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2 / 4)
而我惩办宁胜、夺回兵权的强硬态度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整个朝会上,宁国舅脸色铁青、不发一言,对许相的提议不置可否,却也没有出声反对。
其余官员在皇兄的暴戾统治下苟活多年,早已精于见风使舵,偶有一些反对声,顷刻间就被一片赞同声和颂美之词压了下去。
明轩挂帅领兵的事算是敲定了,但朝中的权力制衡还需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武有明轩、林若、李超,都算是可靠的人选,只是文臣中尚无我可以完全信得过的人。看来是时候将史清召回襄城,玩弄权柄他最为擅长,即便在皇兄压制平南王势力的鼎盛时期,他每每回襄阳替父述职时也是游刃有余。
明轩在军中的威望果然无与伦比,而宁国舅此次也颇为卖力。只三日时间,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十万大周最精良的士兵,带着充盈的军饷物资,整装待发,而我亦在第四日的凌晨,收到来自池州的又一次告急文书。
兵力尽出,大周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便在此一战。
出征这一天午时,当凤辇经过通往南城门的官道时,一向热闹繁华的襄城冷清得象一座孤城。除了我的仪仗队,街上不见一人一马,户门紧闭,街市荒凉,似足大战前萧条的池州。
前世的大周被东阾打得节节败退时,皇兄曾下令紧闭城门,不许襄城百姓出逃。我不想做第二个皇兄,三日前,我下令大开城门,若是襄城百姓出城避难,守城军士皆予以放行。或许是因为对城破的恐惧,百姓们能逃的都逃了,不能逃的也都躲在家中祈祷太平吧。
这就是我出生、成长的襄城,和前世一样,无论战打到何种程度,我都会在这里,生与死都在这里;不一样的是,这次我将竭力支持前线将士,支持我名义上的夫君抵御东阾,胜则生,败则亡。
走上南城门城头时,百官已聚集在城门内等候。与朝会上的千姿百态不同,此刻人人面色凝重,自我下辇至随我走上城头的过程中无一人说话,甚至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城下便是明轩和他的十万精兵,任谁面对这样的场面,都会感受到战争的重压,怎还会有说话的心思。
登上城头,眼前豁然开阔,我瞬间屏住了呼吸,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襄城百姓竟然全在这里,就在南城门下,黑压压跪了一片。虽然距离遥远,但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眼中的期望。
“长公主殿下,襄城百姓已经在南城门下跪了多时了。”护在我身边的林若小声道。
我想对襄城百姓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我的主将已整装待发静立于十万精兵前,没有什么比他手里泛起寒光的玄铁长枪更能表达我击退敌军的决心。
远处,副将庞一鸣正最后一次指挥各部清点人数。各级军官将本部的人数、准备情况逐级上报,直到庞一鸣报至明轩处时,最后的时刻便已来临。
明轩策马上前行至城头下,依惯例向我请求出征,我亦依惯例予以应允。与曾经一次次的分别一样,他并未有半点留恋,催马回身,沿着中央通道飞马直奔队尾,背影决绝而孤傲。
十万士兵齐刷刷转身,队尾变队首,刀戟盔甲翻转时反射出的光泽让人无法直视。这时已在队首的他突然转身朝向我,高举玄铁长枪,声音高亢:
“不胜不归!”
虽然相隔甚远,那声音却依然如金釜破空,穿过十万精兵的整齐队列,穿过披挂重甲的战马,穿过一排排凌厉雪亮的刀尖,带着铿锵有力的毅然,毫无迂回地传到我耳朵里。
他策马前行几步,驻足朝我遥遥凝望。记忆中他从未有哪此凝望与我相隔这般遥远,亦从未有哪次凝望如这般热切深沉,似乎倾注了他所有的生命与期待。
我低低回应:“大周必胜。”
“大周必胜!”身后离我最近的护卫凝香、林若和李涛抑制不住心潮澎湃,首先附声高呼。接着城头上的群臣、城下的士兵乃至百姓也一遍遍跟着高呼,潮水般的呼声一浪接一浪冲向天际,不能停息……
我默然望住远处那个傲然挺拔的身影,那一刻,他灿烂而笑,而我双眼模糊。他在我潮湿的视野里决然转身,再没有回头。他的身后,精兵战马踏起滚滚黄尘,那景象,天地相连没有交界,似地狱,亦似天堂。
作者有话要说: 我好象把一篇虐言写成了热血文……
还记得将军番外最后那里的一段话吗:
“出门时他转头望向将军府那块金字大匾,他一定会被关押,接下来的计划若不能成功,他或许会死在狱中,即便不死也定然不能活着回到这里来;若能成功,他终将为大周一战,那将会是他生平最艰险的征战,那一战后他也未必能活着回到这里来。”
这就是将军的计划:先束手就擒,让公主对他的忠诚放心,然后暗地里派人说服许相,去公主面前举荐他出战池州。
如果说服许相的计划不成功,或者许相说服公主的计划不成功,他都可能被斩,或者死在狱中。如果计划成功,那么他就要为大周出战,在兵力悬殊的状况下,他很可能会战死。
因此从不回头的他离开将军府时才会回望,无论这个计划成功与否,他都未必能回得来。他即将迈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死亡的步伐。
☆、终结篇 - 只影向谁去(四)
自明轩出兵后,我整个人象是换了一个人般,无悲无喜,已没有什么事再能打乱我的心绪。
宁胜等一批挪用国库钱银的官员因证据确凿,被我打入死牢,期间宁国舅求见过几次,无非是想替宁胜等宁姓罪臣求情。 ↑返回顶部↑
其余官员在皇兄的暴戾统治下苟活多年,早已精于见风使舵,偶有一些反对声,顷刻间就被一片赞同声和颂美之词压了下去。
明轩挂帅领兵的事算是敲定了,但朝中的权力制衡还需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武有明轩、林若、李超,都算是可靠的人选,只是文臣中尚无我可以完全信得过的人。看来是时候将史清召回襄城,玩弄权柄他最为擅长,即便在皇兄压制平南王势力的鼎盛时期,他每每回襄阳替父述职时也是游刃有余。
明轩在军中的威望果然无与伦比,而宁国舅此次也颇为卖力。只三日时间,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十万大周最精良的士兵,带着充盈的军饷物资,整装待发,而我亦在第四日的凌晨,收到来自池州的又一次告急文书。
兵力尽出,大周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便在此一战。
出征这一天午时,当凤辇经过通往南城门的官道时,一向热闹繁华的襄城冷清得象一座孤城。除了我的仪仗队,街上不见一人一马,户门紧闭,街市荒凉,似足大战前萧条的池州。
前世的大周被东阾打得节节败退时,皇兄曾下令紧闭城门,不许襄城百姓出逃。我不想做第二个皇兄,三日前,我下令大开城门,若是襄城百姓出城避难,守城军士皆予以放行。或许是因为对城破的恐惧,百姓们能逃的都逃了,不能逃的也都躲在家中祈祷太平吧。
这就是我出生、成长的襄城,和前世一样,无论战打到何种程度,我都会在这里,生与死都在这里;不一样的是,这次我将竭力支持前线将士,支持我名义上的夫君抵御东阾,胜则生,败则亡。
走上南城门城头时,百官已聚集在城门内等候。与朝会上的千姿百态不同,此刻人人面色凝重,自我下辇至随我走上城头的过程中无一人说话,甚至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城下便是明轩和他的十万精兵,任谁面对这样的场面,都会感受到战争的重压,怎还会有说话的心思。
登上城头,眼前豁然开阔,我瞬间屏住了呼吸,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襄城百姓竟然全在这里,就在南城门下,黑压压跪了一片。虽然距离遥远,但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眼中的期望。
“长公主殿下,襄城百姓已经在南城门下跪了多时了。”护在我身边的林若小声道。
我想对襄城百姓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我的主将已整装待发静立于十万精兵前,没有什么比他手里泛起寒光的玄铁长枪更能表达我击退敌军的决心。
远处,副将庞一鸣正最后一次指挥各部清点人数。各级军官将本部的人数、准备情况逐级上报,直到庞一鸣报至明轩处时,最后的时刻便已来临。
明轩策马上前行至城头下,依惯例向我请求出征,我亦依惯例予以应允。与曾经一次次的分别一样,他并未有半点留恋,催马回身,沿着中央通道飞马直奔队尾,背影决绝而孤傲。
十万士兵齐刷刷转身,队尾变队首,刀戟盔甲翻转时反射出的光泽让人无法直视。这时已在队首的他突然转身朝向我,高举玄铁长枪,声音高亢:
“不胜不归!”
虽然相隔甚远,那声音却依然如金釜破空,穿过十万精兵的整齐队列,穿过披挂重甲的战马,穿过一排排凌厉雪亮的刀尖,带着铿锵有力的毅然,毫无迂回地传到我耳朵里。
他策马前行几步,驻足朝我遥遥凝望。记忆中他从未有哪此凝望与我相隔这般遥远,亦从未有哪次凝望如这般热切深沉,似乎倾注了他所有的生命与期待。
我低低回应:“大周必胜。”
“大周必胜!”身后离我最近的护卫凝香、林若和李涛抑制不住心潮澎湃,首先附声高呼。接着城头上的群臣、城下的士兵乃至百姓也一遍遍跟着高呼,潮水般的呼声一浪接一浪冲向天际,不能停息……
我默然望住远处那个傲然挺拔的身影,那一刻,他灿烂而笑,而我双眼模糊。他在我潮湿的视野里决然转身,再没有回头。他的身后,精兵战马踏起滚滚黄尘,那景象,天地相连没有交界,似地狱,亦似天堂。
作者有话要说: 我好象把一篇虐言写成了热血文……
还记得将军番外最后那里的一段话吗:
“出门时他转头望向将军府那块金字大匾,他一定会被关押,接下来的计划若不能成功,他或许会死在狱中,即便不死也定然不能活着回到这里来;若能成功,他终将为大周一战,那将会是他生平最艰险的征战,那一战后他也未必能活着回到这里来。”
这就是将军的计划:先束手就擒,让公主对他的忠诚放心,然后暗地里派人说服许相,去公主面前举荐他出战池州。
如果说服许相的计划不成功,或者许相说服公主的计划不成功,他都可能被斩,或者死在狱中。如果计划成功,那么他就要为大周出战,在兵力悬殊的状况下,他很可能会战死。
因此从不回头的他离开将军府时才会回望,无论这个计划成功与否,他都未必能回得来。他即将迈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死亡的步伐。
☆、终结篇 - 只影向谁去(四)
自明轩出兵后,我整个人象是换了一个人般,无悲无喜,已没有什么事再能打乱我的心绪。
宁胜等一批挪用国库钱银的官员因证据确凿,被我打入死牢,期间宁国舅求见过几次,无非是想替宁胜等宁姓罪臣求情。 ↑返回顶部↑