也有数十万的成就点进账。她再用这些成就点买谷种,继续推广。
赵长夏的成就点太多,有些花不完,所以她买了许多超级农具给郑阳,道:这一批农具由你统一管理,每次用完需要清点和回收。
众人心里纳罕,不过是一些农具,用得着吗?
等他们用过了这些农具,才发现这还真是宝贝,使用起来轻便,但不会影响耕地的效率,也不知道是如何打造的
他们也不敢偷换这些农具,因为这些农具上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羊图腾,赵长夏说这是防伪标志,他们也确实模仿不出来。
除了这些基本的农具,还有很多粮食加工类的工具,比如石磨、石碾等,籍田司有专门的磨面、加工粮食的地方,不过赵长夏置换了这些新工具后,那些旧的就被淘汰了。
农人对此也没有异议,反正新工具操作起来更有效率。
等到了年底,郑阳看着恩恩爱爱的赵长夏与曲清江,越发想念家中的妻女,他想了很久,便跟赵长夏坦白:郎君,我想离开籍田司。
赵长夏问他有什么打算,他便厚着脸皮道:我想找郎君买些石磨,专门替人磨面,收取一些佣金。
赵长夏明白了,郑阳这是学习她在老家的操作。
她也没拒绝,毕竟郑阳这些年来帮了她不少忙,由于他很配合她的工作,使得她当初在籍田司的工作能开展起来。
她送了五台超级石磨给郑阳,郑阳又另外买了几台,然后在南郊租了个场地,挂上专门替人磨面的招牌。由于他收费不算高,但磨出来的面又细腻又干净,份量还很足,所以汴京许多大户人家都找他磨面,他光是磨面,一日的收益便有上千钱。
加上大家都知道郑阳的靠山是赵长夏,而暂时没人敢得罪新帝跟前的红人,所以即便有人眼红郑阳的进账,却也无人敢上去闹事。
等郑阳的加工生意彻底稳定了,他便给家里寄信,将妻女接到了汴京来。
郑父郑母虽然不高兴郑阳不把他们接到汴京去,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汴京的风情,但郑阳的兄弟对此却十分高兴。他们知道郑嫂名下的田其实是郑阳的,若是郑阳跟郑嫂都不在家了,那他们那些田地不就是郑家的了?
他们怀着这点小心思,欢欢喜喜地将郑嫂母女送走,等她们走了好些天了,郑家人去郑嫂的田里,才从那些佃户的口中得知,郑嫂早就将田卖给胡惟务,然后带着所有的家产进京去了。
郑家人气得跳脚,奈何他们不敢招惹胡惟务,便只能在家咒骂郑阳不孝。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
高产的小麦品种已经在京畿、山东一带广为种植,国库逐渐充盈,新帝亲政后,又给赵长夏升了官。
不过这一次,赵长夏没有接受,反而向新帝提出了致仕的请求。
新帝: ↑返回顶部↑
然而新帝也清楚这是赵长夏的功劳,所以趁着恩封近臣的机会,他也给赵长夏升了官。
因赵长夏没有出身,对仕途有些影响,所以新帝干脆赐她进士出身,又擢升她为从六品的寄禄官,再判户部左曹员外郎,负责户部左曹事务。
从赵长夏被封官至今也不过两年,她就从一个九品的芝麻官跻身中层官阶,比大多数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出身的官员晋升得都快,着实招人嫉妒。
奈何这些人嫉妒归嫉妒,却也十分清楚赵长夏的功劳之大,别说升两级,连升四级,宰相们也不会有异议了。
赵长夏在户部左曹任职,又可近一步推广这些高产的作物。
首先要先让京畿一带种上这些,同时她又买了不少合适山东那边种植的小麦品种,令人在那边推广开来。
只有这些地方先富庶起来,动荡才会少一点。
南方有水稻,在筠州知州等人的努力下,如今筠州已经遍植高产品种的水稻,而且种植面积还往四周扩大。
受益于此,赵长夏的任务奖励一直在增加,哪怕她什么都不干,一天也有数十万的成就点进账。她再用这些成就点买谷种,继续推广。
赵长夏的成就点太多,有些花不完,所以她买了许多超级农具给郑阳,道:这一批农具由你统一管理,每次用完需要清点和回收。
众人心里纳罕,不过是一些农具,用得着吗?
等他们用过了这些农具,才发现这还真是宝贝,使用起来轻便,但不会影响耕地的效率,也不知道是如何打造的
他们也不敢偷换这些农具,因为这些农具上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羊图腾,赵长夏说这是防伪标志,他们也确实模仿不出来。
除了这些基本的农具,还有很多粮食加工类的工具,比如石磨、石碾等,籍田司有专门的磨面、加工粮食的地方,不过赵长夏置换了这些新工具后,那些旧的就被淘汰了。
农人对此也没有异议,反正新工具操作起来更有效率。
等到了年底,郑阳看着恩恩爱爱的赵长夏与曲清江,越发想念家中的妻女,他想了很久,便跟赵长夏坦白:郎君,我想离开籍田司。
赵长夏问他有什么打算,他便厚着脸皮道:我想找郎君买些石磨,专门替人磨面,收取一些佣金。
赵长夏明白了,郑阳这是学习她在老家的操作。
她也没拒绝,毕竟郑阳这些年来帮了她不少忙,由于他很配合她的工作,使得她当初在籍田司的工作能开展起来。
她送了五台超级石磨给郑阳,郑阳又另外买了几台,然后在南郊租了个场地,挂上专门替人磨面的招牌。由于他收费不算高,但磨出来的面又细腻又干净,份量还很足,所以汴京许多大户人家都找他磨面,他光是磨面,一日的收益便有上千钱。
加上大家都知道郑阳的靠山是赵长夏,而暂时没人敢得罪新帝跟前的红人,所以即便有人眼红郑阳的进账,却也无人敢上去闹事。
等郑阳的加工生意彻底稳定了,他便给家里寄信,将妻女接到了汴京来。
郑父郑母虽然不高兴郑阳不把他们接到汴京去,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汴京的风情,但郑阳的兄弟对此却十分高兴。他们知道郑嫂名下的田其实是郑阳的,若是郑阳跟郑嫂都不在家了,那他们那些田地不就是郑家的了?
他们怀着这点小心思,欢欢喜喜地将郑嫂母女送走,等她们走了好些天了,郑家人去郑嫂的田里,才从那些佃户的口中得知,郑嫂早就将田卖给胡惟务,然后带着所有的家产进京去了。
郑家人气得跳脚,奈何他们不敢招惹胡惟务,便只能在家咒骂郑阳不孝。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
高产的小麦品种已经在京畿、山东一带广为种植,国库逐渐充盈,新帝亲政后,又给赵长夏升了官。
不过这一次,赵长夏没有接受,反而向新帝提出了致仕的请求。
新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