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1 / 2)
“是啊是啊,沙地一亩也能换十二斤。比周地主那好多了。”
“宋家是厚道人啊,据我所认识的地主,少说也要收五成租子的,还是税前五成呢,赋税全让咱们交了。”
接着,十来个差爷陆续出来,一字排开,本来有些激动的村民顿时老实了。然后一筐筐白花花的米面才从院子里抬了出来,排在前面老人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老泪纵横。
宋二郎他们门前摆了张桌子,供韩师爷用。排在队伍前头的第一人,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便从怀中将地契拿了出来。韩师爷接过后,先让二郎签字盖章,接着便由韩师爷盖章。(现在徐明府丁忧,新任知县尚未下达任命通知,而周少府如今又借酒浇愁,县衙里的事暂由他代理一二)
等做完这一切后,那人才被放了过去。那老汉提着五十来斤米,老泪纵横。他的家人忙跑过来将他扶住。
队伍在慢慢前进,领到粮的人都满脸喜悦,热泪盈眶。让等在后面的揪心极了,生怕前面的人换完了,后面的就没粮食换了。
特别是另一排排着的是别村的村民,别提有多羡慕古沙村的人了。这宋家还是照顾自已村的人多呀。
等着的人没事做,就开始数落自己村的地主,说他们不够仗义,自己村的人都那么困难了,还削尖了脑袋想占他们的便宜!
其实罗云初他们每亩地给的粮也不算多,但人就是架不住比较。他们宋家这个价钱和周围地主们一对比,就显得太厚道了。比别人多给了五成粮食呢。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了,累死了。
91、感激涕零 ...
闲聊中,又一箩筐的米空了。眼看着又一筐白花花的米抬出来时,人们心里一阵激动,恨不得拎着袋子上前去一次装个够。排在后头的人伸长了脖子来看,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轮到自己时,米面千万别没了才好。
突然,一个声音很突兀地插话进来,“你们难道不觉得宋家这样做太不道义了吗?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还这样干。”
一阵静默后,众人开始交头接耳。人群中一个人影飞快地钻过大门,往院子里跑去。
二郎他们也注意到了这边的骚动,听到刚才那人的话,他脸色微微一变,悄悄向韩师爷使眼色,十来个官差开始戒备起来,大郎和阿德也停止了发粮的动作。
有些人率先回过神,见前面分粮的动作停了下来时,顿时慌了。宋家莫要为了这么一句话就不换他们粮食了啊。
队伍中一位大叔盯着说话那人,恶狠狠地道,“我呸,你个白眼狼,不道义?不道义你还站在这干嘛?人家宋家又不逼着你拿地来换!有本事你别换,等着全家被饿死算了。”
“是啊,这粮食又不是宋家的,人家肯看在宋三爷的面子上卖给我们已经很难得了。”扪心自问,谁舍得拿出这白花花的粮食来白送给不相干的人?
“咱们做人要知足,莫要得寸进尺才是。”一位老人抖着白花花的胡子说道,他花白的眉眼中透露出一股看透世俗的意味。
“四叔公说得对呀。”
“就是就是。”
其他人回过神来,纷纷附和。那人见情况不对,立即混入人群中,偷偷溜了。
“刚才说话那小哥,我看着很眼熟啊,似乎在哪见过呢。”
“对呀,哎呀,我想起来了,那人不是周地主第七房姨太太的小舅子么?”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我说呢,原来是周地主在搞鬼啊!定是眼红我们把地都换给宋家不换给他了,我呸!”
“这周地主就是见不得人好!太恶心了。”
罗云初他们怕人故意来捣乱,安排了人混在人群里头看着的,当她接到消息赶出来时,事情已经解决了。二郎见没事了,才继续。
她站在旁边听了众人的议论,明白了怎么回事后,对这里村民朴实的本性更是喜爱上几分。
她见排着队的人好些个人下肢是水肿的,眉头一皱,她爷爷以前就爱和她讲古,特别是六十年代大饥荒的辛酸经历,更是时不时翻出来和她说。通过她爷爷,她知道六十年代初那会是个极度缺乏粮食的年代,当时农村里的人十之六七都患上了水肿病。她太爷爷因为这病,还去留过医。当时医生只给他开了一包浮肿丸,吃了这包浮肿丸,确实有点好转,但药一断,太爷爷不久便去世了。 ↑返回顶部↑
“宋家是厚道人啊,据我所认识的地主,少说也要收五成租子的,还是税前五成呢,赋税全让咱们交了。”
接着,十来个差爷陆续出来,一字排开,本来有些激动的村民顿时老实了。然后一筐筐白花花的米面才从院子里抬了出来,排在前面老人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老泪纵横。
宋二郎他们门前摆了张桌子,供韩师爷用。排在队伍前头的第一人,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便从怀中将地契拿了出来。韩师爷接过后,先让二郎签字盖章,接着便由韩师爷盖章。(现在徐明府丁忧,新任知县尚未下达任命通知,而周少府如今又借酒浇愁,县衙里的事暂由他代理一二)
等做完这一切后,那人才被放了过去。那老汉提着五十来斤米,老泪纵横。他的家人忙跑过来将他扶住。
队伍在慢慢前进,领到粮的人都满脸喜悦,热泪盈眶。让等在后面的揪心极了,生怕前面的人换完了,后面的就没粮食换了。
特别是另一排排着的是别村的村民,别提有多羡慕古沙村的人了。这宋家还是照顾自已村的人多呀。
等着的人没事做,就开始数落自己村的地主,说他们不够仗义,自己村的人都那么困难了,还削尖了脑袋想占他们的便宜!
其实罗云初他们每亩地给的粮也不算多,但人就是架不住比较。他们宋家这个价钱和周围地主们一对比,就显得太厚道了。比别人多给了五成粮食呢。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了,累死了。
91、感激涕零 ...
闲聊中,又一箩筐的米空了。眼看着又一筐白花花的米抬出来时,人们心里一阵激动,恨不得拎着袋子上前去一次装个够。排在后头的人伸长了脖子来看,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轮到自己时,米面千万别没了才好。
突然,一个声音很突兀地插话进来,“你们难道不觉得宋家这样做太不道义了吗?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还这样干。”
一阵静默后,众人开始交头接耳。人群中一个人影飞快地钻过大门,往院子里跑去。
二郎他们也注意到了这边的骚动,听到刚才那人的话,他脸色微微一变,悄悄向韩师爷使眼色,十来个官差开始戒备起来,大郎和阿德也停止了发粮的动作。
有些人率先回过神,见前面分粮的动作停了下来时,顿时慌了。宋家莫要为了这么一句话就不换他们粮食了啊。
队伍中一位大叔盯着说话那人,恶狠狠地道,“我呸,你个白眼狼,不道义?不道义你还站在这干嘛?人家宋家又不逼着你拿地来换!有本事你别换,等着全家被饿死算了。”
“是啊,这粮食又不是宋家的,人家肯看在宋三爷的面子上卖给我们已经很难得了。”扪心自问,谁舍得拿出这白花花的粮食来白送给不相干的人?
“咱们做人要知足,莫要得寸进尺才是。”一位老人抖着白花花的胡子说道,他花白的眉眼中透露出一股看透世俗的意味。
“四叔公说得对呀。”
“就是就是。”
其他人回过神来,纷纷附和。那人见情况不对,立即混入人群中,偷偷溜了。
“刚才说话那小哥,我看着很眼熟啊,似乎在哪见过呢。”
“对呀,哎呀,我想起来了,那人不是周地主第七房姨太太的小舅子么?”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我说呢,原来是周地主在搞鬼啊!定是眼红我们把地都换给宋家不换给他了,我呸!”
“这周地主就是见不得人好!太恶心了。”
罗云初他们怕人故意来捣乱,安排了人混在人群里头看着的,当她接到消息赶出来时,事情已经解决了。二郎见没事了,才继续。
她站在旁边听了众人的议论,明白了怎么回事后,对这里村民朴实的本性更是喜爱上几分。
她见排着队的人好些个人下肢是水肿的,眉头一皱,她爷爷以前就爱和她讲古,特别是六十年代大饥荒的辛酸经历,更是时不时翻出来和她说。通过她爷爷,她知道六十年代初那会是个极度缺乏粮食的年代,当时农村里的人十之六七都患上了水肿病。她太爷爷因为这病,还去留过医。当时医生只给他开了一包浮肿丸,吃了这包浮肿丸,确实有点好转,但药一断,太爷爷不久便去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